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家陷于持续亏损和漫长诉讼的公司评入“100快公司”是需要一定勇气的,但中芯国际过去一年的表现证明,一家似乎身不由及的公司也完全可以通过快速的应变而获得自我救赎的希望。
10月30日,同时在纽约和香港上市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业绩,净亏损2560万美元。对于亏损的原因,中芯国际CEO张汝京解释,是由于受到内存记忆体(DRAM)市场价格严重下滑的影响。 今年年初,中芯国际的股价曾在两周内大涨27%,当时,业内正流传中芯国际获私募基金洽购的私有化传闻。但国际投行美林出来泼冷水说,中芯国际并非一个理想的收购对象,原因除了中芯国际回报率为负数和官司缠身外,过分倚重DRAM产品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从2005年开始,DRAM业务一直是中芯国际的业务重点,它主要为英飞凌和日本Elpida提供DRAM代工服务。2006年的DRAM市场一直不错,客户也让中芯国际2007年继续扩大生产,但今年以来,DRAM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滑,中芯国际的利润率受损自然不可避免。 尽管过去一年里面对着竞争对手的挤压和恶劣的商业环境,中芯国际调整和优化内部产品结构的步伐也在明显加快。从第三季度业绩看,虽然净利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中芯国际的收入方面创下了新高。张汝京说:“逻辑和非DRAM业务收入较今年第二季度增长12.1%,达到2.99亿美元,90纳米工艺产品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也达到26.7%,比第二季度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相应的,正处于空前价格低谷的DRAM业务占公司收入的比重从第二季度的28.9%下降到23.6%,张汝京表示,未来两个季度,DRAM收入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 调整和优化公司业务结构的同时,中芯国际也加快了在潜在市场领域的合作与投入。10月24日,中芯国际宣布与Spansion展开合作。Spansion是全球最大的纯闪存解决方案供应商,年收入30亿美元,在中国投资已逾10年。根据合作协议,Spansion将向中芯国际转让65纳米MirrorBit技术,用于其在中国的300毫米晶圆代工服务,从而使中芯国际进入特定的闪存细分市场。通过进入NAND闪存、NOR闪存和SpecialtyDRAM领域,中芯国际的存储器产品线将更为多样化。 其实,中芯国际进入利润更高的闪存代工业务,也是摆脱对DRAM业务过分依赖的一大策略。早在2005年8月,中芯国际就与非易失内存IP提供商Saifun半导体达成合作,中芯国际在其以闪存为基础的产品上获特许使用SaifunNROM技术。中芯国际告诉《商务周刊》,在与Saifun合作的基础上,中芯国际更先进制程产品即将投入量产。 此前不久,中芯国际还透露,正在进行8GBNAND闪存的研究。业内认为,此举将使中芯国际成为全球少数几家同时具备DRAM和NAND生产能力的代工厂。 与中国地方政府的合作项目也成为中芯国际未来业绩增长预期的一个利好,中芯国际称,成都的200mm生产线已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试生产,并将于年底实现大规模生产,武汉的300mm生产线也将于今年第四季度进行设备迁入。 更重要的是,中芯国际积极应诉台积电的知识产权指控,正在努力扭转一直以来对自己不利的商业竞争环境(见《商务周刊》2006年12月20日第24期文章《芯片江湖恩怨录》)。2007年9月,美国奥克兰市阿拉美达郡高等法院拒绝了台积电关于禁止中芯国际生产和销售某些芯片的要求,中芯国际在这场一波三折的法律纠纷中逐渐占据了主动地位。(记者/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