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富士康跳楼事件
富士康诉比亚迪的案件很可能重划各自在手机代工领域的商业版图。
文/唐宏梅
11月6日上午,中国最大的高科技领域涉嫌商业机密剽窃案富士康讼比亚迪一案在北京民族饭店进行了一场司法鉴定听证会,并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进行听证:一是原告的商业秘密是不是其独有的;另外,对被告使用跟原告相应的技术资料研究系统文件和原告的商业背景关系是不是相同。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和鸿富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同属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本次诉讼之前,富士康与比亚迪之间曾就手机代工业务对簿公堂。深圳警方已处理了几起富士康员工跳槽至比亚迪、盗窃富士康商业秘密的案件,目前有两人已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在本次听证会上,富士康(www.foxconn.com.cn)向法院提交的129份文件主要针对比亚迪是否窃取其“系统文件”,系统文件指富士康组织手机生产的操作、管理流程和规范,由流程加表单构成,其中流程是生产管理步骤的书面描述,而表单是根据流程制订出的表格,工人只需要根据表单逐项填写其所完成的工作,就可以有效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但比亚迪没有提供相应的作为对照的证据资料。深圳中级人民法院要求比亚迪在7日内提供关键证据—系统文件。截至目前为止,此案也并无定论。 北京市柴博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华权认为,富士康诉比亚迪侵犯商业秘密纠纷,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越演越烈的趋势,这可能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必然带来的副产品。 巧合的是,从2002年底富士康状告比亚迪窃取商业秘密以来,原靠生产手机电池的比亚迪开始发展手机代工业务,并跃进式增长。在比亚迪公开的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2006年手机制造的营收超过51.35亿元人民币,较2005年19.06亿元增长了169.3%,较2004年9.39亿元增长了4倍多。2007年上半年比亚迪销售额大幅增长67%,在其上半年的86.2亿元的营业额中,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获得了51%的业绩增长,达到31.68亿元的规模。在摩根大通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2008年富士康将面对较大竞争,比亚迪有望取得更多来自诺基亚的订单。 随着比亚迪手机代工业务的爆炸式增长,富士康在手机代工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根据富士康国际的公告,2006年富士康在内地新投资总额就达14.2亿美元,在8座城市新建了7家公司,增资了8家公司,不少项目的新增资金远远超过以前的投资总和。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年代工生产的手机达1.0995亿部,占中国全年手机生产量的22.9%。一方面是手机代工业的几何式增长,另一方面,产业缺乏创新、窃取机密以及挖走核心人物一直是这个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 博客网董事长方兴东表示,现在IT企业挖人、使用商业间谍行为真正变成了中国当前知识产权值得关注的方向,这个行为极大程度地破坏了竞争规则,违背了商业伦理。虽然富士康与比亚迪的纠纷还未水落石出,但目前也已产生链条反应。今年3月,比亚迪就酝酿将旗下手机模块及组件制造和提供组装服务的业务分拆上市,今年9月比亚迪又再次提交了分拆上市的申请。业界有专业人士称,比亚迪今年之内进行分拆上市的计划很可能因诉讼案被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