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海 每家名酒厂都有一口“古窖”,古井贡酒厂更是如此,然而,这相传源自三国的“古井”却没有将管理者掩护,水落石出之后,其原董事长王效金被送进了尴尬地。 古井贡酒厂地处安徽毫州古井镇,此地“公兴槽坊”生产的咸酒为明清两代的贡品。在“公兴槽坊”旧址上产出的古井贡酒则多次被评为中国名酒。然而,将老酒厂带到辉煌的却是王效金。20年前,38岁的王效金出任古井贡酒厂的厂长。据称王接任时该厂已负债1790多万元,资金积压达5000万元。面对当时全国名白酒滞销的大环境以及尚在价格管制下的市场,年轻的王效金想出一招变通的销售办法,即“降度降价”。凭借着55度古井贡酒和超过一半的降价幅度,王效金抢先出招,大获全胜。就在其他酒厂随后纷纷跟进时,王效金已经利用时间差抢占了大片市场。随后,王效金又在经营上采取了“保值销售”的办法,并以销售量和品种为标准对市场进行重新组合。一手策划了“白酒革命”的王效金成功带着企业走出一波高速发展期,光环叠生,风光无限开始伴随着王的左右。 据媒体披露,风光之后的王效金失去监督,私欲膨胀。今年4月,王效金被纪检部门调查后移交检察机关。安徽省检察机关初步查明,1991年10月至2007年2月,王效金利用担任古井集团董事长等职务之便,先后收受贿赂达数百万元,为他人在广告业务承接、产品供应、货款支付、经营代理等方面提供便利。 有媒体将王案称为与官场腐败相似。曾被誉为“中国酒界第一人”、“经营怪杰”的王效金为什么会产生把商场当官场来运营的魔幻想法呢?这绝不应该是一个商人的思维与风格。 王效金案让人想起了茅台集团前总经理乔洪“涉腐”案。乔洪据称是栽倒在世界杯的绿茵场上,而王效金也是跌倒在“腐败”路上。同样是国有企业,同样是“红顶商人”,到底是监管机制的缺失,还是商人自身的迷失? 在白酒行业近两年迅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几大名酒企业在风光无限的同时也麻烦不断,有的遭遇发展瓶颈,有的面临品牌失色,有的则在一路快跑中被绊倒。“老窖池”在酿出沽沽醇酒之时,何以酿出了问题管理者。其中蕴藏的,是不是监管环境和管理体制的痼疾呢?再深的老井也挡不住无度的汲取,水落石出时,深井自然裸露,这对“井”中人来说不啻是一剂清醒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