出镜记者出身的李平语速极快,她在青海电视台工作长达17年,从记者、制片人、采访部主任到广告部主任,用她的话说,电视台所有岗位她基本一个都没有落下。2007年6月李平成为广源传媒有限公司新任CEO后发现,过往的一切从业经历都没有这一次刺激。
“我面对的是一个金矿,但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李平对自己的新角色感到兴奋,“你见过一个连续播放10多个小时,受众还没遥控器换台的电视台吗?我们就是。” 支撑这种独特价值的是广源近年来在列车媒体上的“跑马圈地”。截止到2007年11月,广源在全国300列空调车上安装了40000多台液晶屏播出各种电视节目,每列车的平均播放时间达11个小时,年覆盖人口1.8亿人次,列车线路贯穿全国26个省区,形成了一个覆盖中国所有经济发达地区的新网络。广源传媒成立于1999年,最早从事传输技术,在2003年与国家铁道部达成协议,开始在四通八达的铁路线上安装液晶电视。期间,广源传媒引入数家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李平透露,广源现在已经与全国铁路系统18个铁路局中的15个签订了长达15年的排他性协议,计划在2008年底前安装电视的空调列车将超过500列。到那时,每年的受众乘客将达到4.5亿人。 事实上,仅有这样的一个网络还不足以让李平感叹遇到金矿。2003年广源分别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车载电视播放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尤其是后者,让广源实际拥有了一个电视经营的资质。 李平说:“事实上我们是除中央和地方电视台之外,唯一一家被授权于电视经营权的公司。” 这句简单的总结来的并不容易。广源传媒COO杨朝晖介绍,长期以来广源的广告客户把其定位于户外媒体,与分众同属一个类别。事实上,广源很长时间里也是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广告播放平台,即使播放一些非广告节目,也仅是将一些买来的歌曲、小品、电影等娱乐节目随机播放,缺乏编辑思路来统领。 这种模糊的定位被李平认为是捧着金饭碗却不知道如何吃饭。广源在过去几年里以令人惊讶的速度不断攻克情况复杂的各个铁路局,把液晶电视屏挂满了空调列车的车厢,但经营情况却始终没有与其“挂屏”速度匹配。 李平上任后,开始重新梳理广源的定位,最终她认为必须淡化“广告公司”的形象,还原广源“电视台”的本质。 2007年10月,广源传媒更换LOGO,主体橙红色的CTTV标示与中央电视台CCTV只有一字之差,LOGO下方,是“中国列车电视”字样。以前的“广源传媒”被放到了LOGO的左边,浓缩进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红色印章框内。 新LOGO和新战略确定之前,广源对管理团队进行了一些重组,新成员绝大多数都有10年左右的传统媒体工作经验。其中,为了保证节目内容的丰富性,李平引入资深电视制作人,来全面统筹CTTV的节目引入、制作和传播。 2006年年底,新华通讯社与广源传媒正式签约,将广源传媒建设运营的中国铁路列车移动媒体正式命名为“新华视讯”。2007年这一合作得到进一步的细化,新华社负责提供《新华视讯》、《新华纵横》、《定格》、《国际专题》四档时事新闻节目,并每日进行更新。 由于列车电视并不与传统电视台存在冲突,广源也正与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电视台的一些名牌栏目展开合作。杨朝晖指出,列车电视与传统电视相比具有一些独特优势,比如一般人平常没有机会一次把热播电视剧看完,但在列车电视上就有了时间和空间。对广告客户而言,时间上的跨度也能传播一些更为深入的广告。他透露,广源已针对不同时段所体现的商务主流+旅游特色的人群特征,以及城际线、夕发朝至线、中长线等不同列车线路,开发出不同特色的节目系统。 “我们正在招募主持人,估计到春运的时候,大家就能看到广源出品的节目了。”李平透露,还有包括荧屏导视、台标等体现电视台形象的很多细节工作也在着手准备。 “天降广源,为我独有”,这是李平激发团队士气时对广源的概括。她给广源明年的经营目标是争取近年内在海外实现上市。在她看来,身后有资金雄厚、管理规范的国内外投资人做后盾,手握高度垄断的列车资源和唯一的铁路电视运营资质,广源没有理由不成功。
(记者/商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