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对话张维为感悟 中国经济改革到了哪一步?——感悟两位大经济学家的对话



 文/杨沛霆

  吴敬琏与厉以宁,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日前,这两位受人敬仰的经济学家在电视节目中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功与遗憾,并分别提出当今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问题。他们的观点,发人深思。同时,我也想向朋友们谈谈自己的感悟。

  因为二位都比我大几岁,所以理应尊称“二老”。

  改革30年有哪三大幸事?

  吴老认为:

  第一件大事是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发展商品经济的目标,成为启动经济改革的重大事件。

  第二件大事是1994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1990年代推动经济全面改革是很关键的一步。

  第三件大事是1997年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建立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决定,使我国沿海经济全面迅速扩展。

  厉老认为:

  第一件大事是安徽凤阳18户农民的承包协议。他们冒着极大的个人生命风险,打破了人民公社所谓一大二公的束缚,很快在市场上就出现了香油、花生米、鸡蛋等大家急需的东西,是了不起的一件大事。

  第二件大事是1980年代后期国企股份制改革,有了股份制改革,才有证券市场。

  第三件大事是民营经济的兴起。这在当时也是冒着极大风险的,受到很多责难。

  以上是二老对30年改革开放最值得一提的“三件大事”。显然,二老在各自阐述截然不同的三件大事时,对对方观点均有所保留。

  我听后,感悟二老说的都是事实,都对。他们只是选取角度不同。吴老是从党的改革步伐谈的,是从上而下;而厉老更多是从群众自发的改革行动说的,是自下而上。最终,我国改革开放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是在互动过程中完成的。

  改革30年有哪三大憾事?

  厉老认为:

  第一件是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没有触动。因此,虽然有了承包,但农民收入一直偏低,收入增长缓慢,应享有的权利也不平等,尤其在农民工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第二件是行业垄断没有触动。实际上,行业垄断也是行政垄断,这与发展市场经济是矛盾的,需要改革。

  第三件是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很好落实,推行很慢。这也就是大家都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急需改革。当前,政府最紧要的事就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对人们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三大问题取得进展。

  吴老认为:

  第一件也是社会保障制度。执行的难处,主要不是财政问题,而是各部门只求自己利益和方便,实质是权力之争。

  第二件也是行政垄断问题。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自主决策、自由交易。如果行政权力或其他权力起支配作用,就不是市场经济。这方面的改革最慢。关键是政府自身的改革,主要是要按人民的托付去管好自己该管的事,不该管的事尽快退出来,不要为自己一点小的本位利益或权力而妨碍大局。

  第三件是产权改革没到位。首先是涉及中国广大民众利益的土地权问题,应该把土地永久使用权还给农民。这个问题不解决,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

  我觉得二老提到的三大憾事共识颇多,可见已经说到点子上了。此时,我不尽感叹:“世界上真正总是坚持说真话的,首先是追求真理的知识者。”可惜,并不是每一个知识者,特别是领导者都能真正做到,更不用说始终做到。而这是科学发展的基础。

  当前改革有哪三大瓶颈?

  第一,二元体制的改革问题。

  我觉得厉老提出此命题的时间恰到好处。大家深知:二元体制下农民工进厂打工,中国才有了廉价劳力,创造出“物美价廉”的产品铺向世界,取得“中国制造”的优势。甚至根据工资增长与人口结构,人们可推断出“中国优势”持续的年限。原因之一,是我们没有多大技术优势,正如一日本制造商所言:“我们看到处处都有中国货,我们的产品相对少多了。但我们的赢利还是比中国多,特别是人均创造价值占绝对优势。”那么,未来中国闯荡世界靠什么?还是二元体制吗?在旧有体制下,农民收入偏低,增长缓慢,而城市加工业占了便宜,因而目前急需解决农民收入和企业创新两大问题。最近两会上,看到三位农民工到会,这是解决此问题的转机标志。这就是二元制“决策之后的二次决策”。

 福山对话张维为感悟 中国经济改革到了哪一步?——感悟两位大经济学家的对话
  第二,行业行政垄断和法制建设问题。

  这也是我国《反垄断法》迟迟不能问世的根本原因,但同时也是行政改革已经迫不及待的现实压力。在一次会上,一位深知行政之事的同志感慨之言,受到不少人的认同。他说:“我国行政管理人员,只有20%全力以赴地认认真真地做好人民委托之事;有60%的公务员(包括国家事业单位)可有可无,有作用但作用不大;另外还有20%的人,完全有悖于人民的托付,总做些有损于政府声誉、攀比私利、损害民利的事。”这表明:行政体制改革与人事制度改革息息相关,它已经滞后于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三,关于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

  我相信很多人心里都会赞成吴老的意见。我们在农村包围城市、解放全中国的人民战争中,一个有效动员农民的有力口号就是“把土地还给农民”。可是,我们解放后却一直抓在政府手里,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还给农民。正如吴老所说的:土地权有田底权和田面权,至少应该尽快把田面权(永久使用权)交给农民。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全国一半多人的土地权利益问题。而且土地权,还不只涉及农民。有人质疑:为什么房价下不来?其原因之一就是土地垄断——最令人难忘的是吴老那句:“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我想这里包括贪腐问题。

  不错,为什么小煤窑死伤事故不断?为什么黑煤窑丑闻一再给我们抹黑?其中就涉及吴老说“地面下”矿产权力的垄断。地面权与地下权,是谁垄断谁就受益。那么最终受益者应该是谁?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大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4188.html

更多阅读

李剑芒:回答张维为演讲中的两个问题

司马南的推荐,网友的催促,使得我看了本来不太想浪费时间看的视频《张维为:中国信心》。演讲风度,言语安排都是上乘的水平。但演讲的语言逻辑就一塌糊涂了。我挑出他的很多错误论述中的两点论述,在此进行反驳。第一个论述,中国经济发展速

对话张维为,驳斥张维为 张维为演讲视频

对话张维为,驳斥张维为胡星斗2015年5月10日、17日两次《寰宇大战略》对话张维为:“中国模式”是否可持续?因为张维为的观点与主流意识形态高度一致,我与他形成了天然的对话上的不平等,所以电视上我对他的反驳只能点到为止,加上我的很多

中国经济改革十年回顾之2004:转折之年

   历史经不住推敲,虽然今日反观2004年的中国经济改革,明显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之于彼时,在2003年全面鼎新基础上的深化和优化,还是给其时海内外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倍增。  经济改革的深化体现在,在2003年我国工业恢复高增长后,2004年

中国经济改革十年回顾之2006:错失的时间窗口

     审视2003-2012年的中国经济,2006年无疑是一个极具标签性的年份,该年度既是我国加入WTO的五周年,又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启之年。  然而,如果摒弃这些标签的遮蔽,静心感知中国经济改革的内在脉动,我们会发现,2006年的重要性在于

声明:《福山对话张维为感悟 中国经济改革到了哪一步?——感悟两位大经济学家的对话》为网友庸人自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