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让顾客钟情一生的服务体验:欢迎光临》
这一社区的前景是否光明,我不太确定,但日益没落的状况让我相信,至少可以乘机拿到一份划算的租约。农民市场很有诱惑力,而且据第一个鼓励我凭直觉选择联合广场的房地产经纪人埃伦·吉丁斯说,很多广告和出版企业为了逃避市中心越来越高的租金,不久后一定会纷纷搬到这个地区。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布朗尼,经纪人的单子上也没有列过。面向大街的窗户旁边正坐着一位中年的哈西德派犹太男人,旋椅咯吱作响,面前放着收银机,顾客在长长的桌台上或在后面昏暗、低矮的就餐处吃完饭后,他就负责结账收钱。就在布朗尼餐馆的西边是一家也叫布朗尼的卖维生素的商店。我用上自己做销售员时练就的"出其不备"的本领,走到收银员跟前问他老板在不在。他不大信任地看看我,然后回答:"不在,老板不在这儿,你有事吗?"我解释说,我在找开餐馆的地点,并递给他我在保点时的旧名片,上面是我家庭办公的电话。"如果老板有意向卖的话,我可能有意向买。"我心里十分肯定当时他的脑袋里一定闪过了"厚脸皮"三个字。 1985年冬天,天寒地冻,寒风刺骨。我大部分时间靠两只脚在以拉菲亚大街为中心的翠贝卡区巡视了一番(离公众剧院很近,这一点可以让我沾沾自喜)。我甚至考虑过小意大利、西村和当时非常喧闹的肉类加工区。在纽约考察的结果几乎让我梦想破灭,甚至考虑回中西部的老家。我考察了芝加哥的河北社区并大概想象了一下如果餐馆开在这里会怎样。奥德丽很不情愿地答应与我一起到芝加哥看看,但是这里的温度虽然有6华氏度(1华氏度约为0?56摄氏度),因为有刺骨的风刮着,感觉像零下25华氏度,相比之下,纽约似乎反而更暖和。而且,奥德丽的家人住在东海岸。这两个因素打破了我返回芝加哥的幻想。 尽管看到的地方都不让人满意,但是我仍不相信"位置至上"这样的说法,意思是说要建一个好餐馆必须得有个高档的地方。但是如果选一个看上去高雅华丽的地方,餐馆巨大的日常开支就得加到顾客头上,午餐和晚餐的价格会贵很多。在那个年代,人们常常以为昂贵的餐馆就是优秀的。 我却决定不这么做。在房地产方面我绝不是专家,不过凭直觉我知道,如果能在寻址上走对路,能够在改变社区上扮演成功的角色,如果我的餐馆由于租金低廉、租期很长而提供优秀的服务和更大的价值,这些将意味着什么。良好的服务加上物有所值,将会吸引那些聪明、爱冒险而又忠实的顾客,这样又能为其他的餐馆和其他生意增加信心,使它们不断地搬到这个社区,直到这里的人数达到临界值,而社区本身也会变得更繁华有序。再说了,万一几年后我的餐馆在这个社区倒闭了,相信也肯定能找到人愿意以低于市场价的租金买下我后几年的租约。我总结很多优势,完全不用担心劣势的负面效应。

2月的一个寒冷刺骨的周六夜晚,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点,我决定穿得暖和严实些,从联合广场出发一直走到市中心。也许天赐机缘,我能爱上一个地方,又可能得到。我的推理是,如果某个地方周六晚上的生意还冷淡,就有可能被老板卖掉。我先到西14大街,在Quatorze酒吧(很挤)喝了杯白葡萄酒,然后过马路在一家墨西哥饭馆(人满)要了杯啤酒。沿着甘斯伍特大街路面的鹅卵石,穿过肉类加工区。这里的夜仿佛漂亮的舞台背景,萦绕在心头让人难以忘记,我似乎在想,有一天它会成为了不起的餐馆区,只是时候未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