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油价持续飙升的背景下,中石油成为了“亚洲最赚钱、总市值最大公司”
文/李曾唐
10月2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石油)A股上网发行,询价上限16.7元/股。仿佛为了配合发行,国际油价也迭创新高,继10月25日创出91.1美元/桶的历史新高后,在10月26日又达到了92.22美元/桶。 作为集“亚洲最赚钱、总市值最大公司”等多项殊荣于一身的超级大盘蓝筹,中石油A股回归之旅,备受市场青睐。来自保荐机构的消息称,在网下申购期间,共有480家机构填报了申购单,申购的资金超过了7000亿元,而网上申购冻结资金更达2.57万亿元,超过此前中国神华网上冻结资金1.95万亿元的纪录。 回想2000年中石油H股发行时的彷徨,今日“回家”的中石油算是衣锦还乡了。然而这一切均拜高油价所赐——7年间,国际油价已从每桶10美元左右飙升至90美元以上。 2006年,中石油原油产量愈1.2亿吨(1吨约等于7桶),占国内总产量的2/3左右,可基本满足旗下炼油厂原油加工的需求。由于西北各油田和新发现的南堡油田产量的不断上升,已抵消了东部老油田产量下滑的影响,因此未来中石油原油产量仍有能力维持现有水平。 国盛证券分析师朱志勇预测,参考中国石化(600028.sh)对应于2006年市盈率为40倍,考虑到中石油的估值高于中国石化,在此基础上溢价15%,中石油上市定位最高将达到每股35.36元,从而一举超过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然而相比埃克森美孚等国际一流石油企业,中石油定价显然过高:埃克森美孚、壳牌及BP等一流石油企业目前市盈率均在15倍以下,而中石油2006年每股收益仅0.775元,16.7元的发行价格已使其市盈率高达21倍以上。 “目前中石油等国内石油企业在企业内部管理、国际贸易经验等诸多方面尚与国际一流能源企业有着不小的差距,若要真正跻身国际一流能源企业,它要走的路还很长。”一位美国能源基金会官员说。 被抢购的中石油 王兴已经有了10年股龄,目睹了当年中国石化上市全过程:“中国石化上市当天即跌破发行价4.22元/股,此后一年多股价一直维持在4元以下,最低时仅2.93元,连社保基金都亏得一塌糊涂。” 然而现在王兴却决心拿出所有资金全力申购中石油,“国际油价这么高,作为国内最大的原油生产商,中石油想不盈利都难。16.7元/股,虽说绝对价格偏高,但这是基于中石油H股目前价位确定的,到了A股市场肯定能翻番,这是无风险的收益。” 据了解,中石油此次计划发行40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18%,而中石油集团仍将持有该公司86.29%的股份。剩余11.53%股份为2000年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的H股。 近年来,国际油价始终维持高位,中石油的业绩也呈不断攀升态势:国金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其业绩已从2004年0.585元/股直升至2006年的0.775元/股,预计2007年0.813元/股。正是这种优异表现,中石油在香港市场10月25日已达19.08港元/股,较2000年其发行价已有近20倍的涨幅。 “现在这种情形在2000年刚刚赴港上市时是根本不敢想象的,更没想到A股市场认购资金达到3.3万亿。”一位前中石油高层至今回忆当时赴港上市时的情景仍唏嘘不已。 2000年前后,全球股市盛行网络概念,很多机构对于传统资源类股票根本不屑一顾,也正因如此,1999年中海油首次香港上市即折戟而归。要知道,中海油是当时国内三大石油企业中资产质量最佳、盈利能力最强、唯一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架构的企业。连中海油都不行,那刚刚经历了石油行业重组改制的中石油远航海外证券市场会怎样收场呢? “为了支持中资石油公司的海外上市,BP在中石油海外招股前独家成为其战略投资者,其后这种模式又被复制到了中石化的海外上市进程中,战略投资者也由BP一家变为BP、埃克森美孚及壳牌三家。有了BP等的参与,中石油的招股初步赢得了香港投资者的认同,H股发行成功,但招股价仅1.27港元/股。”有BP中国高管坦言。 时过境迁,虽BP等战略投资者早已离去,但受油价持续飙升的影响,中石油H股表现优异,因此其发行A股不但引起各方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甚至引发货币市场利率的大幅波动:10月24日,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定盘利率飙升至8%;而10月25日上证综指暴跌4.8%,更被多数分析师指为是大量资金撤出2级市场参与申购中石油所致。无怪有媒体惊呼:以申购冻结资金3.3万亿计,“76万或中一签”。 对于其上市首日定价,国内证券分析师多认为在每股25元以上,突破30元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其总市值将会在4.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超过埃克森美孚公司的5300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第一大公司。 据悉,中石油此次募集资金的用途将集中在下列项目:南堡油田、长庆油田及大庆油田的原油产能建设;独山子石化炼油技改项目及大庆石化120万吨乙烯项目。 被高估了吗 与狂热的国内投资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股神”巴菲特。2002年至2003年5月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均价1.68港元/股购入近24亿股中石油H股,一举成为当时中石油第3大流通股东。然而今年7月至9月间,该公司却先后4次将所持中石油股份悉数抛售,据说卖出价格均在15港元/股以下。 巴菲特在近日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2002年国际油价在30美元/桶附近,他看多国际油价,作为中国最大的原油生产商,当时的中石油股价具备投资价值;可2007年国际油价突破75美元,“我不能确定油价还能涨多久,但应该谨慎了”,所以他抛售了中石油。 这番话说明国际油价的波动直接影响了巴菲特对中石油H股的投资决策,股票买的是未来,既然油价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飙升,甚至可能在某一天暴跌,那么以原油生产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中石油就不值15港元/股。 从公司业务层面看,中石油与国际巨头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3家公司仍有差距。2006年中石油的营业额为6889亿元人民币,列全球同类第8,净利润排在第4位,为1427亿元人民币。 与其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石化相比,中石油也更像一个资源开发商。虽然经历石油行业重组改制后,中石油业务已遍及石油产业链的各个领域,拥有油田、炼厂、加油站和品种众多的化工产能,但是由于其下属单位多分布于长城以北的各省市,距离对能源、化工产品需求旺盛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遥远,因此其炼化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成品油销售能力远逊于中国石化。 “当今世界,各大石油企业的发展趋势都是向上下游一体化方向发展,这样做不但可以促进企业实现规模效应,获得边际收益,而且可以很好化解油价波动风险。一体化能力越高,国际化程度越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就越高。中石油——这个名义上的全球最大市值的企业需要走的路还很长。”上述美国能源基金会官员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