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建位

1973年巴菲特用1062万美元买入华盛顿邮报股票,2006年底增值为12.88亿美元,持有33年,投资收益率高达127倍。这是他投资收益率最高,也是持股期限最长的一只股票。 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 第一,他非常熟悉华盛顿邮报。 巴菲特13岁就是邮报的报童,他每天下午按照5条线路,递送500份报纸。4年多他就攒了5000多美元,巴菲特说这是他的第一笔财富。 第二,他非常了解报纸行业。 1969年,巴菲特购买了奥马哈太阳报。在1973年购买邮报股票之前,他已经有4年经营报纸的经验,从中认识到了报纸的市场垄断性: “报纸是一个奇妙的行业。它是那种趋向一种自然的有限垄断的少数行业之一。” 第三,他非常看好华盛顿邮报的巨大影响力。 1971年,华盛顿邮报得到了一份美国国防部的“五角大楼报告”,暴露了政府在越南战争问题上的欺骗行径。如果发表这份机密文件,根据《间谍法案》,邮报有可能遭到起诉,甚至被关闭。公司总裁凯瑟琳·格雷厄姆决定报道。她就像一个赌徒,倾其所有押在了一篇报道上。她赢了!最终,邮报的立场得到最高法院的肯定,从此声名大震。 1972年6月,5名男子因私自闯入水门饭店民主党全国总部而被捕。邮报进行深入调查,终于发现共和党政府试图在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器,破坏民主党的竞选活动。当时执政的尼克松政府为了掩饰丑行,不断向邮报施压,警告凯瑟琳不要“出风头”,司法部长更是暴跳如雷,还说出了整个事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凯瑟琳·格雷厄姆的奶头会被大绞肉机绞烂!”格雷厄姆决不退缩:“我们已游到河水最深的地方,再没退路了。”她把司法部长的话登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全美国的人都震惊了。一直孤军奋战的邮报终于唤醒了媒体和公众的支持,强大的舆论迫使尼克松总统下台。 这一年,华盛顿邮报获得普利策奖,确立了自己的大报地位,成为美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第四,他非常看好严重低估的股价。 巴菲特称自己以便宜得可笑的价格买入:“1973年中期,我们以不到企业每股商业价值四分之一的价格,买入了我们现在所持有的华盛顿邮报全部股票。其实计算股价与价值比并不需要非同寻常的洞察力。……我们的优势更大程度上在于我们的态度:我们已经从本·格雷厄姆那里学到,投资成功的关键是在一家好公司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其内在商业价值大打折扣时买入其股票。” 只选择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竞争力最突出的优秀公司,在股价被严重低估时买入并长期持有,这正是巴菲特从华盛顿邮报赚取127倍惊人盈利的秘诀。 (作者为汇添富首席投资理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