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手机的出现,让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是大众人群,因为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发愁的是专业的新闻摄影者,因为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挑战;还有低端的数码相机市场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当你走在街上刚接完电话,看到路边有一簇美丽的花朵,一栋别致的建筑,或者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的时候,你再也不用遗憾你没带数码相机了,因为举起你手中的手机,“咔嚓”一声就可以记录下来。
这种具有照相功能的手机是数码相机和手机在技术领域中最完美的“婚姻”产物。近几年十分受大众的拥护并获得了飞速发展,因为这种照相手机给大众带来了多更的快乐。当然,不同的人对此也有不同的感受,专业的新闻摄影记者因此感受到了新的挑战,数码相机市场因此大叫“狼”来了。 由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产品(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手机影像大赛(WorldView)正在如火如荼地举办着,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照相手机对摄影技术带来的冲击。这种冲击所带来的影响也许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给大众带来了更多快乐 经常随身携带相机去从事有目的摄影活动的人毕竟是极少数,摄影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仅仅是偶尔从事的一项娱乐活动。绝大多数的照相机在绝大多数的日子里,总是被它的主人束之高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摄影突然遇到了一种绝妙的载体——手机,从此以后,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记录下身边许许多多的有趣瞬间。 尤其进入互联网时代,大众拍摄的照片可自主地在网络上发表、展示。比如,博客就是一个自由的渠道、自我展示的平台。在个平台上,不用考虑任何世俗的因素,只需勇敢地进行自我表达。照相手机可以一边拍一边传给朋友,照相手机正在以这种共享方式丰富着大众生活中的娱乐元素。 在索尼爱立信2007年全球影像大赛第一赛段作品点评会上,87版红楼梦首席摄影师李耀宗告诉记者,照相手机的这种大众化和快捷性,给大众人群带来的无限快乐是其它摄影工具无法代替的。他指出,手机摄影大赛所建立的这一新型平台,随着消费者的喜爱会越来越受到追捧,也会越来越完善。 用手机拍照的人涉及面非常广泛,从作品角度讲,可以是新闻的、艺术的、景物的、风光等多方面。从拿手机的人群来讲,可以是学生、工人、职员等各行各业的。每个人都能用照相手机反映出他自己的喜闻乐见,可以马上就传给他的朋友,还可以参加手机摄影比赛。年青的人们正在以这种独特有趣的方式加深与朋友之间的交流。 李耀宗还认为,照相手机除了给大众带来了更多的快乐,还提高了使用者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培养使用者对事物美的享受。过去使用相机很不方便,现在用随身携带的手机很方便就可以拍一张照片。这样就可以比较广泛的提高整个手机使用人群生活的品质和审美情趣。 有多少人认可并正在享受照相手机带来的这种快乐?对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关注影像手机发展的索尼爱立信中国公司公关总监顾明。他告诉记者,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手机用户超过21亿,大概有6亿人的手机是有照相功能的,而中国手机使用者已经达到4亿,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手机中有60%带有摄像头。据他们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购买了索尼爱立信K系列的用户,82%的人使用手机拍照功能的频率超过了数码相机,58%的人把K系列手机拍摄的照片存在电脑上,20%的人将图片进行了打印。 顾明还告诉记者,索尼爱立信在影像技术方面的发展,实际上早在2003年,当时推出了T618,之后先后推出了五六款具有照相功能的手机。今年新推出了320万像素的K818c,在第四季度还会推出500万像素的K858C。索尼爱立信手机作为影像手机开先河的厂家之一,会在这个市场发展中起到很好带动作用。 给专业的新闻摄影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果说照相手机给大部分人的生活带来了更多娱乐,那么给专业的新闻摄影者带来的却是另外一种感受,他们感到这是带给了他们来一种新的挑战。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高级编辑、首席图片市场分析师黄文告诉记者,当她看到索尼爱立信2007全球影像大赛上那些用手机拍出来的优秀照片的时候,心情特别复杂。一方面她很惊喜,因为她事先没有想到手机能拍摄出如此好的作品,另一方面她很忧虑,因为这些手机拍摄出来的影像作品所具备的素质,给她们这些专业的影像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更大的挑战。
黄文十分详细地向记者解释道,在过去的摄影行业中建立起来的两个等级制度现在正在被打破,一个是由金钱建立起来的等级制度被打破了。以前要想照一张照片只有法国有钱的资产阶级或者中产阶级才能拍得起,现在拍照已经完全平民化了。还有就是要花几万甚至是十几万的高等摄影器材才能拍摄出来的好的照片,现在很便宜的数码相机,或者很便宜的照相手机就可以做到。另一个是以前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拍摄到合格的照片,否则我的曝光不准或者是出胶卷的时候胶卷粘了,我拍的照片就可能不合格。现在傻瓜型的照相器材和具有照相功能的手机已经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最典型的就是2005年7月7号的伦敦地铁大爆炸案,当时在爆炸现场的市民用手机拍摄的照片被世界主流媒体相继播发,这一事件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流媒体对新闻照片优劣判断的价值标准。事实证明,尽管主流报纸重要版面上刊登的地铁爆炸案照片出自非专业人士之手,且其影像素质远远不能与专业摄影师使用专业器材拍摄图片的质量同日而语,但受众并未因此就排斥相关报道。相反,公众拍摄的手机照片解决了爆炸发生的第一时间专业摄影记者不在场、无法获得现场图像的问题。而且,照片拍摄者作为现场受害人中的一员,通过这些像素低劣但现场感极强、且未经任何“专业视觉思考”修饰的图片,向读者传递的是最直接、最真实、最骇人听闻的现场信息,使报纸更加吸引读者的购买欲和阅读欲。 面对非专业化但无所不在的业余摄影大军,传统的专业摄影记者的话语控制权统治地位受到空前挑战。为此,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正试图将市民拍摄的影像纳入主流传播渠道之中。像《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竞报》、《羊城晚报》媒体已经开始使用手机拍摄的新闻照片。 黄文告诉记者她还有一个最大的感受是,随着照相手机作为新闻摄影一个大众工具,那么作为影像采集者的这个门槛就越来越低了,但作为一个职业的影像采集者的门槛却因此大大的被提升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专业摄影者的收入受到威胁,因为那部分钱和资源已经被大众摄影分流了。从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到专业摄影领域当中照片的价格下降超过50%,现在卖一张照片的价格比十几年前跌了一半还多,这意味着做这一行的人要想获得和原来一样的生活的话,他需要付出原来两倍的努力甚至更多的努力,这个是她们遇到的最大挑战。 黄文很无奈地对记者说,还有一个挑战就是对专业摄影人士自尊心的挑战。专业人士认为摄影本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可手机摄影太随便,太容易。80%以上的照片是随便照的,为了娱乐、好玩,这样使得人们在看图片的时候严肃性降低了。一个专业摄影人士要训练了20年才能做到专业,好不容易做到这一行,人家会说那有什么了不起,我拿手机就可以跟你拍的一样好,会形成对专业人士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对于人人都可以拿手机拍照,摄影记者是否会失业的问题,新闻摄影界远虑与近忧并存,而对于公众来说,随时随地记录和参与的乐趣远远胜过挑战专业记者权威性的快感。其实,记者们相机和手机并举也已不新鲜,有消息称,日本的媒体欢迎记者发送手机拍摄的照片。 给低端数码相机市场带来了压力 随着照相手机像素的提高,照相手机的普及程度大为增加,照相手机对低端的数码相机市场形成了不小的冲击,甚至还有可能取代低端,乃至中端数码相机的说法。 据全球权威投资分析机构J.P.摩根分析,300万像素以上的照相手机将会对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市场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对于300万像素数码相机的消费需求将转移到可拍照手机上。此前无论是100万或是200万像素都无法达到冲洗清晰的要求,而现在上市的320万像素索尼爱立信K818c新手机拍出的照片已完全满足制作报纸、杂志的需要。 不久前,ABI调查公司公布的调查报告《手机影像:通过点击/发送/打印推动照相手机应用的机遇》指出,过去两年里,照相手机已经占据了原属低端数码相机的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 ABI调查公司主管全球移动通信运营企业市场的分析师肯尼斯.海指出:“我们相信,在未来两年内,照相手机的质量将赢得那些需要低端数码相机的消费者信赖。” 肯尼斯·海认为,市场的发育有助于带动厂商提高照相手机的成像质量,“某些生产厂商,如摩托罗拉,立足于低端市场,着眼于推出足够廉价的产品。索尼爱立信、三星和诺基亚则在消费者头脑中确立了高质量影像产品生产厂商的企业形象。” 卡尔蔡司集团相机镜头部市场经理KorneliusMueller,向记者描述了这样一副场景,他最近在柏林观看的一场音乐晚会中,VIP区的500名观众中,50%的人是用手机拍照,使用数码相机的则为45%,还有一部分是传统相机的市场。 记者采访了正在路边用手机拍照的王先生,他说:“手机是身边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我不可能总是带着照相机满街跑,如果手机摄像头能够满足记录的需要,我想我不会再花同样的价格买一个照相机。更何况现在很多手机的拍照功能比数码相机有过之而无不及,价格也和一个普通的数码相机不相上下。” 在数字化的新时代,手机随时随地都能上网,照片可以随拍随传,照相机和上网设备已经融为一体,这已经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所以,无论是日常居家生活中,还是在新闻现场,掏出手机进行拍摄,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手机用户的一种习惯和一种快乐。照相手机就这样纷墨登场了,低端的数码相机相形见绌,照相手机就这样大行其道了,低端数码相机只能让步于照相手机,让其占尽了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