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劳动争议典型案例 2007十大争议事件



《中国经济周刊》编辑部

  2007年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争议和讨论。

  年初某主持人撰文要“赶走”故宫里的星巴克,于是引起国人对中西文化冲突的讨论;股市的大涨让股民在享受财富加速积累的同时,也在担心奥运后的牛市是否还会这么“牛”;“中国制造”在遭遇到了一场“世界讨伐战”后,终于向世人证明,“中国制造”并不是“粗制滥造”;在广泛听取了民众意见后,“五一黄金周”终于向大家挥手告别了……

  争议的存在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有争议,才会有方法,才会有正确的决策;有争议,老百姓才能说出自己的声音;有争议,这个世界才会有真理。

  房价“拐点”是否出现

  事件背景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一直高烧不退,屡次加息也没有抑制住房价升温。但进入10月以来,以广州为代表的部分城市楼市遇冷,新建商品房销量下降严重。据统计,今年1月份深圳住房销售单月成交80.26万平方米,10月份成交量却只有15.36万平方米,创下3年来新低。房地产市场已出现“拐点”的声音渐起。

  争议焦点房地产龙头万科董事长王石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深圳楼市拐点确实已经出现”。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说,最近深圳房地产市场的调整,预示着房价增长放缓甚至房地产绝对价格回落的逆转已经开始,不敢说全国所有地区的房价明年都会出现拐点,但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拐点已经越来越近。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房地产将在明后年进入谷底。

  但不同意“拐点说”的也大有人在。北京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说:“房价下跌只是暂时的、局部的,长远来看,房价不会跌。我认为房价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而从人口学、城市化等角度来看,目前还不能得出市场上的住房供应已经过剩的判断,也看不出目前市场上住房已经满足需求……即使要下跌,也只是在局部、某个地区,而不可能是大范围的全线下跌,目前从紧的货币政策不一定意味着房地产的拐点。”

  某房地产中介商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目前二手房的连续高烧局面已让部分购房需求提前透支,需求减弱,再加上第二套房贷政策,故而导致高价房抛售。但这也只是暂时现象,我们仍然对北京楼市持乐观态度。”

  房价“拐点”是否出现也许很难断定,但疯长的房价降降温对大家都有好处。

  奥运后股市还“牛”吗

  事件背景2007年的股市确实可以用一个“牛”字来形容,尽管10月以来大盘进入调整,但依旧不能掩盖它大半年的辉煌。

  有评论人士公开预言:“因为北京奥运的题材,牛市至少持续到2008年。”但奥运后,中国股市是否会像历史上其他国家一样,由“牛”变“熊”呢?

  争议焦点“奥运后股市回调”观点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悉尼在申办奥运成功当年,澳大利亚股市大涨。奥运会开幕前夕,标普/澳证200指数突破3300点创历史新高。但随后,在悉尼奥运会结束后的两年里,澳大利亚股市一直表现平平。同样,日本东京奥运会成功地带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促成了1962-1964年的“奥林匹克景气”。但奥运会结束后,日本就陷入了1965年的严重萧条。

“北京奥运会之后,股市会遭遇这样的低谷。”一位证券人士分析。

  不少人认为,奥运只是股市的一个热点题材,奥运后,热点炒作完毕,股市必然会进入低谷。不少中小投资者也把08年奥运会当作退出股市的时间点。

  但似乎有更多的人士坚定地看好奥运后的股市。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表示,“奥运会结束后中国不会出现经济的滑坡,而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高盛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胡祖六也表示,奥运会之后,越来越市场化和开放的中国经济,将是股市持续向好的坚实后盾。

  临近年底,股市的大幅回调,更让不少人开始疑惑,这股市到底会怎么走?

  “中国制造”是质量问题

  还是政治问题

  事件背景2007年,对于中国的出口商来说,是最难过的一年。某些中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热炒的焦点,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面临空前的信任危机。

  争议焦点今年以来,国际市场上对“中国制造”的质疑声一直不断,尽管事实表明,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远高于许多发达国家,但指责还是给中国产品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

  一些美国国会议员和政治人物对中国生产的玩具、牙膏、海产品、宠物食品等说了许多不分青红皂白的话,媒体也做了大量负面报道,美国国内的一些贸易保护主义者更趁机排挤“中国制造”的商品。

  但是,面对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以偏概全地指责“中国制造”,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回敬道:“我非常不满意欧盟的讲话,我非常不满意曼德尔森的发言。”

  客观地说,确实有某些中国产品在质量上存在一些问题,但国外某些人以偏概全,把问题扩大化,甚至上升到“政治问题”,这是对“中国制造”的“妖魔化”。

  随着事实的一步步澄清,“中国制造”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包括美国的支持者,美国人已经没法过上一天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世界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制造”。

  娃哈哈达能谁是谁非

  事件背景2007年中国企业界最热闹的事件之一就是“娃哈哈与达能争夺战”。2007年4月,宗庆后对外称法国达能公司欲强行并购娃哈哈。争论自此产生。随后,娃哈哈与达能之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针对品牌使用、股权收购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激辩。

 十大劳动争议典型案例 2007十大争议事件
  争议焦点2007年4月初,宗庆后披露达能强购事件内幕,认为达能收购非合资企业是恶意并购。4月9日,达能集团致信媒体,他们认为达能的大股东利益遭到损害。4月10日,娃哈哈集团向媒体公布娃哈哈全体职工和全国经销商代表的声明,表示对达能的愤慨。4月11日,达能集团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将诉诸法律解决。5月9日,达能向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提出仲裁申请。6月6日,宗庆后辞去合资公司董事长职务。达能集团任命合资企业现任副董事长范易谋临时接替董事长之职。6月26日,娃哈哈集团律师团发出律师函,指范易谋等三位外方董事同时担任其他与合资公司相竞争的公司董事,违反了中国公司法……

  最新消息,12月21日,达能与娃哈哈发布联合声明:双方同意结束对抗,回归和谈。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达娃之争”确实给国内民族企业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民族品牌在国际化进程中一定要学会遵循法律、利用法律。

  华为“辞职门”是否违法

 事件背景2007年9月30日,华为出台“关于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规定”的文件,要求所有工作满8年的员工(共计7000多名)在2008年元旦之前逐步完成“先辞职再竞岗”工作。根据协议,全部主动辞职的员工可以拿到高额赔偿,华为为此支付高达10亿元的赔偿费用。

  10月下旬,各大媒体披露此事并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争议焦点“华为7000人辞职事件”被普遍认为是对2008年1月起施行的新《劳动合同法》的应对。有人指责华为钻法律的空子,逃避社会责任;华为解释,此次辞职完全属于员工自愿,绝大部分职工会通过竞争返回原来的岗位。

  “华为7000人辞职事件”引发了一场社会大讨论。有网友认为,华为以企业强势的权力,让“员工主动辞职”实际上就是对老员工工龄的一次性买断,是变相清洗和裁员。

  但也有人持相反观点,认为华为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而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的血液更新将会受到限制,这也是不得已之举。

  另有多家企业也采取此办法,如媒体报道称,家乐福全国4万多名员工,除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之外,不论工龄长短、合同是否到期,都要在12月28日之前与公司重新签订为期两年的新合同。家乐福此举也被指规避新法。

  取消“黄金周”好不好

  事件背景从1999年黄金周正式走上中国的社会舞台算起,至今已经进入第九个年头。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旅游局共同发布的统计数据,从2001年至今的6年,全国黄金周年均增长速度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黄金周为旅游业和商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也极大地拉升和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9年以来,中国的公民在享受着“黄金周”长假探亲、休息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拥堵”之苦。火车票难买,商品价格上涨,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景区超载接待游客破坏了环境……黄金周似乎已经体力透支。

  争议焦点2007年11月,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在网上进行民意调查,大约155万网民参加了此项调查。综合各大网站留言看,基本上对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持肯定态度,同时也有部分网民持不同意见。其中,是否应取消五一黄金周、春节假期是否应提前到除夕、带薪休假制度能否真正落实等话题,成为网民讨论的重点。

  有旅行社认为,如果取消黄金周,一些希望长线游的游客就只能集中到十一、春节来出游,也许会导致这两个节假期更加拥挤。更有学者认为,黄金周假期只能增加不能取消,其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

  而支持取消黄金周的代表则认为,黄金周负荷越来越重,到改革的时候了。长假短假相结合假日分布才更合理。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新的休假制度,“五一”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交强险是亏还是盈

  事件背景今年对交强险的辩论程度可谓激烈和对立。从2006年实施之日起,交强险的口水仗一直就没有停过。“保额低、保费高”的交强险似乎并没有征得多少民心。

  200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责任限额(每次事故的最高赔偿金额)为6万元,全国执行统一保险条款和基础费率,6座以下家庭自用汽车每年交保费为1050元。

  争议焦点不少车主认为交强险太贵了,而且5万元的死亡赔偿额太低了,超出部分只能由车主自行承担,而目前社会上的交通死亡赔偿远远超出了5万元。

 从保险公司方面来说,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的交强险业务做到“不盈不亏”,并要求实行分账管理。但很多人认为,实际上交强险几乎成为各大保险公司的赚钱工具。更有人抛出交强险存在“400亿暴利”一说,人们对交强险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12月14日,多名代表参加了我国金融领域的第一个听证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费率调整方案”听证会。会上,代表们就交强险是否还存在“暴利”嫌疑、交强险费率还有多大调整空间、救助基金应如何提取等热点问题展开激辩。

  尽管“交强险新方案”还没有出台,但交强险的变革已是“箭在弦上”,而新的交强险又能够带给车主多大利益?

  星巴克该搬出故宫吗

  事件背景2007年1月12日,央视著名英语主播芮成钢在自己的博客撰文,要求星巴克咖啡店搬出故宫。芮成钢称,随便用英语Google一下“紫禁城里的星巴克(StarbucksintheForbiddenCity)”,竟然有289000多条文章,读读这些文章,发现这简直成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又一个滑稽的猎奇,也有大量的西方人,尤其是知识界人士,觉得这种做法太恶心,是对中国的不尊重。当西方人都对故宫的星巴克表示愤慨的时候,中国人自己也该发出声音了。

  争议焦点此后几天,关于外国的餐饮便利店是否该开在故宫内的讨论迅速升温。有网友认为,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更不能连“拿来主义”都不讲,一味引进!“故宫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星巴克故宫店糟蹋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而反方认为这是体现中国文化的宽容性。有评论说,游览故宫的西方人很多。开这家咖啡店,无非是适应西方游客的饮食习惯。星巴克咖啡店既没破坏故宫的恢弘气势,又没阻挡故宫的任何一个景点,怎么就成了西方人“对中国紫禁城记忆感受的一部分”呢?

  有网友说:“不妨留着吧。故宫既然能上演‘三大歌王’的演唱会,也不会对美国平民的咖啡嗤之以鼻。这才是中国文化的博大胸襟。”

  目前,星巴克已搬出了古老的故宫。

  小产权房是“转正”还是“下岗”

  事件背景城市居民购买小产权房的情况存在很久了,但是今年小产权房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所谓的小产权房,是指建在农村集体用地上的房屋,因只能办理房产证、不能办理土地使用证,且不允许上市交易,故被俗称为小产权房。这种房产土地成本低,价格几乎只有普通商品房的一半。

  近年来,包括北京在内的一线城市房价不断走高,使得城市人到城乡接合部乃至远郊区县买“小产权房”的现象越来越火。

  争议焦点它的火热也遭到了各路专家一轮又一轮火热的争论。小产权房是“转正”还是“下岗”?有专家认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不仅是生产资料,同时还具有农民社会保障功能,违规违法用地规避了农地转用和土地审批,农民很可能得不到相应的补偿,长远生活不能保障。很多在农村买了小产权房的业主,他们的权益也是没有保障的。

  但也有人认为,买小产权房或有小产权房需求的大多属于无力购买商品房的低收入者,如果一刀切的禁止必将损害许多老百姓的利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探讨如何妥善解决小产权房的问题,争取早日让小产权房脱掉“黑户”帽子。

  但由于“小产权房”从一出生就“名不正,言不顺”,必然导致了其不合法性。12月1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强调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

  医改方案最终会是什么样

  事件背景2005年7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撰写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失败,并导致了普遍意义上的看病难、看病贵和明显的社会不公等问题,并建议以强化政府责任的思路来进行医改。随后,医疗问题应该由“市场主导”转为“政府主导”的声音越来越强烈。

  2007年初,医改协调小组决定委托独立、平行的6家海内外研究机构参与制定医改方案。但究竟是“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引发了争论。

  争议焦点政府主导派提议,政府应投入更多的钱给公立医院,维护其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政府应免费或部分免费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而市场主导派认为“看病贵、看病难”并不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他们并不主张医疗领域全盘市场化,而是注重制度的设计,使医院在公平环境下有序竞争,最终达到公益性目的。

  医改方案争论已久,其实不管“市场主导”也好,“政府主导”也好,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让患者得到真正的实惠,不要再让老百姓抱怨“看病难、看病贵”。

  据媒体12月26日报道称,国务院提交的有关“医改报告”,将首次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进行分组审议。消息人士透露,“医改报告”中“补需方”(即补贴患者)的原则已经较为确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5616.html

更多阅读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附司法解释)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调解第三章 仲裁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申请和受理第三节 开庭和裁决第

劳动争议案例:解除劳动合同纠纷经济赔偿金纠纷

劳动争议案例关键词:解除劳动合同纠纷经济赔偿金纠纷劳动合同到期后劳动者继续提供劳动,公司补发终止劳动合同通知,劳动者领取了经济补偿金的能否认定为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王某与北京某地产公司劳动争议案评析【劳动争议

室内装修污染危害的十大典型案例 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

由于使用劣质装饰材料,不少家庭及办公场所,家装后室内有害物超标使人感到不适,甚至致病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健康杀手”之一,家装的环保问题也正在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昨日,市室内装饰协会公布了上半年本市家装“

确认劳动关系典型案例 劳动合同法典型案例

案情介绍:余某2010年3月网上看到某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并与同月9号开始上班。工作内容为某公司提货送货,每个月工资为1500,没有书面的劳动合同,也没用工作证等书面的能证明余某与某公司的劳动关系,每月结算工资都是现金支付。审理结果及

声明:《十大劳动争议典型案例 2007十大争议事件》为网友梦若成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