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银行:赢在全球



 作者:大卫·霍德金森

  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银行业在瞬息万变的时尚潮流中亦不能免俗。对这一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做全球银行业务现在是否仍然时髦?

  选择与机遇

  从某些方面看,全球银行业务似乎当红依旧,一个例证就是不久前的荷兰银行收购战。但在另外一些方面,全球性银行并不是当前资本市场的“宠儿”。大银行的股票价格并不像中小银行那样被市场所看好。这种趋势5年前就是如此。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认为这是若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总体看来,大公司最近一段时间并不受追捧,市场交易价格有所下降。因此,

  从某种程度上讲,大银行的情况反映了一种更广泛的市场趋势。

  其次,鉴于近年来银行业的整合趋势,小银行股票价格上涨反映了一种预期的并购升水,因为小银行通常是并购目标,而大银行则一般不是。

  第三,尽管很多人认为大机构可以获得协力优势与效率,但我们必须承认,目前还缺乏足够依据证明规模与效率间正向相关。当然,规模经济的现象是存在的,但规模大会增加复杂性,而管理这种复杂性需要大量时间和成本。

  既然如此,为什么仍然要追求大机构呢?即使在国内市场,扩大规模和进行整合也已蔚然成风,银行正变得越来越大,绝对数量则越来越少,如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的情况。我们正在经历越来越多的跨国银行并购交易。

  因此更恰当的问题也许是,银行是否可能既保持小规模,又能全球化?在我看来,答案显然是“不能”。如果你打算向处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客户提供国际性服务,你必须在单个市场上具备一定规模。

  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我想谈一谈全球性银行所面临的机遇及若干障碍。

  我想说的第一个趋势是大家都熟悉的,即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总趋势。在中国崛起与柏林墙倒塌前,世界经济的劳动力人数是30亿,目前全球市场的潜在参与者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60亿。难怪

  全球化正在改变所有产业的性质,并大规模地重塑世界经济格局。全球化的一个影响是,今天的人员和业务比过去更加国际化。人们因商务和休闲更多地旅行,在国外购置不动产,因此比过去需要更多的跨国服务。很难相信,直到1979年英国仍然实行外汇管制,你只能携带50英镑出国,而且必须在你的护照后面盖章注明数量。目前需要更多国际服务的客户越来越多,这对任何银行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我们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推出了一款称为“全球卓越理财”(GlobalPremier)的新服务。这项服务所涉及的领域是纯粹的国内银行无法办到的,该业务使客户享有可携带的信用记录、涵盖跨越国界的各个账户的单一视图,以及一个可与我们随时联系的单一电话号码——“1908卓越”(1908Premier)。

  另一个趋势是市场更加开放,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并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而在全球范围内迁徙。这种人口流动反映了经济移民的长期传统——如墨西哥人到美国,中国人到温哥华,或19世纪中国人到加利福尼亚去淘金。移民并不是一个新现象,其所创造的机遇也不新,但涉及到了新国家。在英国,我们为移民设计了一个称为“护照”的专门账户,这种服务吸引了全球超过200个国家的客户。类似的机会在中东也有,当地有大量印度人;当然美国也有,因为在美国,拉美裔居民目前占总人口的14%左右。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例子。

  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移民客户单个账户及单笔交易数额并不大,但综合起来看,该业务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且发展势头迅猛,而纯粹的国内银行无法提供这种服务。在其他金融服务领域,如目前虽然不大但增长迅速的伊斯兰融资服务,全球性银行显然有机会在不同市场间转移技术与产品知识,加快市场推出速度,并降低开发成本。对全球性银行来说,这些是重要且显而易见的潜在市场。但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本土银行服务却依然能带来更多机遇。多数人日常所需的银行服务无需那么国际化,且依然有很多人尚无法享受本地银行服务,例如在墨西哥,目前只有1/5的人口拥有银行账户。

 全球化使得全球经济的参与人数翻了一番。许多国家接受了市场经济原则,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和印度是最明显的例子,还有其他国家,如越南,其人口与德国相仿,也处于类似的发展轨道。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展,其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势必造成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06年夏的一篇文章统计,到2015年全球银行客户数量将翻一番。

  在产品方面,这些新兴经济体还不发达,但增长迅猛。2001~2005年间“,金砖”四国(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个人贷款增长了3倍,达到了4770亿美元。虽然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这一数字仍然很小,但增长潜力非常诱人。

  在发达经济体的国内市场中,银行正在接近其规模的自然限制。在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最大5家银行的市场份额均已超过50%,最高达到了89%。所以新兴市场本土金融服务的增长潜力对全球性银行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再看公司业务。全球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大公司和小公司都在快速国际化。

  大公司一直需要国际化服务,但当前,尤为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中小企业客户的国际化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目前我们企业客户中的40%有国际服务的需求。

  我们可以同企业客户分享我们的全球网络,由此为客户创造非常有效的价值主张,因为其中许多客户的海外市场经验非常有限。通过我们的经验和国际网络,我们不断寻求机会为客户提供超越传统交易性银行业务的服务,从而为客户创造附加值。例如,我们为从事国际业务的企业客户建立了一个全球顾问系统,从事这一业务的客户关系经理遍布全球超过50个地点。

  全球化的另一侧面是离岸外包业务的快速发展。尽管有时媒体对此会有负面报道,但在服务业中,离岸外包业务其实在遵循一种已经行之有效的模式,同此前制造业中外包业务发展路径并无二致。随着工作可以分解为数不清的组件,越来越多的产能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制造业的角度看这很容易理解,例如你订购一台戴尔笔记本电脑,它可能是在美国和中国台湾设计的,在马来西亚组装,处理器在哥斯达黎加生产,存储器在韩国生产,绘图卡在中国内地生产,键盘在中国台湾生产,显示器在日本生产……

  银行的各项工作,不仅仅是电话呼叫中心,也可以像制造业一样进行分解,并传送到能够以最高效率实现的世界上任何地方。需要记住的是,这种工作的转移并不仅仅是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也不仅是将工作转移到成本最低的地方,而是要转移到能将效率、技能和稳定性结合得最好的地方。例如,我们一直在整合我们的数据中心,从10年前的100多个,整合为现在的4个彼此配对的全球数据中心,分别位于英国、美国、中国香港和墨西哥。工作转移到完成效率最高的地方,这不仅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而且也是一种理想的设计。

  障碍与挑战

  上面说到的是机遇,现在谈谈全球化银行面临的若干障碍。

  在许多市场中,最明显的障碍是保护主义思潮。这反映了更广泛的情况,即在许多行业中,特别是银行业,政府和监管机构一直想维护所谓“民族冠军”的企业。

  这种现象在全球各经济体中普遍存在。英国的记录算是比大多数国家都要好,且其金融服务业或许也最为国际化。但即便在英国,最大的几家仍然是本国银行。实际上只有一家非本国银行做得比较大。我说的不是汇丰:虽然汇丰倾向于将自己视为一家国际性银行,但英国是我们的家。

  当考察世界上其他大银行时,我们会发现它们同样是以本土业务为主。全球市值最高的10大银行中,汇丰银行特立独行,其利润3/4来自国外市场,而其他银行的国外收入几乎没有超过50%>的。

 在欧盟,尽管1999年实现了单一货币,并由此促成欧盟银行业的整合浪潮,但整合仍主要在国内市场。尽管近年来有迹象表明跨国并购越来越多,自2004年以来,先后发生了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Unicredit)收购德国裕宝银行(HVB),西班牙桑坦德银行(Santander)并购英国Abbey国民银行,法国巴黎银行(BNPParibas)并购意大利国民劳动银行(BancaNazionaledelLavoro)等大宗跨境并购案。

  发展中国家的模式也同样各有千秋。有些国家已取消了对外国投资的管制,例如在墨西哥,当前超过85%的银行资产由外国银行持有。但如果将来国内经济出现问题,这可能会导致政治问题。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仍然限制外国资本进入金融系统。第二个障碍是克服所谓的“羊群心理”。全球性银行也许不是股票市场上的宠儿,但却依然为银行们所热捧。然而,作出是否要建立全球银行业务平台的决策时,必须要慎之又慎,要分析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及自己在新的、通常彼此间存在诸多差异的不同市场中取得成功的能力,然后基于上述分析作出决策。切不可盲从其他银行的做法。

  过去,在寻求全球发展时,许多银行遭遇了严重挫败,提供了诸多经验教训。虽然全球银行业务可以是一种成功的模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模式,而且迄今为止大型国际银行并没有明显表现出规模效益。因此,在发展全球银行业务时,我们及业内同仁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在本地市场提供富有本地特色的高质量服务,且与当地大型竞争对手相比,成本要更低。因此,懂得何时说“不”至少同懂得何时说“是”同等重要。

  国际化的第三个障碍,尤其对那些希望在一个新市场中建立本地品牌的银行而言,是低估当地竞争者实力的风险。“本土”银行并不意味着没有竞争力,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比如土耳其、新加坡和巴西等国都有非常先进、颇富竞争力的本土银行。

  如果想要竞争,那么在进入新市场时,我们要了解该市场的复杂性及当地竞争对手的实力。客户一般更愿意选择本地银行而非外国银行,所以本地银行总是具备内在的、固有的优势。

  最后,我想谈一谈如何管理复杂性。规模扩大必然会增加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主要源于必须同时在全球和本地市场上开展业务。

  复杂性首先与监管有关。监管当局主要负责保护国内市场,也必须对非常国际化的业务进行监管。根据最新的计算,汇丰银行受到全球510个监管当局的监督,2005年合规成本达6.35亿美元。

  其次,复杂性也与内部流程和技术相关。这些领域传统上是成本效率的关注重点。现实是,可以通过引入通用共享平台并将后台程序标准化来提升成本效率。但所有这些都需要努力去做,而有迹象表明,作为一个产业,在某种程度上,银行业在有效生产流程和新技术应用方面落后于其他行业。

  而且国际化会增加流程的复杂性。尽管我们的确应寻求标准化的裨益,但产品和服务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具备恰如其分的地方特色,因此,在设计系统时必须要有一定灵活性,以支持根据当地情况量身订做。

  最后谈一谈品牌问题。汇丰的口号是“环球金融,地方智慧”(theworld’slocalbank),这既是一种激励,也是一个挑战。像许多大型全球化公司一样,汇丰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并购发展起来的。我们必须管理的复杂性之一,是将一个不同企业组成的联合体转变为一个统一体。这是汇丰银行目前仍在进行的工作。单一全球品牌可以为公司创造很多机会,使自己实现差异化竞争,但只有当客户能够享有恰如其分的品牌体验,且在所有市场上始终如一时,我们才能真正创造这种机会。这说到容易做到难。

 全球银行:赢在全球
  对银行业来说,机会与障碍孰强孰弱?考虑到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将变得更加国际化似乎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问题是有多少银行能真正变得全球化?不是所有银行都有能力做到真正全球化,而且所有银行都走国际化的道路也不是最有效率的。地区联盟,如奥地利银行与中欧国家的银行所做的,是另一种模式;还有一种模式是成为单一产品线、提供单一服务的企业,例如信用卡公司。

  我的预测是,只有很小一部分银行将转变为真正的国际化银行。但我也可能说得不对:如果不能创造品牌价值与股东价值,那么少数几家国际化银行也许会分拆。预测未来显然很难,毕竟,连比尔·盖茨都曾经说过,“640k就够用了”,但最新的视窗操作系统用了870G。

  摘译自大卫·霍金森2007年5月17日在布拉格“全球金融服务业高峰会议上的演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4567.html

更多阅读

银行:徜徉在市场化的大道上

     “行路难,多歧路”这是几百年前李白的感慨。三十多年前市场化的概念突然而至,各个行业用自己的方式在市场化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而现在,市场化道路上的银行业似乎仍然有待完善。在今年两会中,银行的相关议案纷纷出炉,摆出问题

智联招聘CEO赵鹏:赢在人和

“一个公司要想赢,归根到底赢在人上。”赵鹏把扭转12年连续亏损局面的成功归因于此。 采访8226;撰文/张潮宇 摄影/张维良 “公司已经连续亏损了12年,不能继续这样。”智联招聘(以下简称智联)新任CEO赵鹏说。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公司

服装外贸:赢在接单与跟单之间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基地,纺织品外贸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重要增长极,服装外贸在很多投资者眼中成了旱涝保收的“香饽饽”,真的如此吗?在实际的竞争中,毕竟是大浪淘沙,适者生存。如何逐渐建立起稳定的客户,为企业长期发展打下基

沃尔玛雇主品牌:赢在职业价值定位

  沃尔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曾经五次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世界500强公司”之首。从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经营战略以及极富竞争力的职业价值定位,这也是沃尔玛雇

声明:《全球银行:赢在全球》为网友气质小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