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关注的转融券业务试点2月28日正式启动。 其实,转融券业务是证券公司融券业务的配套机制,也是融券业务的一种扩展。转融券业务推出以后,就扩大了融券业务的规模,使证券公司通过证券金融公司这个平台向基金、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融券,再将融到的券供融资融券客户融券卖空。 转融券,扩大了融资融券标的券源,融券做空机会增加,这也是转融券机制被市场认为会对做空A股的原因所在。
![影响利率短期波动的是 转融券短期影响有限](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143574708839.jpeg)
“转融券初期对市场的影响比较小,随着规模越来越大,有可能对市场逐步产生影响。”开源证券资深分析师任进向记者表示。 短期影响有限 转融券首批试点中只有11家券商,首批标的证券也只有90只,沪市50只,深市40只,仅包括股票。标的证券数量和市值占比最高的行业均为银行,银行有14只标的证券。此外,有色金属13只,采掘、食品饮料与证券各8只。 由于可供出借证券品种以及可以出借证券机构较少,可供出借证券数量远小于证券需求量,“无券可借”也意味着转融券业务推出初期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极为有限。 2月28日是转融券试点启动第一天,据证金公司公布数据显示,当日共有45笔转融券交易成交,涉及30只个股,期限均为28天期,成交数量71.2万股,成交金额883.5万元。其中沪市524.93万元,占59%;深市358.57万元,占41%。 而从当日A股的整体表现来看,沪指大涨了52点,基本上对A股没有多大的影响。 一位券商分析师认为,在试点过程中,只有90只个股可作标的,且多数是机构重仓蓝筹股。而对市场真正产生影响的是基金、银行、保险等大型机构投资者,但他们仍没进场。因此,目前来说,真正持有者的出借率并不高,做空的比例也并不会太高。 任进认为,“就短期而言,由于众多潜在证券出借人难以及时参与转融券业务,初期业务规模有限,转融券业务试点的开通难以对市场短期走势产生实质性影响。” 盈利新模式 任进说,转融券业务的推出及后续的转常规,对于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将逐渐改变目前融券标的数量受限的局面,进而促进融券规模的扩大,并为券商加大经营杠杆提供新的途径,因此对证券行业而言是利好。 此外,尽管转融券尚未大规模推出,但它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却值得关注。作为出借人,2%的年化收益率似乎并不高,但真正的收益却远非如此。 某融资融券人士说,“假如你持有某只股票,借出去每年有2%的年化率,但与此同时,你又享受这只股票至少两三个点的股息分红,加起来就有6%左右的收益率,这对于长期投资者还是有比较大的吸引力。” 他认为,尽管目前的规模不大,但对于投资者、出借人来说,开启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因为证券出借背后有着不可忽视的额外收益。 如红利、红股,证券金融公司与融券合约到期日归还出借人;证券金融公司融入证券期间,若发生增发新股、可转债,证金公司也将于权益补偿日将补偿金额划转出借人;若要约收购、吸收合并或被吸收合并,证金公司也将通知出借人,并根据合同约定或双方协商具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