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恩 每天股票开盘的价格由集合竞价决定,是一种经过实践证明比较科学公平的办法。最近上海车牌额度管理正在改革,有位证券业出身的人大委员甚至建议用集合竞价来卖车牌,不过由于车牌和股票的很多特性不同,这个方案落实起来还有难度。 2007年申购新股的全年收益率超过了15%。每当新股申购赚头很大,而二级市场水深火热时,就有很多人跳出来嚷嚷要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可见利益一定是驱动金融界游戏制度发展的原动力。那么,新股的发行能不能用竞价发行的方式呢?比如发行新股的公司不设发行价格,但监管部门限定其发行股数。在招股日,投资者都可以自由报价申购,最后以报价高的那些认购者的认购份额作为有效认购,报价畸高的人也要按照他报的价格买入,这个方法的学名叫“美国式招标”。另一种较为温和的“荷兰式招标”,是在满足了募集股数的前提下,在有效认购中,选择价格最低的那个作为发行价,高于此价格的认购,都以发行价买入,余款退回。当然事先上市公司和承销商最好做一个新股定位分析,把盈利预测、行业地位、同类股票市场价等做一个比较。这样投资者竞价时可以大致在合理的区域内。国内很多债券的发行就是用类似的方法的。 新股竞价发行的好处,是让投资者对自己的报价负责,通过市场方式确定一个理性的发行价,这样对发行者和投资者都比较公平。同时,一二级市场的巨大差价也可以逐渐减小,可以让那些滞留在一级市场纯粹以吃差价为生的资金彻底退出,进入更有意义的投资领域。 当然每个游戏规则都有缺点。竞价发行在历史上是有过的,比如通化东宝等公司的初次新股发行就采取了这个方式。后来为什么取消?我搜索了网上很多资料,找不到当时的主流解释了。但当时一个强大的声音是,这种方式是导致熊市的罪魁祸首,因为吸收了很多二级市场资金,而且认购者风险太大,对发行人太有利。显然这种解释很不靠谱,设若如果一级市场的认购风险加大,反而会逼出资金,而非吸收资金。

那么竞价发行的缺点是什么呢?或者说损害了谁的利益?我个人觉得,很可能是触犯了发行者的利益。发行价如果不确定,认购有风险,认购资金就会减少,长此以往,要么使发行人和承销商承担发行失败的风险,要么使一级市场投资者越来越理性精明,发行价越来越低。当然这种局面对价值投资者是有利的,但是对企业和承销商就是坏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