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昌集天下:郭广昌的中国式商界传奇》
郭广昌心烦的时候习惯到公司外面的一个花园里散散步,这天,他照例来到了这个花园,在里面待了半个小时还是没有什么头绪,他起身打算离开,就在站起来的一刹那,一个词在脑海中迅速地闪过——花园。 “复星花园”,就这么定了,复星花园。忙碌了一天,谁不想坐在花园里好好地休憩一番?谁不想“笑对世间态,醉卧百花园”? 半年之后,这个案名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楼盘从开盘到售罄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是这座针对上海中产阶层的“复星花园”,让郭广昌在上海地产界猛然崛起。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复地集团从复星花园开始踏上了房产世界的王道乐土,但他们不满足,去更远的地方是郭广昌对理想的规划。如同黄河之水,从遥远的天际奔来,一直去往更广阔的大海。 此后,复地又增加投资了11个房地产项目,不过,复地当时还没有获得这些项目的土地使用权证。这11个项目总账面净值约为6?1亿元。如果计划能够实施,复地将赚取更丰厚的利润。 复地给复星集团赚钱最多,这是集团公认的事实,然而复地在首次赴港上市时却铩羽而归。2003年,复地在汇丰的安排下招股,计划于3月6日在港交所挂牌,发行4亿股筹资10亿港元左右,相当于股本扩大后每股有形资产净值溢价51%~73%。 但在公布招股结果的前夜,复地却临时宣布推迟上市。郭广昌解释说,因为潜在投资者担心美伊可能开战,严重影响投资气氛。但同时有消息称,复地推迟上市的主因是招股不理想。 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复地此次上市失败的症结在于:第一,内地房地产“泡沫说”使得机构投资者对认购内地房地产股抱谨慎态度;第二,复地单股定价偏高,考量价值的方式备受质疑;第三,复地在招股书中并没有阐述清楚上市集资资金所为何用。 面对挫折始终抱有希望是最可贵的品质,不论结果如何,对过程充满激情是郭广昌从商的至理名言。 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郭广昌卷土重来。这一次,复地共发售6亿股H股,预计筹资11亿~14亿港元。其中90%为国际配售,10%公开发售。 不过,复地重新返港上市,招股价较前一次低,而且前一次被市场诟病的土地使用权证问题也基本解决,这令机构性投资者对复地仍有热情。国际配售部分更是获得良好反应,并已超额数倍。 至此,复地完成了郭广昌的初步理想——财富裂变。在过去的10年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郭广昌的财富增长了10 000倍,他本人更是被誉为“上海的盖茨”。 财富使人变得宽广,而宽广会带来更多的财富。单纯开发楼盘所赚得的利润和宽广的胸怀相比毕竟是有限的,骨骼清奇、面容清癯的郭广昌就拥有一颗无限宽广的心。他称得上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真正的智者——龙潜深渊,静候良机,三年不出,出则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