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台湾富豪:运营“绿色资本”



嘉   宾:台达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  郑崇华

主持人 :李  南

    古语道,“人生七十古来稀”,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科技社会的进步,这句话显然过时,现在的70岁老人有的还可以坚持工作、冲击商海。

  他,72岁高龄,领导着一家6万多名员工的企业;他,身家上亿,却与奢华格格不入,过着养花种草,田园风光一般的农夫生活;他,有“电子产品大王”的封号,因为崇尚环保,又被人尊称为“环保教父”;他就是台达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郑崇华。

  少时吃苦自立早

  郑崇华,1936年出生于福建省,1959年从台湾成功大学电机系毕业,进入一家美国公司负责技术工作。12年后,因对外商企业售后服务的不满,36岁的郑崇华开始创业,从事电视机的零部件生产,把一个只有15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拥有6万多名员工、世界第一大的交换式电源生产企业,郑崇华因此跻身“台湾地区十大富豪”之列。

  主持人:您现在经常来内地对吗?

  郑崇华:是的,好像来的次数越来越多。

  主持人:当年为什么去台湾发展?

  郑崇华:纯属偶然,13岁那年跟随舅舅去台湾旅游,结果因为历史原因就不能再回来了。

  主持人:从此几十年不能与母亲相见?

  郑崇华:是,骨肉相隔40多年才和自己的家人见上面。

  主持人:从您的经历看,您在台湾吃过很多苦,一个人勤工俭学把书念完,然后31岁出来自己打拼,白手起家建造了一个这么大的企业,真的不容易。回顾整个成长过程,您觉得现在的成功是得益于小时候吃的苦头还是其他方面?

  郑崇华:我觉得拥有这段经历是我的幸运,现在我也是这样教育我的孩子。邻居同事的孩子上学,都是家长开车接送,而我家的孩子,上小学后就是自己走路去学校,即使是下雨天,我只会叮嘱孩子带好伞出门,但不会送他。我太太常常批评我不是一个好爸爸,我解释说不能把小孩子宠坏了,应该多创造机会让他了解一般人的生活。

  主持人:您的孩子能理解吗?

  郑崇华:能,我常常会跟我孩子讲我一个人生活的经历,生活中有很多发愁的事情需要解决,比如学校发了两套制服,上体育课运动完后肯定要把身上的这套制服换下来,但另一套制服还没有干,你就要想办法让制服快速晾干,第二天才会有衣服穿,诸如此类的生活问题还有很多,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料理,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确实是蛮大的负担。

  主持人:但您也省去了被爸妈打骂的遭遇啊,这也是自己管自己的好处啊。

  郑崇华:有道理。小孩就是这样,假如有爸爸妈妈关心,就不懂得珍惜很多东西,有书不想念,有好东西不想吃。但是如果没人管的时候,就会加倍努力好好地活着,只要有书念,就一定能念得很好,因为知道要改变节衣缩食的现状,读书是惟一的出路。

  主持人:当年您的学习成绩是不是特别好?

  郑崇华:因为怕考试考不好,我上课就非常用心听讲。我记得有一个单身来到台湾的老师,他很喜欢小孩,对我特别好,头一次小考,我考了九十几分,接近满分。这老师不知道我先前数学很差,对我这次的成绩非常满意。后来每次考试只要少于八十分,他就会说,郑崇华你发挥失常了,怎么会考得那么差,你应该很棒的。

  主持人:老师不知道那就是您的真实水平。

  郑崇华:对,因此我的及格分数不是60分,而是80分,这是老师对我的信任。他做了很多令我感动的事情,有一次他和我谈心,听着听着我就流泪了,老师以为他说错了什么让我不高兴,我说不是,是我太高兴了,太激动了。

  主持人:成长过程当中很多人都帮助过您。

  郑崇华: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些好心人。

  环保留住古稀心

  没有父母的呵护与关怀,少年郑崇华更懂得了这个朴实的道理:“自助者天必助之”,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常人无法想像的毅力,郑崇华的台达集团从电源起家,在视讯显示器、网络通讯产品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都大有作为。与很多生产企业不同的是,郑崇华从创业之初就坚持环保,他不允许自己的企业为了降低产品的成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古稀之年的郑崇华不但继续倡导环保意识,还把生产太阳能产品作为台达集团的新产业予以高度重视。郑崇华强烈的环保意识,与他年轻时在美国企业打工的经历密不可分。

  主持人:之前听说您想70岁退休,一晃您已经72岁了,可依然在企业的领导位置上,为什么?是因为新计划的出现吗?

  郑崇华:在我原来的生涯规划里,我确实有70岁之前一定要退休的打算。但是我到中国大陆参观了我们国家的变化后,看到工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根据以往的一些经验,我觉得我可以在环境保护上面做些事情了。工业发展能够带来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会破坏我们生存的环境,这不仅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威胁,资源损耗问题也会日益凸显,也许目前大家因为忙于工作,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等到真正发生问题的时候,再补救就来不及了。所以我觉得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停不下来了。

  主持人:我注意到,生活当中您就是一个特别重视环保的人,好像年轻的时候,您还为这件事情与当时的公司高管吵过架。

  郑崇华:美国人的环保意识特别强。假如生产过程中可能排出有毒的污水,工厂里面就会有相应的处理设备,同时几乎每一个小时,他们都会把要排出去的水拿去分析,如果发现水不对,他们就不会让它排出去。环保局也会随时去排水口抽检,很严重的话,工厂将会被停工或者受到处罚。

  主持人:台湾这边是怎么做的呢?

  郑崇华:在台湾我发现有一些污水就直接排出去了,我问当时的总经理,为什么与美国不一样,他回答说因为台湾没有明确的规定,同时排出去的水应该不会造成很严重的事情。我很严肃地告诉他,污水会沿着沟排到田里,农民干活习惯光脚,如果脚上有破皮,污水会让他们致命,一旦追究法律责任,有可能判死刑,当时把经理吓坏了,再也不敢乱排污水。

  主持人:很多人可能会说,发达国家是人均GDP8000美元的时候,才开始反过来做环保,但我们中国人可能等不到8000美元。

  郑崇华:是,我觉得引进外商是一个很好的政策,能够带动当地的工业发展,但是假如法律没有规定周全的话,就会产生一些后遗症。

  主持人:对于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情况,您是如何让大家醒悟,让大家听到环保的声音?

  郑崇华:我觉得,主要还是从教育上面着手,环保意识从学校开始抓起,让大家认清把环境破坏掉很容易,但要把它恢复原状,成本就非常高。所以不能为了贪图一时的经济效益,而毁了人类的全部家园。

  绿色能源藏财富

 72岁的台湾富豪:运营“绿色资本”
  人类的工业在高速发展,产生的废气废水也在污染着大气层,全球气温逐年攀升,两极冰雪加速融化;再加上由于对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采,能源危机离我们越来越近。于是,另一个新兴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关注,那就是可再生能源。最近,中国政府表示,将投入2000亿美元发展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在2020年前达到中国能源总供应量的15%。从2007年《福布斯》富豪榜单上那几个与太阳能有关的富豪中,我们不难想像这里面的商机究竟有多大。

  主持人: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福布斯富豪榜上有很多因为新能源应运而生的富豪,从无锡尚德的施正荣到皇明太阳能的黄鸣以及力诺集团的高元坤,您怎么看待这个产业所蕴含的巨大商机。

  郑崇华:我觉得他们走的路都很对。

  主持人:在这条路上走,是他们先还是您先?

  郑崇华:有些是他们先做。我们在一个世纪前就对能源有需求,近的如工业革命时期的用煤,蒸汽机的发明后,现在去欧洲还能看到一些建筑物被煤烟熏黑的标志。最近大家最担心的是油在几十年后就会被消耗尽。

  主持人:欧美国家占世界人口的20%,但用了全世界80%的资源。

  郑崇华:对。现在很多国家也在向他们看齐。

  主持人:他们也许觉得这代表了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

  郑崇华:可是如果全世界的工业都发达了,每个人都开着汽车,也不注意节约环保,不出几年地球就没有办法供应能源了。我们的天然资源非常宝贵,是太阳系经过46亿年才慢慢形成的。

  主持人:大家一定要珍惜。

  郑崇华:天然资源就像古董一样,越来越稀少,越来越值钱。为了让我们的后代子孙过上好生活,为了让企业长存,我们在发展工业时,很多观念都要改变。

  主持人:所以您甘愿放弃退休,竭尽全力生产一些环保产品,提供一些环保服务。

  郑崇华:是。研究太阳能的时候,我们一开始还要开发一个产品,就是把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因为不管是多晶硅还是单晶硅的东西,经过太阳照射后,出来的都是直流电,电压也不是很高。但我们的太阳能系统上使用的是交流电,所以要想让太阳能产生效果的话,就需要把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

  主持人:好像现在大多数厂商的太阳能产品都是销住欧洲,那边的市场更大?

  郑崇华:主要是有现实困难存在,用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用煤发电的四倍,所以用起来会更贵。针对这个,欧洲很多国家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像德国,如果市民安装了太阳能,政府就会给一部分补贴,比如你只要付一半的设备钱就行,总之每个国家的补贴方式都不一样。

  主持人:所以大家都特别积极地去屋顶安装太阳能设备。

  郑崇华:是。

  主持人:其实中国政府也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在这方面您有什么好建议?

  郑崇华:新的五年计划中已经把环保列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这说明我们的政府已经关注到了这个问题,意识到了过去虽然工业发展得很好,但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对这点,我感到非常欣慰。

  “绿色资本”担道义

  作为企业家,郑崇华理当把追求利润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郑崇华觉得不能一味追求利润,环境保护与企业效益同样重要,这是一个企业家的职责所在,因此他愿意在环境保护上做更多的事情。2002年,台达集团成立了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支持环境保护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工作。而郑崇华本人在平日里更是彻底的环保主义者,开油电混合动力车,长期使用节能灯泡,时刻不忘节约能源,提倡环保。

  主持人:据说您在生活中,很早就使用油气混合的环保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在家里,基本上使用的都是人走灯灭的太阳能灯和节能灯?

  郑崇华:节能灯实际上是最简单、最有节能效果的装置,同样的亮度,使用节能灯后,消耗的电只有普通灯泡的四分之一。

  主持人:应该说您的环保意识很超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郑崇华:算不上超前。真正有环保意识是在1971年,经营台达电子工厂时。那时候因为夏天电力不足,常常需要轮流停电来缓解用电高峰,我们这些开工厂的最怕就是被断电。

  主持人:好像近几年全国都很流行这种做法。

  郑崇华:当时政府在考虑如何应付急剧增加的用电量,有人就建议盖电厂,盖核能厂,但费用却是个天文数字。那时刚好看到相关报道,加州的电厂也遭遇到同样问题,因为用电量的增加,但他们不愿意去盖新电厂增加电量,而是免费给老百姓提供节能灯泡。当时的节能灯泡要比一般灯泡贵十倍。

  主持人:但可以节省很多电。

  郑崇华:对,比起省下来的电费,这个费用还是很便宜。所以后来当地政府为了收回节能灯泡的成本,将电价上涨了一些,老百姓也没有任何怨言。当时我就想,与其加盖电厂,不如去教老百姓怎么省电更有效。

  主持人:您目前所做的太阳能事业,就是在教别人怎么省电,怎么节省能源,对吧。

  郑崇华:是。

  主持人:坦白说,这是一个新兴领域,被很多光环笼罩着,一方面它有环保主义的道德层面,很崇高;另外它又能在商业方面给人带来巨大的成功。我想知道在这个领域门槛是不是很高,很难做,做好了利润是不是也会很高?

  郑崇华:过去做太阳能,利润是很高,因为都卖往德国,只要你品质好,你能够生产多少,人家就要多少。可慢慢地,做的人多了,相互竞争后,价钱就低了下来,利润空间也就小了。另外,材料供应商担心几年后会有新科技来替代他的产品,所以,跟我们谈合作时,要求我们签十年的合约。

  主持人:十年后的东西谁也没办法预测,万一有更好的替代品,这份合约岂不是成了你们的包袱?

  郑崇华:是的,但不签的话,人家就不卖给你材料,要订了这个十年约,你的材料供应就会好很多。这就是现在我们面临的两难问题。

  主持人:总结一下,在这个产业里面,原料问题、技术问题、市场问题,哪个是最难的?

  郑崇华:现在是原料问题。

  郑崇华总是戏称自己的企业做的是“绿色资本”,不但坚持做环保,同时也能赚大钱。总结一生从商的经验,郑崇华的最大体会是:“做生意要不然很赚钱,要不然就只会亏;门槛越高,竞争对手就越少。“也许这就是郑崇华之所以决定进入太阳能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4455.html

更多阅读

生肖虎贵人运2014年77岁的人属什么 生肖鼠的贵人

2014年虚岁77岁属什么生肖:属虎2014年周岁77岁属什么生肖:属牛2014年周岁77岁的人生日:农历1937年1月1日—1937年12月29日:农历丁丑年(牛年)阳历1937年2月11日—1938年1月30日:农历丁丑年(牛年)所以2014年周岁77岁属什么生肖:属牛2014年虚

三十岁的成人礼:搭车去柏林

《三十岁的成人礼:搭车去柏林》是一次史无前例,艰辛浪漫的旅程。88个陌生司机,100天的未知旅行,16000公里的搭车路途,从北京到柏林;豆瓣有史以来评分最高的中国公路纪录片,旅游卫视《行者》栏目创下最高收视率的纪录片;让千万“搭车”粉丝翘

隐身中国的世界富豪:洛克菲勒家族图文并茂

隐身中国的世界富豪家族:石油大亨洛克菲勒2013年09月29日 10:09来源:光明网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个市场,国外的人也拼命想进来。多年来,世界富豪大家族隐身中国,杜邦、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等家

54岁找工作 72岁老人照顾54岁弟弟终身未娶 大学生接力照料6年

  2017年1月1日,是元旦佳节,汽开区72岁的刘顺发和54岁的刘顺利兄弟俩家里一改往日冷清,屋子里张灯结彩,刘顺利舒服地享受着按摩服务,厨房则显得很拥挤,切菜、炒菜、煮饺子,忙得热火朝天。  这是一个生活困难的家庭:弟弟刘顺利因患病行

声明:《72岁的台湾富豪:运营“绿色资本”》为网友幸冨被綁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