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零售大亨 零售为王



    “零售为王”有三层含义:一是随着商品的更加丰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终端渠道为“王”,正所谓“商品流通决定中国制造”;二是随着市场的开放,零售业自身的竞争也在进一步加剧,国企、民营、外资,谁将能称“王”?三是零售业作为流通业核心构成,是国家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前沿,谁掌握了零售业,谁就将最终称“王”!

  因此,我们将持续和紧密地关注零售业。这是一个零售为王的时代。

  零售业是一个最能体现国家繁荣与衰退的行业,是一个国家全部经济活动的缩影。伴随20多年的经济快速成长,中国零售业正以平均每年7%的速度扩张,并使中国成为全球零售市场膨胀最快的国家。目前,中国零售业正超越制造业、金融业而成为国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最热门、最活跃的行业。

  财富为王

  美国的沃尔玛,中国的国美,都已成为财富之王的“代名词”。在世界500强中,零售企业的比例占到10%,而胡润中国富豪榜的100强中,零售业的比例也接近10%。

  零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说明了中国市场经济成熟度正在跳跃式前进。

  国美电器连锁店规模的扩大以及黄光裕个人财富的增长速度,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有点太快了,因为2003年的榜单上黄光裕还仅以18亿的身家排在第27位,现已增加到数百亿。

  且不去细究黄光裕究竟有多少钱,是否真的是中国首富,即便他所有的钱都是股票的市值,至少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投资者看好中国的零售业。

  中国的第一家百货商店是1900年在哈尔滨成立的俄罗斯投资的秋林公司,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零售业一直没有本质的变化,主要形式一直是国有百货公司和一些零散的店铺。

  国美的发展见证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零售业快速成长的整个过程。1987年黄光裕接手北京珠市口的一家名叫“国美”的服装店,后来改为国美电器店,迈出了国美电器的第一步。与此同时,中国零售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上海联华超市集团成立于1991年,华联成立于1992年,北京最大的超市企业物美成立于1994年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爆发了一种综合性的“零售业革命”,之后零售业一路跑步前进。

  迅速强大的中国零售业简直是势不可挡,控制商业终端后,他们的势力沿着产业链往上延伸,控制制造企业。

  英国《金融时报》10年前曾预言——21世纪,全球最大的公司将不再是传统的钢铁大王或汽车巨头,而是新兴的连锁零售帝国。这一预言在今天得到了验证。

  成立于1962年的沃尔玛,在上世纪70年代的销售收入约为4000万美元,发展至今已成为拥有100万名员工、年销售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企业。沃尔玛的成功昭示着一个制造商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零售为王时代的来临。

  沃尔玛的成功让人们一下子对零售业特别是连锁商业开始一个重新评估,认真审视这一领域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并将其套用到中国的零售行业中来,希望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的中国零售行业也能在变革中产生自己的沃尔玛。

  综观世界零售业50强,超市和大型连锁超市已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销售额占到50强销售总额的35%,如果加上折扣+超市的新业态,所占比重会达到40%,而单体百货被市场淘汰之后,百货公司也开始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但其销售规模和增长潜力都不及连锁超市等新兴业态,销售额只占到50强销售总额的14%。

  然而在我国,由于发展超市和大型综合超市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在我们的零售业50强中,多数还是百货店,50强中有30家是百货店,占到50强的60%;连锁超市和大型综合超市共有17家,占到34%;另外6%是专业店。虽然百货店的发展速度呈下降趋势,但几十年来在市场上形成的影响力和经营实力依然存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零售市场依然占有重要位置。

  但是,连锁为王必将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圈地为王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新世纪看成都”,从量贩业者进驻成都的积极程度和发展趋势,中国大陆开发大西部的政策中,成都已成为新世纪中,量贩业者在西部商战的第一战场。

  从第一家台商合资企业好又多进入成都开始,包括美商沃尔玛、德商麦德龙、法商家乐福和欧尚,以及先后在成都立足的日商伊藤荣华堂、美国的普尔斯马特等零售巨头都进入紧张阶段。中国大陆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零售业市场开放后,成都更成了巨头们在西南地区圈地为王的重要区域。家乐福、欧尚和其他量贩业者比邻而居,围绕成都的二环道路,成了量贩业者的主战场。

  抢占新世纪的制高点,量贩业虽然早在1996年进入成都,但最火热的竞争从2002年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已经进入的外商业者全部选在今、明两年大举扩张。各业者的距离近在咫尺,二环路边的麦德龙附近5公里,就是普尔斯马特,几百公尺之外,又是沃尔玛的分店,市中心则以好又多、家乐福和欧尚竞争最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对欧尚集团来说,开店不只为了拓展当地商机,也是为了投资。欧尚集团旗下的土地开发事业尚在大陆各地买土地,搭配欧尚在当地开店,虽然开店成本看似增加,但其实是看好未来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投资未来10年的中国土地开发市场,外商在当地攻城略地,未来几年会更激烈。

  布局为王

  对于家电连锁而言,选店规划历来是商业秘密。为防竞争对手抢先一步,很少会有企业提前公布版图计划。但苏宁华北大区老总范志军近期却高调公布了苏宁调整后的《北京市场扩张白皮书》。该白皮书公开了苏宁2005-2006年在北京的开店计划和具体布局即将进入的商圈。

  据范志军介绍,经过在京前期开店耕耘,苏宁目前对北京家电市场扩张形成清晰布局计划,即未来新店不再仅考虑单独商圈内竞争,还将与已有门店结合,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北京形成放射状布局。苏宁已有或将开在三环路上的旗舰店为放射线起点,门店沿四个方向一直开到北京郊区县。

 重生之零售大亨 零售为王
  一位家电厂家老总认为,造成目前家电连锁在京开店混乱的现状,与这些巨头过分依赖二环、三环、四环等环路商圈有关。大家均在环路上分切孤立商圈,但对全市布局却缺乏清晰思路。新进者更只重局部,不看全局。对此评价,范志军认为“某些对手不管面积大小、距离远近,只要三环有房子就开店”。

  据了解,北京家电连锁巨头实际对门店覆盖商圈范围均有严格考评标准。一般门店商圈覆盖要求达到5-10平方公里。按此计算,北京四环路内约270平方公里范围,约可容纳27-54家店。但实际上,国美、苏宁、大中、永乐四巨头四环商圈内门店已超过70家。

  “不想陷在环路商圈泥潭中竞争,而真正按照自己标准布局开店,挤掉环路商圈泡沫,这是我们提前公布市场规划的初衷。”范志军表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5199.html

更多阅读

重生之军医 作者:达娃

我们俩第一次相遇在S市味庭宅,期间相处8秒。第二次在S市飞往京都航班头等舱,相处时间2个小时10分钟。第三次我们在B军医大校长办公室,相处时间38分钟,并在此期间交换姓名。原名《重生之那谁》,现在改成《重生之军医》一目了然。

声明:《重生之零售大亨 零售为王》为网友青灯有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