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美国进口片配额增长之后,上半年国产电影在好莱坞大片面前溃不成军。但下半年出现了票房黑马《泰囧》,该片以12.6亿元的总票房破历史之最。随后,《十二生肖》全球破十亿元,开年之初上映十天的《西游》票房上扬至7.6亿元高点。如此多超高票房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可与好莱坞比肩的国产大片出现将会成为常态? 对此,华宜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中磊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国产大片还有很大局限,从去年来看,除去超高票房的影片,票房超过2亿元的只有两部。大量影片只能‘影院一日游’,甚至连影院都进不了。”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认为,“目前,中国电影日常时段的影片供给不足,靠大片撑起的市场呈现偶发和不稳定的特点。” 国产电影一直以来缺乏持续的生产能力,票房黑马更多带着偶然性的因素。 随着银幕数增长以及电影市场回暖,热钱越来越多地倾向与房地产相关的影院投资领域。这种“外延性扩张”带来的效果确实拉动了票房增长,然而国产电影质量与票房之间却没有直接关系。虽然没有固定标准可以评判如今的国产电影质量水平是在下降,但由于电影生产数量不断增多,观众很容易感到好片不多,烂片密集。究其原因,还是电影创作生产能力跟不上市场的快速扩张步伐所致。 热钱涌动的市场出现大量单纯追求利润回报的短期行为。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表示,市场仍处在“转型期”,电影创作生产能力还未完全适应市场化需求,烂片的出现在所难免。 王中磊直言,现在国产电影的最大劲敌不是好莱坞大片的围攻,而是烂片当道,让买票进影院的观众逐步失去对国产电影的兴趣。 对于正处转型期的国产电影,从制作主体到制作模式、再到营销模式,都已经暗潮涌动发生着变化。以电影公司为例,博纳从专注发行业务延伸到内容制作;华谊从内容制作走向投资发行;光线则从电视制作转向覆盖电影制作;而万达正在从终端院线向内容制作延伸。

扶持新导演,成为华谊、博纳、光线都积极暗中布局的一颗关键棋子。2012年,从《铜雀台》《泰囧》《伤心童话》到《不二神探》,光线影业把重心放在了新导演的培育上,其总裁王长田说:“与其寻求外援,不如精进自身实力,我对国产片没那么悲观。对新导演的扶持是一个长线的考虑。” 王中磊表示,2013年华谊会更加开放,将与更多中青年导演展开创新合作。随着扶持新导演成为趋势,电影制作模式也开始向具备发行制作和资金的电影公司与独立制做公司或工作室合作拍片的模式进化。 知名导演车径行说:“中国电影还没有真正进入工业化时代,大部分影视公司只靠一两个导演,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某导演一句话而股价飞涨是很不正常的。很多上市公司表面上是上市公司,其实还是作坊。从小作坊到工业化,是中国电影必须要走的路。影视公司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资源体系,才能构建合理的影视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