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车市十大悬念 中国经济八大悬念



    奥运机遇、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国内通胀等等,种种关乎经济基本面的要素,都将考验2008年的中国能否成为经济强国

    文|郑常恩 郑镐成 刘金贺 张晓亮 张沈伟

  2008年是中国的机会之年还是考验之年?

  最大的机会来自奥运,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认为,“奥运会具有很丰富的价值,同时,它是一个拥有强韧生命力的特殊品牌。”但是,除了奥运会将给北京乃至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外,人民币升值、资产价格、通胀、外资企业经营环境、中国金融资本、中国高增长经济政策、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等关乎经济基本层面的要素,都会呈现新的变化。

  入世以后,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增长-低物价”态势:2002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3%,物价上涨率却始终维持在2.1%的低水平。巨额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也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06年突破了1万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2007年中国GDP达到32000亿美元(预测),继美国、日本后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相比2001年上升3位)。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由2001年3.7%上升到2007年6.4%。2007年中国出口规模也将高达12115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4.5倍,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第三位),2002年到2007年中国年平均出口增长率为29.5%。

  但另一方面,入世以后中国经济高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随之凸现。例如资产价格加剧上涨、通货膨胀预期增强、环境污染加重及城乡收入差距加大等。再如,劳动力相对廉价的竞争优势也随着中国产品质量的恶化无法发挥其作用,2007年中国制造的玩具、轮胎、牙膏等在世界各国发生多次质量问题,给“中国制造”的形象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最近由于次贷危机,美国经济严重萎缩,中国将代替美国扮演世界经济引擎的角色。但中国是否能成为经济强国,2008年将是考验期。经济高增长可持续性、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的基本条件。

  中国是否继续经济高增长政策?

  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维持10%的高增长,但也产生了诸多的问题,比如收入差距加大、环境污染加重、资产价格暴涨等。就收入差距来说,基尼系数由1984年0.24升到1995年0.39,2006年更是高达0.47,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0.4的水平;此外沿海与大陆之间的收入失衡严重,2006年上海(沿海地区)人均收入是贵州(内陆地区)的13倍。而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尤为明显;以房地产为主的消费物价上涨,也引起农民与劳动者的强烈不满。

  面对经济高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控制政策,意在抑制经济过热迹象。在2007年12月3日到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了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调是“防过热、防通胀、重民生”。2008年中国经济将在2007年(11.4%)基础上维持10.7%的较高增长(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8年经济增长率为10.8%),由此看来高增长政策依然将继续。

  持续高增长经济政策也是扩大就业、稳定社会、开发落后地区的需要。高增长政策能吸引农民进城,而强硬的紧缩政策会导致劳动力市场崩溃,引起社会混乱。

  中国是否引发全球性通货膨胀?

  从2001年到2006年,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平均增长率维持在1%左右。但这个数据在2007年有了巨大的改变。2007年1月-10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比同期增长4.4%,大大超越了政府3%的目标值。2007年下半年后更是有了超过了6%的涨幅,8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创下10年来的最高水平。

 随着消费物价指数强劲上涨,基本劳动工资上调幅度也在逐渐扩大,国内外开始警惕中国有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人们认为,中国有可能陷入“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基本工资上调→制造成本高涨→工业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加剧”的恶性循环。2007年第二季度,制造业最低劳动工资同期上调20.1%,达到了继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前任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曾对中国有可能发生通货膨胀的危机提示说,“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一旦上涨将会引发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但仔细分析,中国引发国际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最近物价上涨主要源于*肉等食品价格的上涨,没有影响其它服务类和工业品价格。2007年1月-10月份由于疫情的扩散和饲料价格上涨,食品价格同期上涨了11.3%(特别是肉类价格上涨了30.1%)。消费者物价指数的组成结构中,食品占33.6%,除食品外的消费物价指数仅增长1.0%,服务价格也只占1.7%。

  即使国家不断上调劳动工资,但在扩大产能的同时单位,劳动成本也在减少,政府将继续对能源和生产要素价格实施控制措施。2000年-2006年制造业年平均产能增长率为17.5%,超过了工资涨幅(14.1%)。

  2008年中国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有望达到4.2%,引发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可能性不大。

  在没有人民币大幅升值或原油价格暴涨的情况下,出口商品单价不会出现大涨。对于发达国家,2008年供求率将下降至-0.5%,有可能遭遇通货紧缩。

  资产价格泡沫会否破裂?

  从广义货币量M2和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率上看,近几年来M2/GDP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货币供应量增速高于GDP增速。货币投放量增速高的原因之一是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以央行公布的2007年6月份的M2的数值377832.15万亿,上半年外汇储备为13326.25亿美元,即便以7.5的比率计算,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占总货币供应量的26%强。因此,货币流动性过剩是导致资产价格上升和CPI增速过快的直接原因。

  就股票市场来说,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合指数创下历史最高位6124点,6月个人开户数突破了1亿户,总市值占GDP比重从2005年末17.4%上升到2007年11月末94.5%(总市值达19.9万亿元)。除了股票市场外,2007年1月到8月全国平均住宅价格同期上涨了13.4%,2007年1月到9月流入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外资规模达56亿美元,同期增长了62.3%。

  上海证券市场市盈率(PER)达33倍,超出了纽约或东京(20倍),引发了资产泡沫争论。

  大城市房地产租售比较高(广州800,上海400,北京350。租售比高于300,意味着房产投资价值相对变小),出现泡沫现象。

  尽管如此,资产价格泡沫破裂的可能性不大。2007年11月以后,股票市场将开始进入调整期,12月6日上证指数以5035点报收,相比最高点下降了17.8%;同时,房地产市场由于限制外商投资和抑制房贷等相关政策开始发挥作用,涨幅将逐渐放缓。2007年9月国家发布限制第二套购房者的信用贷款额、提高贷款利率,2008年还有可能实施物业税的征收。

  倘若资产价格下降,会加大银行业风险,引发起社会不满,从中国政府的立场上看,应更加注重市场的稳定性。巨额贸易顺差、外商投资资本的流入,使得流动性过剩得以持续维持;而随着进城人口增多和收入的提高,人们对高档住宅的需求也在继续上升。这些因素都会降低资产价格泡沫破裂的可能性。

  人民币大幅升值

是否可能性?

  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缓慢升值。升值幅度从2005年的2.5%→2006年的3.3%→2007年1月-11月的5.5%。

  但是由于购买力和真实有效汇率等因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处于低水平。2007年6月真实有效汇率指数(真实有效汇率指数反映一篮子货币包含的11个国家物价水平与贸易比重)为94.8,处于低水平(真实有效汇率指数低于100时表示低水平,高于100则表示高水平)。

  目前,发达国家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较大。2007年1月-9月中国累计贸易顺差达1856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最高。其中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为1187亿美元,同期增长16.1%;中国对欧洲国家贸易顺差为949亿美元,同期增长42.5%。2008年中国贸易顺差将达到2900亿美元,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2007年10月19日的G7峰会上强调了“人民币需快速升值”。

  但是考虑经济稳定发展,中国政府意志坚定,不会让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2007年11月2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与欧洲联合峰会上,温家宝总理表示“增强外汇市场的作用,逐渐扩大汇率浮动幅度”。但为了有效抑制巨额贸易顺差与流动性过剩,允许7%-8%的升值幅度。

  外资企业的经营环境

  将继续恶化?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注重吸引外资、扩大外商投资,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之后的第三大FDI(外商直接投资)吸收国。直接投资额从1990年35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468亿美元,2006年达到630亿美元。

  中国加入WTO之前,外资企业被称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等功臣,而之后人们开始怀疑这种说法。一方面由于外资企业不情愿进行核心技术转移,另一方面由于环境污染、受贿等各种违法行为,中国民众对外资企业的负面形象不断恶化,IBM、松下等部分跨国企业的违法行为也逐渐被披露。

  2008年,中国将全面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与《反垄断法》,并加强环保工作。新劳动合同法将添加终身雇用制、合同义务化、新增退休金制度、加强劳资权益等内容,加大了外资企业的负担。反垄断法则规制在通信、电子、IT等领域主导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即将推出的《循环经济法》会通过加强环保、扩大NGO监管等,限制外资企业的经营行为。2008年,中国还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此前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分别为33%和15%-30%),同时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税务检查。

  这些都意味着外资企业的经营环境将进一步恶化。一些外资企业已经开始裁员,同时将生产线转移。比如沃尔玛在新劳动法即将全面实施前裁员1000名,诺基亚、西门子等各裁员300名;2009年奥林巴斯将中国当地工厂合并为1个,并在越南投资1亿美元建设生产线。

  中国金融资本

  是否全面进军海外市场?

  近期以来,中国金融资本在国际舞台上日趋活跃。早在2006年,以工行、中行、建行等国有银行为代表的银行资本,便已着手进行跨国并购和海外网点扩张。例如,从2006年至今,工行接连收购了印尼Halim银行、澳门诚兴银行和南非标准银行的部分股权,扩张速度和交易规模都十分可观。

  2007年以来,QDII市场开始加快发展,QDII投资限制进一步放松,除了此前就可进行QDII投资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都可以进行QDII投资。

  2007年9月底,随着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IC)这一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WealthFund,SWF)的成立,中国金融资本的海外战略初现端倪。社会保障基金(资产规模达615亿美元)也将扩大海外投资。受利好政策的鼓舞,证券公司、民营企业等其它机构也纷纷开始以并购等形式进行海外资本投资。如中信证券(CiticSecurities)与贝尔斯登(BearStearns)交叉持股、雅戈尔对美国Smart和XinMa的收购等。

美国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停滞流转,促进了中国资本的海外进军。因次级债很难募集资金的美国金融机构,将积极筹措中国资金。贝尔斯登公司2007年10月与中信银行签订可转换证券投资协议,11月与中信证券交叉持股。

  但是,中国资本输出的结构却不甚合理,例如,2006年中国在海外1.6万亿美元的资产中,66%的资产为黄金和外汇储备,仅有14.1%用于证券投资。证券投资的绝大部分都投向债券市场,用于股权投资的仅占全部资产的0.1%。不够合理的资本输出结构导致中国在海外的投资收益持续为负,直至2005、2006两年才稍有盈余。2006年,中国在国际上累计6621亿美元的净投资头寸仅产生97.65亿美元的投资收益,收益率仅为1.5%。

  随着中国拥有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量是适当水平(3个月的进口额)的5.4倍,过多的外汇储备带来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资产价格上升等副作用。为提高外汇储备运营的效率、消除因过多的外汇储备而引起的副作用等目标,中国金融资本海外投资的动机日趋强烈。中国政府为扩大投资收入,将投资主体扩大到国债基金、私募基金、民营金融机构等。同时除投资美国国债外,还在发掘新的投资对象。

  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

  能否加速?

  随着海外投资的快速成长,中国具有世界规模的国际化企业也在增加。2006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规模达178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36倍;2007年上半年,海外直接投资达78亿美元,同比增长21.1%。进入《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企业由2000年的10个增加到2007年的24个。

  虽是如此,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成果不显著,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企业大部分是基础工业当中的国有垄断企业,如中石化(17位),中国移动通信(180位)等。海尔、TCL等家电、IT企业发展缓慢,未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以提高品牌影响力、学习核心技术为目的的以先进企业并购成果也不显著,这是因为中国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低,中国产品质量的负面影响严重,质量不良问题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最大障碍。

  不过,企业收益率的上升、政府对国际化的鼓励、北京奥运等因素将推动2008年企业的国际化发展。2007年1月-8月,中国制造业实现利润15623亿美元,同比增长37.0%。在2007年10月的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华为、奇瑞等为确保较强的技术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纷纷开始加大海外出口。华为通过加强研发能力、与国际化企业的合作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优势,2003年与美国网络设备企业3COM合作成立了华为3COM,并于2007年9月提出收购美国3COM公司。奇瑞也开始扩大海外出口,为了进军欧美市场2007年7月与克莱斯勒(CHRYSLER)建立合作关系,8月与菲亚特签署合作协议。

 2017中国车市十大悬念 中国经济八大悬念
  北京奥运能否提升国力?

  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韩国获得跨越式发展,成为亚洲新兴发展国家。此次奥运会的经济效益为26亿美元,激发生产效益70亿美元;实现就业34万人,奥运会期间吸引游客共290万人。与此同时,奥运会提升了韩国的国际地位与外交能力。经过12年,此次盛会把东西方国家再次聚到一起,也使韩国从因战争而变得贫困的国家形象中摆脱出来,IOC官方网站曾指出,汉城奥运会取得的最大成功是在政治民主化上。

  同样的幸运也会降临中国。北京奥运会把“绿色”、“科学”、“人文”为口号,以此来强调改善北京环境,并明确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高技术和文化优越性的意图。城市绿化、水质改善等环保领域的投资达100亿美元。

  中国通过扩大对奥运会的特殊、基础设施的投资,2005年-2008年将把实际经济增长率每年平均提高0.3-0.4个百分点,并且每年将创造30万个以上工作岗位。北京奥运会还将有助于新技术的扩散,奥运期间中国将提供基于自主标准TD-SCDMA的3G服务,通过移动广播标准CMMB1的手机电视收看2008年奥运会的转播。

  中国国内企业将有效利用通过奥运会流行的时尚文化引发“中国风”,比如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与产品的流行。通过国外媒体大力报道北京奥运会有效宣传推广国内品牌,将中国企业从“低端厂商”形象中摆脱出来,大力进攻国际市场。如成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的联想,将通过奥运营销“联想007”计划的运营提高品牌影响力。

  除经济效益外,奥运会的举办将提升中国的国格,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经济强国、人权保障国的形象。

  北京奥运将使中国经济的对外影响力发生质的飞跃,促进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国-东南亚经济圈”(由以文化为纽带的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构成的经济圈)的成型。中国对东南亚、中亚等文化、地理邻近国家的影响力也会扩散,促进资源扩大和海外市场的开拓。

  (郑常恩、郑镐成、刘金贺系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张晓亮、张沈伟系中国三星研究院研究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4605.html

更多阅读

1-12 陕西十大怪与关中八大怪 关中八大怪是什么

陕西省之怪陕西省陕西,简称陕或秦,也称“三秦”陕西人约定俗成的八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唱戏吼起来:房子半边盖:不坐蹲起来:陕西八大怪面条宽得像裤带。

赤壁之战十大问题探讨 经济问题探讨

赤壁之战十大问题探讨一:荆州是块唐僧肉。说荆州是块唐僧肉,是因为曹操、孙权、刘备都想吃。荆州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处在东吴和刘璋的中间。曹操得到了荆州,就会像锲子一样牢牢钉在孙权和刘璋的中间,可以左右开弓,可以顺流而下,可以最

用地图看懂世界经济 中国十大经济“怪相”!你看懂了几条?

  中国经济有多复杂?看看这十大经济“怪相”,可知一二!  1、商品怪相  工厂卖不出自己产品,消费者买不到称心产品  中国工厂习惯于“薄利多销”,然而随着同质化竞争,现在连“薄利”的底线都兜不不住了。可是工厂效益越不好,越

看懂中国经济 中国十大经济“怪相”!你看懂了几条?

  中国经济有多复杂?看看这十大经济“怪相”,可知一二!  1、商品怪相  工厂卖不出自己产品,消费者买不到称心产品  中国工厂习惯于“薄利多销”,然而随着同质化竞争,现在连“薄利”的底线都兜不不住了。可是工厂效益越不好,越

看懂中国经济 中国十大经济“怪相”!你看懂了几条?

  中国经济有多复杂?看看这十大经济“怪相”,可知一二!  1、商品怪相  工厂卖不出自己产品,消费者买不到称心产品  中国工厂习惯于“薄利多销”,然而随着同质化竞争,现在连“薄利”的底线都兜不不住了。可是工厂效益越不好,越

声明:《2017中国车市十大悬念 中国经济八大悬念》为网友詩亽廴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