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苏 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2008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央行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然而,从去年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效果来看,传统的货币调控手段似乎已经失灵,要想使从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更好地发力,笔者认为应推动以下四个方面的改革: 首先,推进利率市场化。眼下,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良好形势已经成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好契机。利率市场化实际上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其次,金融业应逐步实行混业经营。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浪潮的不断高涨,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向。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应该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选择和历史的必然选择。 通过最终打通银行、证券、保险等主要金融行业的界限,打破银行内外的壁垒,实行金融混业经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以畅通金融流通渠道,并摊薄金融风险。 再次,培育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金融市场一个广阔的通道,但由于市场、行业和产品的监管协调不足阻碍了金融市场的正常发育,模棱两可的法律框架以及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行为都增加了中国机构投资者经营的不确定性。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受到了制约,无法发挥对实体经济与金融部门的通道作用。 最后,还应协调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统一的监管框架。现行的政府机构序列中将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列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却拥有大量的公共权力的做法应当改革。在大部制框架下,几个金融监管机构合并成一个综合机构,统筹监管中国的金融市场,避免政出多门,相互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