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和新技术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其中既诞生了希望,也产生了困难
作者:迈克尔8226;曼德尔(Michael·Mandel)
翻译:杨鸣娟 “工作的未来”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实际上,在过去的25年里,至少有20本书把这句话当作了其全部或部分主题。既然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过这么多著述,那么《商业周刊》现在为什么还要阐述它呢?答案很简单:美国和全球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这个局面是几年前所有人都未曾预料到的。在全球化和新技术的共同作用下,我们的工作方式以及我们的办公场所有可能发生巨大变化。例如,离岸外包意味着工作可以拆分为更小的任务,然后重新分配到世界各地;而包括虚拟世界在内的通信渠道的迅速延伸和扩展也在改变着“上班”的意义。尽管技术和组织机构都有了长足发展,但我们尚不清楚:究竟应该满怀热情、还是心怀忐忑地去展望工作的未来。当机械化的工作转移至海外甚至因为技术的进步而彻底消失时,美国人的工作还会变得更有趣、更复杂吗?几乎不给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留下任何时间和余地的竞争压力会把经理和工人拖垮吗?事实上,从今天的工作场所中呈现出的普遍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乐观还是悲观都是合理的。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雇主可以聘请到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员工,而且工作的要求也会愈益格。
美国劳动统计局(BureauofLaborStatistics)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34%的美国成年工人拥有学士学位或更高的学位,而10年前这个比例为29%。与此同时,现代的工作场所看上去已不再是工厂组装线的模样,而是设计工作室,这里的核心价值是协作和创新,而不是机械地重复。人才需求依然旺盛,而且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工作会因为外包而变得越来越枯燥。
“总体看来,我认为工作并没有被拆得七零八落,”麻省理工学院劳动力经济学家保罗8226;奥斯特曼说。在《商业周刊》的问卷调查中,60%的受访者预期10年后人们普遍的工作条件会比现在好。这个结果来自今年6月底7月初《商业周刊》对2000名美国高管和经理人所做的网上调查。同样在这次调查中,82%的受访者表示,如果从今后10年来看,自我实现将成为更为有力的工作动机。与此同时,也不断有迹象表明对未来持悲观态度的人亦不在少数。2006年,美国人的工作满意度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这个数据来自ConferenceBoard公司对5000个家庭所做的问卷调查。2006年,只有47%的工人对他们的工作感到满意,比1995年的59%有所下降。
“工作上的要求显著提高,”ConferenceBoard公司消费者研究部门的主管林恩8226;弗兰科说,尤其是技术的发展使技术与工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更让人担忧的是,受教育工人的收入本来已经连续20年保持增长态势,现在似乎要陷于停滞,至少也是暂时停滞。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拥有学士及学士以上学位的美国工人实际工资和薪水几乎与2000年持平,在把教育视为成功之路的世界里,这个现象让人大跌眼镜。工资增长停滞,加之自2000年起大学学费上涨了60%,这一切似乎打击了许多美国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实际上,近10年来年龄在25岁至29岁且获得学士及学士以上学位的人所占比例已经有所下滑。这很可能导致这一代美国年轻人的受教育水平低于其前辈,从而使公司的人才需求与可利用的工人的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对此你能做些什么呢?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这篇特别报道都将为你提供奔向更乐观的未来所需要的智力工具和信息,并将从不同角度来审视工作的未来。本文随后的内容着重从管理者的视角分析工作,它尤其注重如何让由不同文化及背景的员工构成的组织切实、高效地开展协作。这个任务并不轻松,但我们将会看到IBM、诺基亚和陶氏化学公司等全球巨擘是如何完成的。与此同时,信息系统技术公司(InfosysTechnologiesLtd.)、萨蒂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SatyamComputerServices)等成功的印度企业将向我们展示它们如何在竞争白热化的环境里招聘、培训并留住员工。如果从工人的角度审视未来,我们的报告传达出令人欣慰的信息:“离岸外包趋势并非以风驰电掣的速度飞奔,而是仿佛铺路机一般平稳前进,因此已经听到警钟的美国人和欧洲人还有时间设法应对。”这就意味着要向价值链上游移动,以利用新的机遇。此外,欧洲的流动劳动力轻松地跨越国界,这一事实反映出劳动力确实正在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移动。同时,技术对工作场所带来了影响,从不断进步的电子通勤到帮助失眠工人的新技巧,涉及到诸多工作岗位的一系列问题。将来,通信的进步可以产生新型的工作场所组织以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协作。除此以外,我们会问:这究竟是令人振奋的、“由省时技术武装起来的个人形成的新世界、还是虚拟血汗工厂林立的勇敢的新世界”?例如,取得巨大成功的网上百科全书维基就是利用数以千计的志愿者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公共效益。但是,同一个创新,在由追求利润的公司使用时既会带来无限前景,也会产生许多问题。事实上,改造工作场所的新方法还未经过压力测试。它们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逐步演化而来,可是谁都不清楚一旦世界经济遭遇坎坷,它们将如何应对。我们进入了一片未知的领域,正因为如此,本次特别报道为读者提供的是前进的路标,而非Google式的路线图。
可是,对大多数人而言,当工作的未来成为现实时,它究竟是光明灿烂还是阴郁灰暗的呢?“我会非常乐观,”麻省理工学院的奥斯特曼说。我们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