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练达皆学问 学问人生 大家风范
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陈佳贵因病于2013年2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他的逝世使我国学术界失去了一位重要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本报本期刊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黄群慧所撰写的《学问人生 大家风范》一文,以此缅怀陈佳贵对中国经济学、管理学等学术领域所作出的卓越建树。 ——陈佳贵同志研究生涯评述 陈佳贵同志从事经济研究的这30多年,正值我国经济大变革、大发展的年代,也正是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高速的工业化进程时期。他以一个学者的高度责任心,对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学以致用,为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佳贵的研究成果的内容归结为理论研究、问题研究和对策研究三大方面,“不断探索企业成长、产业演进和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他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特点。他在1988年就提出了自己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在2000年以后,又进一步研究了工业现代化理论和工业化理论,提出了评价工业现代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和方法;“系统分析我国经济改革、管理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他在问题研究方面的重点,针对我国企业和整个经济改革、管理与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他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尤其是对于如何正确处理我国经济改革、管理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提出了自己不少的见解。这方面他的研究历程也是从前期关注企业层次的改革、管理和发展的关系问题,到后期拓展到产业和整个宏观经济层次的改革、管理和发展问题;“积极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现代化战略”是他的有关对策研究方面的成果的核心,有关的政策建议都是围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现代化战略而展开的。早在1993年他就概括地勾勒出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模式, 2005年提出了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从农业经济大国转向工业经济大国的基本观点,并进一步提出基于这种国情判断的经济现代化战略,在2012年提出了如何建立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建议。具体而言,陈佳贵的主要学术观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国有企业改革 二、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 三、经济体制改革 四、中国经济国情 五、工业化进程 六、工业现代化 七、宏观经济调控 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这方面他曾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和政策建议。例如,他在1982年发表了《论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一文,最早提出要取消国家对企业下达指令性计划,强调企业的日常活动要通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来调节,而企业一定要树立经营思想,按照市场进行生产经营,企业要具有总的战略观念,还要有具体的用户观念、质量观念、服务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和时间观念;1995年,陈佳贵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提出要正确处理企业改革、管理与发展的关系。该文从概念和理论上厘清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如何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企业领导者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面临的严峻问题;在2000年,他提出了国有企业资产要实行政府分级所有的管理体制,认为将公有财产落实到一级政府所有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公共财产管理体制,实行政府分级所有,有利于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06年,陈佳贵和他的研究团队经过构造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给出了我国工业化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的结论,这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具体选择了人均GDP、一二三产业产值比、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部门增加值的比重、人口城市化率、第一产业就业占比为基本指标,然后将工业化过程大体分为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再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和国际经验估计确定了工业化不同阶段的标志值,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反映工业化水平的综合指数。计算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达到50,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这被认为是国内有关工业化水平计算的最为权威的观点。他们不仅计算出全国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还具体计算出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工业化综合水平指数,清楚地揭示了各个地区的工业化进程,首次全面地展示了我国各个省级区域工业化水平的巨大差异。2012年,陈佳贵的研究团队又对2010年的我国工业化进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进入“十二五”后我国步入了工业化后期,这是关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最新的重大判断。 陈佳贵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并对大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我国外向型企业集团的发展、企业管理理论的新进展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例如,在《中国工业经济丛刊》1988年第2期上,他发表了《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探讨》一文,认为,企业与许多有机体一样,存在一个从诞生到死亡的时间过程,这就是企业生命周期。而所谓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就是揭示企业生命周期规律的理论,严格地说,就是有关企业组织的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本质特征的理论分析和归纳概括。他进一步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等六个阶段。从发表的时间看,陈佳贵提出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比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艾迪思博士提出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还要早一年,艾迪思的那本著名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英文第一版是在1989年出版的。又如,1998年,陈佳贵等人编著出版了《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这是国内最早对学习型组织、企业流程再造等国外新管理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的专著。 陈佳贵是我国较早地系统研究市场经济体制的学者之一。他在1993年《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一文中,清楚地描述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模式和框架。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轮廓是: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并形成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有一个完整的高效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能充分发挥作用;政府对经济保持强有力的调控手段,能对经济进行有效的调节。2012年,他在《建立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一书中提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得到确立。但一些深层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未来十年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将进入建设“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在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能够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和自我演进的经济制度。其标志主要体现在如下七个方面: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定型,微观基础充满活力;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具有完备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形成;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清晰,服务型政府形成;利益分配格局和社会福利制度充分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建成和谐的公民社会;改革和开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形成。 2004年,陈佳贵和他的研究团队在深入研究工业现代化理论和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构造了工业现代化水平指数,全面分析衡量了我国工业的现代化水平,这项研究在国内具有开拓性,首次科学回答了我国是否已经实现了工业现代化这个问题。他们的计算表明,2004年中国工业现代化水平综合指数为36.7,这意味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已经超过了国际上最先进水平的三分之一,或者可以认为,中国的工业现代化进程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的历程。中国工业现代化水平低于工业化水平的情况,也验证了中国是工业大国、但不是工业强国的基本国情,这决定了我国未来经济现代化战略的核心是提高中国工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中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2009年,他们还具体对15个重点工业行业的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船舶制造、钢铁、石油工业这3个行业现代化水平最高,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的50%以上,完成了现代化进程一半的路程;电力工业、计算机制造业和纺织工业这3个行业的现代化水平较高,超过了我国整体工业现代化水平,基本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50%,化学工业现代化水平也高于我国整体工业现代化水平;排在最后3位的是水泥工业、煤炭开采业和机床工具业,其现代化水平最低,不仅低于我国整体工业现代化水平,甚至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30%,未完成现代化进程三分之一的路程;医药、通信设备、汽车、食品、造纸这5个行业与我国工业整体现代化水平大体相当,基本完成了三分之一强的现代化历程。 围绕我国经济调控问题,陈佳贵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尤其是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控制物价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他都有很深入的研究。2004年,他较早地提出从2003年开始的局部经济过热问题,并建议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减少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同年,他又提出要防止宏观经济不断出现的行政性周期、规范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和投资行为等建议。他认为,长期以来,行政性的冲动是造成我国经济大起大落的根源,而我国出现行政性周期的根本原因是政企不分,政府职能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深化改革,要深化计划、金融制度、投资体制和土地征收征用的改革。2008年以后,在他主编的定期发布的《经济蓝皮书》中,对当时我国宏观调控应该注意的问题都有许多很有见地的政策建议,这些在2012年出版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与深化改革》文集中,有系统的反映。 2005年陈佳贵等人在《工业发展、国情变化与经济现代化战略——中国成为工业大国国情分析》一文中,提出了中国基本经济国情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判断。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农业经济大国,中国基本经济国情是一个农业大国已经成为人们的常识。但是,在经过改革开放20余年高速工业化进程以后,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根据三次产业比例、工业生产能力、外贸结构、财政收入结构等各方面指标的变化情况,他认为,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为工业大国。也就是中国的国情可以概括为“中国是农民大国,不是农业大国;是工业大国,不是工业强国”。对国情的判断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战略的前提,“中国经验”的思想精髓是按照国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迄今为止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实践表明,对国情的科学认识与把握是中国成功的基础与前提,这里关于国情变化的思想无疑对我国制定未来现代化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陈佳贵等学者出版专著《工业大国国情变化与工业强国战略》,对此观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阐述。 近些年来,陈佳贵同志一直关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等问题,提出的许多具体建议被有关政府部门采用。例如,在2005年,他参与中组部组织的“西部专家行”活动,给广西提出的环北部湾北部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他提出:广西应该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展环北部湾(北部)”的概念,专注地打造“环北部湾(北部)经济区(或经济带)”。环北部湾(北部)的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依托大腹地、立足大开放、发展大工业、建设大港口、构建大物流、实现经济大跨越”。这些建议是超前的,后来得到广西的认可被采纳而转为现实。另外,陈佳贵关于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更多阅读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谁写的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的文章 尽管我也知寸阴寸金,曾手不释卷。尽管我也知千章千古,众口传诵。但我对于人生道路,对于为人处世,对于安身立命,我最欣赏的一句话还是:“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为什么世事洞察皆学问? 人
世事洞察皆学问 人情练达亦文章 人情练达皆学问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By zby301 发表于 2006-12-31 10:31:33最近读书很疯狂,觉得自己懂得太少,要读得书太多,所以就只争朝夕的拼命读。但是突然也觉得自己不合群了,经常看不起不读书的人,认为他们没追求、没理想,认为他们物欲化、
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世事练达皆学问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他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甚至有着上天入地的本领,但为何最后却落了个穷困潦倒、一事无成的下场呢?而许多并没有什么才华的人却能功成名就、春风得意?都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为什么我们的人生
世事洞明皆学问 看透了一切的经典句子
少年时读《红楼梦》,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两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都具有极强的人生警示意味,若仔细体会,定能顿悟。前者出自第五回,秦可卿带宝玉找睡午觉的房间,走至一处上房,墙上挂着一
还珠之皇后的别样人生 双面人生 别样情怀
“悲莫悲兮生别离。” 在这个忽冷忽热的春天里,一种人生正向另一种人生说再见。 我们常常眷恋一种状态,不敢轻易改变。不是因为热爱如故,也不是因为忍耐力强,而是拗不过习惯与惰性。 当你屈从于习惯与惰性,你就屈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