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昌集天下:郭广昌的中国式商界传奇》
通过这两宗如出一辙的收购,复星在零售业“与狼共舞者”的角色性格初步形成,和国外零售巨头对抗,需要的不仅仅是胆量,更需要过人的智慧。 锦囊:整合求胜中国任重道远 “不能打败你,就整合并购你。” 面对当前国内零售企业多而小的局面,面对外资企业的“分食运动”,国内零售企业迫切需要重新整合,以便在短期内建立与外资企业相抗衡的商业旗舰,即整合现有的商业资源尤其是国有商业资源,变分散经营为连锁经营,变相互间恶性竞争为战略联盟或策略联盟。 在郭广昌看来,有时候收购比战胜对手更具可行性。就像豫园商城这种老字号零售企业,其生命力依然强劲,而且赢利空间很大,而其股权分散,收购起来更容易。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零售企业整体不成规模,和国外零售巨头相比,显得势单力薄。只有通过整合,才有能力抗衡外商的猛烈冲击。 外资企业的产业蚕食是通过并购国内零售企业实现的,这种方式日益成为他们在中国进行战略布阵的重要手段。同时,中国零售业自身也在寻求整合突破,以此对抗外来者的强力冲击。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零售业一波波整合大战旗鼓喧天,整合求胜的步伐越走越明朗。王府井百货宣称将酝酿向全国扩张;物美集团收购了新华百货,加快拓展西部市场;苏果超市、银座等区域连锁企业不断开拓市场。外资也非等闲之辈,面对国内同行的整合急行军,他们也在秘密谋划。家乐福、沃尔玛纷纷加快在中国的开店速度。 透过这一系列的规模化商战,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个趋势,那就是不管是国内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受到中国零售市场这块大蛋糕巨大潜力的推动,都明显加快了扩张步伐,都想成为这轮扩张中的“领跑者”。 在分析中国零售业整合求胜策略之前,先来看看零售业的商业属性。在我国,零售业提前开放的行业,在形态上是主动的。它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最早向世界完全打开的行业之一,而且在客观上,其开放进程也早于我国加入WTO的时间。自1992年开始,外资零售企业就纷纷踏入中国,分食中国市场这块蛋糕。

外资挑战对于中国零售业而言是一张“利益双面胶”。一方面,国内的零售企业在跟外资零售巨头交手的过程中,学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营销手段和整合形态。在这个前提下,国内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与品牌优势的零售商,包括复星旗下的豫园商城和友谊集团,还有其他一些传统老字号如百联集团、王府井等。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的同时伴随着行业改革,国内民营资本也在日益壮大,国美、苏宁已经是家电零售业众望所归的巨头。同时,复星和新希望等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也纷纷进入零售业,进一步加强了国内零售业的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