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底举行的“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传出消息,依据相关审慎性规定,中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公司包括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外资在A股上市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但因目前相关条例细则不够完备等,估计外资企业登陆中国A股市场仍需假以时日。
文/杨育谋
在2007年12月举行的“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双方在金融领域的进展超出预期,尤其是中方允许外资公司(包括外资银行)发行A股和人民币债券一事,更是引起各方密切关注。 12月13日,中美两国联合发布的《关于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联合情况声明》明确提出,“依据相关审慎性规定,中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公司包括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允许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公司债券,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债券”。 从理论上讲,2000年证监会以核准制取代了行政审批制之后,外商投资企业上市的障碍基本被清除。而原外经贸部在2001年7月下发的《关于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有关问题的通知》和2001年11月原外经贸部和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以及2002年4月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7号——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基本上扫清了外商投资公司发行A股的法律和制度障碍。 然而,直到2003年12月30日台资企业国祥股份(600340.SH)在上交所发行上市,才打破了非大陆投资企业发行A股的先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有近10家是非大陆企业,除日资企业东睦股份(600114.SH)外其他均为台资身份注册的,而且都是不甚知名的中小企业。 此前外企A股上市之所以难成行,很大因素是国内证券市场融资功能的特殊性,而且市场承受力有限,今天A股市场股权分置问题解决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承受力大大增强,外企上市时机日趋成熟。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一直在推进这项工作,与之有关的各项运作也在进行中。2007年11月17日,上证所总经理助理阙波就表示,除吸纳香港股市上的H股、红筹股回归外,上证所还在考虑引入诸如汇丰、可口可乐、西门子等在中国已有很好发展的跨国公司,进一步巩固篮筹股市场的地位。 此后不久,上证所总经理朱从玖正式确认,上证所的确在研究跨国公司在国内上市一事。与此同时,上证所也已经提前研究华股ETF(挂牌基金),这是指以境外上市的中国上市公司的指数所编制的一种ETF产品。它被认为是通向A股国际板的一个“跳板”。 对此,上证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表示,在华股ETF的基础上,上证所设想成立一个全球蓝筹股ETF,吸引类似微软这样的公司进入组合。而更进一步的设想是,设立国际板,吸引国际蓝筹公司直接登陆上交所。 与此同时,包括汇丰控股、恒生银行、东亚银行、星展银行、路透集团、俄罗斯天然气和恒基兆业地产都表示有登陆上交所的意向。 在2007年4月的法人银行开业典礼上,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宝表示,该行正在积极准备,希望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在上海证交所上市。 2007年12月13日,汇丰银行亚太区主席郑海泉也公开表示,汇丰银行与上证所接触后,已经确认以香港上市的汇丰控股作为今后在内地上市的主体,排除汇丰在内地注册的法人银行——汇丰(中国)单独在内地分拆上市的可能性。 外资A股上市的积极意义在外界看来,允许外商企业在华发行A股,是此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华尔街日报》就认为,中国允许外国公司在华发行证券的最新承诺非常重要。此前,外界一直指责中国限制外国投资者进入其金融市场,而海外公司在华发行证券的机会更是极其有限。 尽管A股一度受此消息影响而下跌,但是众多业界专家看来,这项承诺对中国来说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外商投资公司发行A股,最直接的积极意义就是增加了国内投资者的投资选择,丰富了投资对象。使国内的投资者“足不出户”就能够投资有外资背景的外资公司,而不必考虑汇率风险。 外资企业无论是投资还是产出都已占我国总投资和总产出的10%以上,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一方面,外资企业充分享受了中国的市场机会,利用中国市场发展壮大,创造了巨大的利润;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充分利用了中国较低的要素价格优势,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制成品,再输送到全球各个市场。所以,外资公司在贡献于中国经济的同时,也充分分享了中国经济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外资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创造者和消费者,中国居民完全有理由分享外资成长的成果,这也是充分分享中国经济成长成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开放外资A股上市有利于A股上市公司整体治理水平的提高。相对于制造业领域来说,金融证券领域的对外开放一直比较缓慢。中国目前的金融监管制度体系和上市公司治理与国际水平还有一段差距,允许外企发行A股是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比较优质的外资公司,一般都愿意积极进行分红,如果这种风气能够带到A股市场,则对市场和投资者来说都是好事。 同时,如果发行A股的公司的外方股东在境外运作多年,特别是在境外上市多年的话,则可以把成熟资本市场中大量运作经验带到A股市场中来。这有利于加深A股投资者对境外上市公司运作的了解,在A股市场上对投资海外公司进行练兵,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与成熟市场在制度、监管层面的互动。 再次,外资A股上市可以使A股估值更为合理。相比成熟市场而言,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较高。但外商投资公司发行A股后,外资公司的外方股东如果已经在境外上市,特别在外方股东是国际行业巨头或行业领导者的情况下,则外资公司在A股市场上市时,其定价过程必然会参考外方股东在其他市场上的定价水平,客观上,有利于促使整个A股市场的定价更为客观、合理。 此外,中国允许外资在A股上市,有利于缓解国内资金过剩的问题;允许海外高科技企业到中国上市,也可有利于外资对本土企业股权的并购,有利于中国的资本和金融市场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对资本市场建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能起很好的推动作用。 而对外商投资公司来说,在A股市场登陆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例如外资银行单靠目前的扩张速度,受到人民币存款资源的限制,借助于资本市场,是增加资本金的最好办法。而且可以借上市的机会,加大在内地的投资,参股更多内地金融机构。 路还漫长 不过,分析师们认为外资企业发行A股是一个长期规划,推进落实进程会很慢,政治示范意义大于实际市场意义。 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认为,短期内向外资开放A股的条件并不具备,包括外汇管理问题、一系列法律和监管框架以及适用条例等具体细节尚未出台,目前“只是说说而已”,到最终落实会有相当长的时间。他认为,“至少一年之内不会有结果”。 资深证券分析员边风炜称,这项承诺更多地是一种“战略上的讨论”,它将是一个“以年来计算”的长期过程。不过他说,除非重新开放B股市场的融资,短期内才有实现的可能,因为如果直接让外资在上证所以美元交易,就不会牵涉到外汇管制问题,对国内的汇率制度冲击也不是很大。 联合证券研究所所长吴寿康也表示,外资公司发行A股不可能很快,原因在于红筹股回归的步伐还未完成,只有红筹股回归后才可能轮到外企发A股。届时市场监管环境与今天相比将更加复杂,对监管部门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关交易所之间可能需要更多的协作,而会计等中介机构之间层面也需要一个对接过程。而中国证监会一位人士说得更直接:“外资公司发A股会在红筹回归之后才开始操作。” 经济学家韩志国则认为,中国股市的对外开放要格外慎重,因为中国股市目前处在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制度失真、人民币急剧升值的时期,而且人民币又是资本项下不可自由兑换的,在这个情况下A股发展战略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他说,在A股市场定位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外资公司发A股短期内难以成行。 即使开放外资A股发行,也有孰轻孰重的差别。外资A股的登场,只是让A股市场更加色彩斑斓的“绿叶”之一,给A股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加分。由于国内证券市场融资功能的特殊性,管理层不会因为外资A股“滥发”过度而导致国内大型企业融资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外资A股上市还面临着一些技术性障碍。例如外商投资企业在资产上难以独立,其无形资产、核心技术往往掌握在母公司手中,可能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在独立性上难以符合条件,并且还可能涉及到同业竞争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外商投资公司”的定义将决定这一措施的真实影响。“外商投资公司”的宽泛条件,可包括在华独资和合资公司、总部在海外的跨国公司及香港的红筹公司等等。如何界定“外商投资公司”将直接决定这一措施的开放深度,如果总部不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也可以在中国上市的话,那么这种开放的力度会更大。 总而言之,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虽然提到外企A股上市及发债,但并没有具体承诺和时间表,允许外企A股上市及发债的时间不好判断,不过估计短期内甚至一两年内难以成行。但从中长期来看,它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具有金融开放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