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劫 图片 茶企用工遭“春劫”



     每年一过完年,用工问题成了许多行业最头痛的问题,茶行业也不例外,一股强劲的从业人员“跳槽”热浪与往年一样,又在涌动,但令广大茶企老板犯愁的是,在这个行业人员流动的黄金旺季,却很难找到满意的人才。记者调查发现,茶行业从普通销售员、茶艺师到高端营销、管理人才,缺口都很大。

  近年来,国内茶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国内种植茶面积超过3000万亩,产量达到了164.2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出口32.2万吨位居全球第二,产业涉及人数超过一亿,总的市场规模超过千亿。数据显示,我国茶叶在全球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人才短缺问题随之而来。

  不可否认,国内茶业行业进入了一个“圈地”,“圈钱”、“圈智”的时代,而“圈智”归根到底就是“圈人”,人才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资源,更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茶企用工之窘

  蛇年春节后,在芳村茶叶批发市场经营普洱茶的刘先生按往年惯例,正月初八准时开市。令他想不到的是开市第一天就“摊上了大事”,店里原有的十二名员工只有八名按时回来,四名没有按时回来的员工中,两名打电话说要请长假,一名说辞职留在家乡发展,还有一名来自湖北的女员工联系不上。

  “茶行业是一个人员流动比较大的行业,每年春节前后都是人员流动的高峰期,但我们公司像今年这样的情况还是头一次遇到,往年基本都是一两个人员的正常变动,今年上班第一天就缺席了4个,基本都是80、90后的年轻人。其中有一个员工打电话过来请2个月的假,说自己留在家里学驾照,如果不批假他就离职。”刘先生无奈地说,几年间,普通员工的工资已从1500元增长到现在3000元,没想到仍出现了这么严重的用工问题。

  公司原本就用人紧张,这让刘先生陷入了困境,很多工作计划都被打乱。“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后的三、四月份是春茶集中上市的时间,每年这个时候我都带上几名员工到云南去收购原料,这关系到公司整年的生产、销售、推广计划,现在人员不到位,计划可能被迫做调整。”为了尽快招到合适的人,刘先生这几天不断托熟人找、打广告招,跑人才市场揽,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无独有偶,茶商杨世銮打算在今年推出一个营销计划,他从去年底开始物色营销人才,但一直招不到合适的人,计划不得不推迟。最近两年,不少茶企都放缓了发展的速度。一方面,茶企面对规模扩张的态度更加谨慎,另一方面,不少茶企都反映,人才的发展速度跟不上。

  一位茶企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茶行业扩张的步伐很快,而人才的供应明显赶不上需求的增长,尤其是专业人才。由于茶行业与普通的服务行业不同,对人才的茶文化素养有一定的要求。

  茶企千方百计留人

  记者采访获悉,茶行业中,外来务工人员占有相当比重。每到春节前后,茶行业集中出现用工荒,除了从业者回家过年的因素外,一些中小茶企在用人和管理方式上存在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用工荒。试想,企业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金,对员工的福利待遇更是能省则省,员工还会对企业有归属感吗?他们能把心留在工作上吗?

  除了薪水待遇,“有归属感”、“能学到东西”都是当前求职者非常看重的择业因素。尤其对新生代打工者来说,他们除了工作挣钱外,越来越注重社会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要的不仅仅是生存,而是生活。“如今,已经成为新兴求职阶层的90后,他们的想法更让60后70后企业家们摸不着头脑。”刘先生感慨。

  有人欢喜有人愁,肖鸿茶业在春节期间没有一名员工流失。该公司董事长肖鸿认为,作为一家面向全国拓展的茶企,必须网罗、培养、留住优秀人才,而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得为人才提供发挥的平台。他表示,优秀的企业文化、合理的薪酬结构、完善的培训体系,是人才体系的基础。“以肖鸿茶业为例,不仅考虑到如何去满足员工当前所期望的价值,还制定了长远的规划来保证员工期望值能得到满足。”

  经营手绘青花茶器的逸心茶业,有段时间也经历过严重的人员流失,近年来该公司进行人性化管理,提高了员工福利,增加了培训机会,给员工明确的职业规划,种种举措使员工流失率逐渐降低,今年还有2名之前离职的员工回流。

  该公司负责人柯茂松认为,招人越来越难,留人成了老板们必修课。老板不再像以前那样看自己的心情随便炒员工鱿鱼,而是要小心翼翼地照顾好员工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以防员工流失。

  东莞尚等茗茶老总尤继先对此深有同感,他的公司除了用薪留人,用心留人,还给员工看到职业前景。

  对此,有专家指出,要破解用工的难题,企业不能只忙于招工,也要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实施人性化管理把人留住。比如,企业要规范用工,节假日加班要按照国家规定发放加班费,工资按时发放,规范购买劳动保险。同时,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使打工者受到尊重,用感情留人。

  茶企急需复合型人才

  记者从一些茶企了解到,除了茶艺师和营销人才外,茶业职业经理人、策划人、鉴定师等高级人才更是难求,许多品牌店花高薪都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业内人士分析,随着茶产业的迅猛发展,茶企、茶楼日益扩张,用人量逐年增多,竞争越来越大,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可真正懂茶艺和营销知识的人员却很少,这就造成现在这种“高薪难聘人才”的现象。

  中国社科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茶产业目前存在‘四低现象’:一是平均亩产比较低,每亩只有五六十斤;二是人均消费比较低,每人年均消费427克;三是出口价格低,中国茶叶出口平均价格只有两三美元,等于在卖原料;四是产业产值比较低,我国涉茶人员有一亿左右,但是我们的产值,包括关联产值,只有2200多亿元人民币,人均才2000多元人民币。改变茶业的‘四低’现状,关键还是要加强茶业人才的培养。”

 春劫 图片 茶企用工遭“春劫”
  传统茶业进入了新一轮的转型期,专业化、品牌化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需的茶业人才也不只是传统的“只是会泡茶”,肖鸿认为,当下大多茶企真正需要的是会茶艺、懂管理、善营销的综合性茶叶人才。

  为了解决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不少茶企主动出击,通过深入高校招聘、动用网站等信息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呼吁熟人介绍等方式,多方求才。也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跨行业充实人才资源,例如向跨行业的连锁企业、上市公司的人才抛出橄榄枝。

  但是,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茶行业跨行业引进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但是这样的引进面临着一个磨合的过程,有可能会出现人才的“水土不服”现象。记者了解到,在芳村茶业城此前也有茶企以高薪聘请过高级营销总监,由于没有茶行业从业经验,不了解茶行业特殊性,钱花了不少,最终也是铩羽而归。

  在进一步提升珠三角茶行业整体竞争实力的转型时期,综合性人才的短缺是制约和影响行业发展,乃至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内外借力增强“造血”功能

  如何破解茶行业专业人才之困?业内人士表示,专业人才奇缺并非广东独有的问题,也是全国茶产业的通病。但广东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路上应该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率先出招破解专业人才难题。

  据悉,广东一些茶企正走上规模化、品牌化之路。对待人才问题,这批茶企不靠传统模式“守株待兔”,而是通过内外借力,不断增强造血功能。

  在茶行业人才培养方面,天福的成功一直备受推崇。在东莞尚等茗茶老总尤继先看来,天福的成功除了从原料、生产、质量到营销模式的推广,不可忽略了天福模式的一个特点——它的造血功能。

  据了解,天福有一个茶学院,是一个非常好的造血机构,能够为企业的快速扩张输送优秀人才。茶行业和IT、汽车等行业相比落后很多,人才的流失很多品牌都经历过,特别是专卖店店长、店员的流失比例很高,而天福茶学院不断培养人力资源,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对店铺的经营管理。茶学院使天福的高速成长具有可持续性。

  天福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茶企借鉴,其实在广州,也有部分茶企在造血方面做得非常成功,肖鸿茶业就是其中一家。为了解决企业快速发展中的人才需求,肖鸿茶业成立了人才培养基地——湖南黑茶馆,肖鸿每个月至少花一周的时间在茶馆亲自授课。

  “我们每一名员工都在黑茶馆接受严格、全方位的培训,包括茶艺、茶文化、管理、营销等,我们的目标是把黑茶馆打造成茶行业人才的黄埔军校,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茶叶人才。”

  肖鸿茶业扩展加盟店时,把总部定位为“保姆”,为加盟商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在人才策略方面,专业培训支持,在加盟店开业的前半个月,加盟商就会到总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培训,在加盟店开业时,外派辅导支持。目前肖鸿茶业的专业茶艺师队伍有七八十人,源源不断地为前线市场输送人才。肖鸿把这种人才建设思路总结为“与加盟商共同构建人力资源体系,与加盟商共同成长。”

  其实,在弥补专业人才短板时,除了可以实施内部造血,还可以实施“抱团”策略。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广东茶艺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广大茶艺从业人员不断提高技能水平,促进茶艺职业技能的普及、交流与发展,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已经连续多年举办“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张黎明介绍,茶艺师大赛促进行业规范管理以及带动茶叶流通与发展,积极承担茶业人才开发工作,为广东省茶行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茶艺师等高级技能人才。

  与此同时,东莞、深圳茶业协会每年也举办各类培训活动,联合各大院校定期举行专家授课讲座,并通过协会的力量全面支持茶企进行内部人才培训,收效显著。

  不少业内人士还指出,广东要想有效突破专业人才短板,除了想方设法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更重要的是要继续扩充茶产业的规模和实力,吸引优秀茶企、优秀人才,乃至专业的人才培训机构等要素在广东集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592.html

更多阅读

格格广场舞中国茶 当前中国茶企最需要什么?

据史书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饮用茶叶的国家,辉煌的茶文化使“茶”俨然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之一。然而,时至今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地,利润与品牌的匮乏却成为心头之痒。中国的茶叶行业规模并不薄弱,仅云南的普洱茶企业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参展茶企各显神通争吸人气

      茶博会是茶业盛宴,同时也是营销的大杂烩。如何在行业竞争中取得先机,考验的不仅仅是产品品质,贴切自身品牌的营销创新同样重要。  深圳茶博会期间,记者走访展馆发现,参展茶企吸引人气的方式大同小异,基本都是借助微信推广。不

中国茶企排名 中国茶企没必要做大吗?

     日前笔者一篇《传统茶企恐难进入A股大门》的文章发表后,有些读者在网上发来邮件和笔者交流,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茶企能盈利就行,规模的大小无关紧要”,这种观点对于“七万”之众的中国茶企中的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一定会有不

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因素 影响中国茶企做大的团队因素

     中国茶叶行业有“七万茶企”之众,但却没有一家能真实做到产品市场占有率达1%,在这个没有领军企业的传统行业里,是什么制约着中国茶企做大呢?营销专家许孙鑫曾撰文指出影响中国茶企做大的“产品因素”、“商业模式因素”和“广

声明:《春劫 图片 茶企用工遭“春劫”》为网友我们都一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