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级债市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的恐慌,似乎在被越来越多的证据所证明,与此同时,这种衰退也越来越呈现出某种不平衡性
□文 刘婷
虽然美国近日公布的经济数据大多好于预期,总统布什也签署了总额为16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案,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经济前景恶化论”一再提醒人们,不可忽视全球经济衰退的事实。最近,在一份题为《自由下落》(FreeFalling)的报告中,高盛公司表达了对熊市的担忧,持这些“熊市论”的也包括美林、摩根士丹利以及数十家其他金融集团的同行。即使是JP摩根的首席经济学家布鲁斯·卡斯曼(BruceKasman),这样向来乐观的权威人士也承认:美国经济正临近崩溃的边缘。 但是,这场由美国次级债市场所引发的新一轮全球经济衰退目前呈现出的明显的不平衡性,是不是又在证明也许原本粉饰太平的华尔街论调转得太过悲观了? 内部市场不平衡性 美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2007年最后3个月,美国生产率同比增长了0.6%,距负增长仅一步之遥;房价一落千丈,住宅建设也急剧下滑;推测美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居民消费能力出现趋缓。失业率方面,仅今年1月份美国就失掉了17000个工作岗位,这是自2003年后最大的滑坡。2月5日公布的月度服务业各项指标也大幅下滑,这些都表明经济衰退已经成为现实。 但是美国各州对经济衰退的反应各不相同。蒙大拿州州长布莱恩·施维策(BrianSchweitzer)日前发布讲话时不但对经济衰退言之甚少,反而宣称该州的经济形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蒙大拿得以一派繁荣的原因,是该州牧业、矿业的迅猛增长以及旅游业的稳定发展,并凭此造就了全美第一的就业增长率。蒙大拿州立大学的教授PaulPolzin预测:继连续5年经济增长超过4%后,2008年的数字仍将为4.1%。 与此形成强烈对照的是受到美国汽车业衰退与次债危机严重后果双重打击的密歇根州,那里是一派悲观无望的景象:失业率7.6%达到全国最高,次债危机造成的抵押物赎回权丧失比例达到了全国第三。米特·罗姆尼(MittRomney)在密歇根游说时曾因承诺“将解救选民于地区性经济衰退的泥潭”而拉票成功,并赢得了共和党初选预备阶段的胜利。 与密歇根州情况相类似的是次级债的重灾区加利福尼亚、内华达、亚利桑那以及佛罗里达州。这其中,尤以加州为代表。加州一些城市的房屋价格以超过10%的速度在跌落,失业率在去年从4.8%飙升到6.1%,增幅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疲软的美元以及停滞的消费能力使洛杉矶的进口量锐减,急剧攀升的恶劣状况让加州财政预算陷入一片混乱,并且彻底动摇了施瓦辛格州长致力卫生医疗改革的雄心。 区域不平衡性 除了美国国内各州间的不平衡,全球各经济体对此轮经济衰退的反应也有所差别。最近投资者们都成了“经济脱钩”(decoupling)理论的最大拥趸。经济学家们近来喜欢用“脱钩理论”来形容亚洲经济可以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赖。尽管亚洲股市仍然受到美国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但事实是在美国经济面临日益严峻的衰退形势时,亚洲经济发展势头依然迅猛。 不过经济学家口中的“脱钩理论”并不是指美国经济的衰退对亚洲毫无影响,而是指由于亚洲的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和印度的增长模式愈来愈依靠其自身市场的巨大推动,所以当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美国出现问题后,亚洲经济发展受到的冲击与过去相比要小很多。 1月28日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在一篇名为《亚洲的“独立革命”》(AnIndependentStreak)的文章中指出,到目前为止,美国次级债风波对中国带来的出口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而由于对美出口仅占中国GDP的8%,所以出口减少对中国GDP基本也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即使对外出口大幅萎缩,中国经济仍有可能达到8%—9%的增长率。2001年美国经济出现滑坡时,中国的GDP增长就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但当时亚洲其他地区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台湾、香港却遭受了全面打击,经济增长从高峰跌入低谷,至少下降了10个百分点。由于这次美国经济的衰退程度可能要远大于2001年那次,而亚洲经济与7年前相比与全球经济联系的更加紧密。悲观主义者据此认为,这一轮美国经济衰退对亚洲国家造成的打击要远远高于2001年。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RobertPrior-Wandesforde说:“那些声称亚洲经济无法与美国经济‘脱钩’的人就是无视业已存在的事实。以马来西亚为例,该国对美出口虽然下降,但2007年的GDP增长仍然达到6.7%,高于2006年的5.7%。” 《经济学家》认为,出口减少可能会影响到国内支出,但是东亚地区目前宏观经济形势良好,大量的外汇储备使得亚洲各国抵御经济衰退的能力不像过去那样脆弱,财政盈余或者接近平衡的状况让政府有更大的余地采取财政激励措施促进经济的增长。到目前为止,这一轮美国经济衰退对亚洲市场的冲击还比较有限。 行业间不平衡 第三个不平衡出现在行业间。1月28日出版的英国《金融时报》一篇题为《全速前进?》(FullSteamAhead?)的文章指出,诚然,多数企业界高管都对趋于黯淡的经济前景表示忧虑,那些直接受到次贷危机及消费者信心下降影响的公司,尤其是银行和房屋建筑商们,都已身陷小范围的灾难之中。但工业集团霍尼韦尔(Honeywell)的首席执行官高德威(DavidCote)的一番话,却很好地总结出美国商界其他领域多数人的态度。上个月当一位分析师问及经济衰退的问题时,他答道:“我们目前真还没看到什么衰退。” 这种情绪也反映在大西洋彼岸的商界领袖们身上。在德国的工业腹地,巴斯夫公司(BASF)首席执行官贺斌杰(JürgenHambrecht)近来指责金融界“惊慌失措”,他同时预计,美国经济今年不会出现衰退。 《金融时报》以全球最能洞察消费者行为宝洁公司(P&G)为例说,宝洁发现其业务受到的影响很小,或者说未受影响。而像联邦快递(UPS)这样的物流集团仍预计,今年其业务将会增长。 尤其是那些业务增长主要来自新兴市场的跨国企业领袖更是信心十足,比如通用电气的伊梅尔特。由于美元走低推动出口,加之新兴市场对能源和航空设备等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飙升,伊梅尔特确信美国经济放缓将不会累及通用电气。他最近向投资者表示:“高层领导团队的许多成员,包括我自己,去过全球各地和新兴市场,我们所到的每个地方都对电力、飞机有需求,它们在基础设施领域投入大量资金,没有迹象表明这种全球基础设施热潮将会放缓。” 那些押注于迅速增长的海外市场的工业企业发出一些更为乐观的言论,这并非巧合。不过,即便是航空公司也相对乐观,原因是国际出行的需求颇为稳定。航空公司通常是经济放缓的受害者,在经济放缓伴以油价高企之时尤其如此——就像现在。但美国大陆航空公司(Continental)总裁石志辉(JeffSmisek)1月份表示:“展望今年第一季度,我们所有地区的需求仍然强劲。” 其他的一些企业领袖则辩称,自己的业务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抵御经济衰退。卡夫和百事可乐等食品公司坚称,它们会从经济低迷中获利,因为人们会更多地在家里吃饭,并选择买得起的“好吃的”,包括苏打水和小零食,以缓解经济衰退所造成的忧郁。 在财务和运营方面抵御经济动荡的资源相对较少的小型企业,也都不愿意认输。当SurePayroll为大约1.8万家小型美国企业准备工资单时,该公司对1月份的员工数据进行分析后惊讶地发现:各家小型企业仍在招人,并且还在加薪。“‘经济衰退,什么衰退啊?’这是多数小企业主对经济前景黯淡的说法。”SurePayroll总裁迈克尔·奥尔特(MichaelAlter)表示,“我们的数据显示,有关经济崩溃的消息被严重夸大了。” 任职于英国最大的商业组织英国工业联合会(CBI)的伊恩·麦卡菲迪(IanMcCafferty)也表示,自己在走访英国各地时发现:离伦敦金融城(CityofLondon)越远,企业对于经济衰退的观点就越乐观。他说:“我一直在问会员们,他们是否正因为信贷条件趋紧而面临重大困境。普遍的回答是:‘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