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安全”成为与中国制造业联系最紧密的一个词,全球市场对于中国产品安全性的关注,从最初的食品蔓延到药品、玩具、轮胎……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安全与质量标准正日益取代关税及配额,成为中国国际贸易争端中的主角。”
这场危机对中国制造业影响深远,足以震动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对制造业信息化提供商来说,这又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市场。专注于制造业的美国ERP厂商QAD或许不是中国市场上最大的ERP厂商,但一定是反应最敏捷的。在今年9月的QAD大中华区用户大会上,QAD中国区总裁缪青向客户们宣布,在巩固前两年战略的同时,加强帮助本土企业国际化的战略。QAD中国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制造业。 “从去年开始,中国制造业加速向外向型转变,而进入全球产业链意味着中国企业的信息化不再是自己工厂四面墙以内的事,因为他们的客户是在欧洲、美国。为了达到客户的要求,中国企业需要更加严格的供应链的管理。”他说。 危机过后,在全球客户和政府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制造业将更加强调环保、安全。“比如说,出口到欧洲的灯具,需要应对当地监管部门的有毒物品检查。”缪青对《商务周刊》说,“这就需要中国生产厂商全程监控整个原材料的采购、使用以及生产过程,因为污染可能来自于每一个环节。” 在某些行业,新的管理流程可能会要求严格到每一件原材料的批号、序列号都要可以追踪到采购方的资料、进出厂时间以及厂内的生产流程。在欧盟和美国对食品安全环保越来越苛刻的监测下,更多的客户会要求整个供应链状态的可视化。 这一切客户的要求都直接转化为中国制造商对信息化的需求。“仅仅两年前,信息化对中国企业来说还只是锦上添花,但现在是没有ERP系统就拿不到订单,无法生存。”缪青举例说,QAD在美国的老客户福特汽车今年已经对亚太地区的供应商提出了包括环保、质量以及准时交货的多种要求,零部件厂商必须在2008年前通过验证才能进入福特的全球供应链。 QAD确实抓住了这次机会,今年QAD中国区的客户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2003年,QAD中国的157家客户里只有9家是本土公司,2005年是210∶82,今年已经变成230∶163,绝大多数新增客户都是本土公司。 这个潮涌而来的市场当然也引起了其他公司的注意。今年9月,SAP发布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按需配置,好用不贵”的低端产品,并将中国定为未来的重要市场,SAP全球中小企业研发总部也设在了中国。 但缪青表示,QAD不会用这种方法来满足国内中小企业客户的需求,他介绍说,QAD在美国市场早就推出了类似的定制方案,但定制产品必然规范化、标准化才能降低成本,而中国的商业环境以及企业的管理成熟度远远不如美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求十分个性化。“所以说,针对中国中小型客户需要有专用的解决方案,但不是以定制的方式实现。”他说。 QAD的做法是在中国根据客户和市场的情况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更加“精细化”的产品服务客户。这也是专注于制造业的QAD在全球市场的一贯策略。此前几十年一直坚持自主发展的QAD,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在全球市场进行了多次收购。与竞争对手不同,QAD收购的目的是为了完善产品的周边应用,如运输管理、项目维护管理等。不久前,QAD刚刚推出了整合了这些新功能的“2007.1企业应用版”软件,缪青透露,明年3月将会推出2008版,加强集团财务应用,使客户在全球不同地区的子公司都能找到符合当地税务部门要求的软件。 在中国市场,为了配合向本土企业倾斜的战略目标,QAD正加紧区域拓展,接下来QAD将在重庆、武汉设立办事处。缪青解释说:“随着制造业的内迁,我们的许多客户都在中西部设厂,我们也要跟着这些客户走,现在还只是设立销售办事处,很快有服务人员提供服务。” QAD还在今年加强了与中国大学的合作,在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MBA和EMBA班开设供应链管理课程。可以看出,QAD在合作学校的选择上也很见心思:有些是学校管理课程强,有些是所在地区聚集着供应全世界的制造工厂。(记者/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