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明 钱涛 近年来,安徽省明光市交通局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强化组织领导、质量监督和资金筹集,公路“村村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6—2007年,全市“村村通”建设项目122个,建设任务381.2公里,已建成水泥路面318公里,占计划的83.4%。今年2月底,安徽省交通厅在明光市召开全省“村村通”工程建设现场会议,交通厅厅长宋卫平说,有了明光模式,再也不为工程质量发愁了。目前,明光模式已在安徽全面推广。 日前,记者在明光市委书记张松坚的推荐下,专访了市交通局局长焦明祥。焦局长思维敏捷超前,工作求真务实,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那成熟、稳健的工作作风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六个到位”强化公路建设

焦明祥告诉记者,近年来,明光市交通局严格按照“六个到位”的要求,推进全市农村公路建设。一是领导到位。先后抽调专人调整充实了“十一五”农村公路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工程招投标小组、工程质量监督验收小组和工程监理小组,实行一条路一套班子、一个指挥部、一名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齐抓共建的修路格局。二是宣传到位。广泛宣传动员,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服务到位。积极安排每位市领导干部联系一个乡镇,每两个市政府职能部门帮扶一个乡镇,交通局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包干两个乡镇,责任到人,并把村村通建设工作纳入年度主要工作目标。四是规划到位。本着城乡统筹、科学规划、适度超前、注重实效的原则,实现建成一条公路、繁荣一方经济、美化一片环境的目标。五是筹资到位。完善政府投资、农民筹资、热心人士捐资的多渠道筹资机制,有效解决了工程配套资金难题。鲁山乡仅用了10天时间,就筹齐了20万元配套款,紫阳乡魏渡村村民杨木成一人捐款达3万元,朱刘村阚乃贵、阚乃柏兄弟捐资10000元,管店镇发动机关干部为村村通工程捐款8500元。六是督查到位。通过召开“村村通”建设现场会、工程建设调度会、乡镇现场交流会、监理现场交流会以及深入建设一线检查指导等形式,强化工程监督检查。 严把“九关”确保工程质量 焦明祥说,明光市交通局严把“九关”,确保了“村村通”工程质量。一是严把工程准入关,选择信誉好、能力强、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并与施工单位签定施工质量、廉政合同;二是严把政策关,通过建章立制,明确“村村通”建设的方向、标准、要求和规范;三是严把监理关,进一步完善“政府督查、部门指导、企业自检、专业监理、群众监督”的五级质量保证体系。重点抓好市、乡、村三级监督网络,与监理人员签定监理责任状,每月对监理工作进行考评。推行一岗双责制、质量一票否决制、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四是严把材料关,对全市所有工地所使用的水泥、碎石、黄砂等材料进行经常性检测,检测结果上报监理组备案,特别是水泥,实行指定厂家指定标号;五是严把工艺设备关,在工艺材料上,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每月全面检查一次,实行“一乡一档,一路一档”;六是严把路基关,制定统一而严格的路基标准,以保证路基的强度和平整度,杜绝“就地爬”现象;七是严把现场施工关,对重要工序、重点环节全面监管,实行了旁站式监理、驻地监理制度,聘请农民义务质量监督员,保证每条路至少6人,实行全程跟踪监督;八是严把工程验收关,进一步完善施工、监理和项目单位的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今年,先后对涧溪镇毛山村等5个工地出现的断板、立模不规范、压纹不清晰、蜂窝多等问题,责令整改,并罚款1.2万元;九是严把资金使用关,设立“村村通”资金专户,配备专人核算和管理项目资金,实行驻地监理核定工程量,乡镇签字确认,监理组审核,交通局把关,最后经市工程领导小组批准后拨付给施工单位,确保了资金规范、有序和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