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昌集天下:郭广昌的中国式商界传奇》
几个人就开始想名字,每人一张纸,把能想到的都写出来,然后再写到会议室的演示板上,经过众人投票、取舍到最后,留下来的那个就是公司以后的名字了。郭广昌在协调众人一致动脑方面很有一套,这个自创的“集体创作法”在后来他看到的一本书中竟然有类似的描写,不过人家有一个专业的学术指称——头脑风暴。郭广昌心想,如果自己做理论家倒也未必不能成功,看看中国现在的学术圈子,能出新的理论家有几个? 这次集体创作的成果共有两个,一个叫复兴,另一个就是现在沿用的复星。复兴的锋芒太露,也太直白,含义也不够丰富,对于沉稳内敛的郭广昌而言,“复兴”太张扬了。于是,就剩下一个“复星”,展开来就是复旦之星,而且与复兴同音,郭广昌很满意。 更名之后的复星开始走多元化、差异化路线,咨询不再是公司的唯一业务,还开始向医药行业进军。短短两年内,复星以其“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盒”赚到了第一个一亿元。提到这件事,就不能不提到复星五虎中的“博士”汪群斌。 在实验室工作的汪群斌乍看上去真的跟电影里那些身披白大褂、神情专注的科学狂人有几分神似,也难怪复星的员工都喜欢管汪群斌叫汪博士。 从1992年底开始,汪群斌带着在复旦大学遗传所学习工作中掌握的分子生物学知识与技术,开始探索核酸技术的临床应用。他和研究部门的技术人员一起吃住在公司,24小时开展工作。在历经半年的艰苦工作后终于开发成功了复星第一个核酸试剂——乙肝DNA核酸试剂盒。为了保证公司强有力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汪群斌亲自领导在公司内成立了研制部,自1994年初第一个产品“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盒”实现了直接从血清中检测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结果,在国内率先解决了此前必须要进行心肌切片实验的难题,这在医药市场上引发了便捷化狂潮,也直接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回报。 看到财务账户上的一个阿拉伯数字“1”后面跟着的8个“0”,郭广昌并没有体会到金钱的力量,“一亿也就这么多啊。”他对着身边的几位战友开玩笑地说,大家都笑了。在玩笑背后,郭广昌或许真的是这么想的。对他而言,财富是无法量化的,并且是在生生不息地水涨船高的。一个人买彩票中500万元,那顶多叫横财,财富是具有生命力的,是有灵魂的东西。 正是把财富当成了一个生命体,郭广昌从来都不缺乏追求财富的动力和新鲜感。在他的穷追猛打之下,复星正在创造一个个活生生的产业神话。 快速增长:神话的缔造者

看破千古功利名,但使今生逞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