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承耀

杭钢不仅在旅游城市建设了一个出色的钢铁公司,而且成功地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具体来说,其案例特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体制改革的双重功效。1994年成立杭州钢铁集团公司;1995年杭钢与浙江省冶金工业总公司合并,接受了一批非钢产业企业;1998年钢铁主业成功上市;集团必须解决非钢企业杂、散、差问题。因此,杭钢的体制改革路径从产业结构看是从单体钢铁产业走向多元化,从体制结构看是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股份化、资本多元化和集团化。 第二,突破地域限制。在实现产业多元化与资本多元化的同时,杭钢还实现了地域的扩张。杭钢发展钢铁主业的指导思想一直没有改变,但是,杭州本地已经无法扩张。杭钢成功地重组了宁波钢铁有限公司,使得杭钢钢铁主业从400万吨跨向1000万吨,实现了“跳出杭州,发展杭钢”的战略。 第三,稳步实现相关多元化。杭钢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是退出冶金机械等行业,进入与主业关联度较高的贸易产业、具有较好基础的酒店业、具有多方位发展优势的地产业以及高成长性的环保产业。实践证明选择这四大非钢产业的决策是正确的。 第四,控制投资风险。多元化有风险,克服风险需要制度的保证。杭钢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下属子公司“不准对外担保,不准对外拆借资金,不准擅自对外投资”等。这些硬性规定,从根本上控制了子公司的资金风险的产生。 第五,相互支持与反哺。发展主业与发展辅业可能会争资源,有矛盾。但是杭钢却找到了很好的解决之路。在早先的时候,可能是钢铁主业支持了其它行业。但是,杭钢通过拍卖方式将地产公司股份资本运作获得的收益投资到宁波钢铁。这就实现了其它行业对钢铁主业的反哺。 第六,主业不主辅业不辅。到了2006年,尽管作为单一产业钢铁贡献还是最大,无论是在销售收入还是在利润方面,非钢产业总和都已超过了钢铁产业,几项非钢铁产业也越来越强。因此,集团再叫“钢铁”集团已名不副实。也许集团应该改一个名称了,如控股集团。 第七,杭钢的体制优势在于混合制。杭钢原来是纯粹的国有企业,实际上,集团内无论是钢铁主业还是其它行业的企业都已经资本多元化了,杭钢已完全不是原来的纯粹的国有企业而是一个混合性的企业了。其机制已完全从传统的国有企业脱胎出来。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