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当海军助理部长时,一天好友来访。朋友问及海军在加勒比海某岛建立基地的事。 “我只要你告诉我,”他的朋友说,“我所听到的有关基地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这位朋友打听的事在当时是不便公开的,但既是好有友相求,那如何拒绝是好呢?只见罗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后压低嗓子向朋友问道:“你能对不便外传的事情保密吗?”“能。”好友急切地回答。“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在任何时候,你都不能指望别人就某事守口如瓶。你可给好朋友说,他也会同样地给他的好朋友说,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打死我也不说”。做咨询经常会碰到客户刁难项目组,由此埋怨客户,不好好配合;其实,很多情况是客户对我们不放心,因而消极对待。笔者曾经给一家军工企业做咨询,项目还没有开始,就与项目组成员签订了保密协议(据说要报到国家的某秘密部门),与我们接触的主任就叮嘱我们,由于属于军工院所,对保密有特殊要求,希望我们能够配合,给予理解。也当即带领我们学习了《保密守则》,其中涉及了:一、不该说的秘密不说。 二、不该问的秘密不问。三、不该看的秘密不看。 四、不该带的秘密不带。 五、不在私人书信中涉及秘密。 六、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秘密。 七、不用普通邮电传递秘密。 八、不在非保密场所阅办、谈论秘密。 九、不私自复制、保存和销毁秘密。 十、不带秘密载体游览或者探亲访友。 这一学习,项目组成员感觉客户是给我们来一个下马威,我感觉到如果在保密工作上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下面的工作将无法开展,于是,为了防止瓜田李下之嫌,我将原来报给客户需要提供的资料再次审视了一番,与我们工作对接的主任又进行了一次对话,明确告知,如果资料涉密,我们暂时可以不需要,待工作开展如果必须了解时,再另行沟通,解决的方式由双方共同协商。另外我还建议尽量缩小资料扩散范围。我的这番表示反让客户觉得很不好意思。 我将客户提供给我们的资料全部进行编号,一一确认,并让客户确认那些是涉密较高的,置于密码箱(客户专门为此提供)内。这与我们以前做的企业大不相同,以前还可以提供电子版本,可以部分复印,可以在公司上网;而在这里一切皆不可能。 由于军工企业的作息时间限制,每天必须下班后就立即离开单位,我们觉得每天如果不带点资料回宾馆看的话,太浪费时间。于是向客户商量带点资料回宾馆研究,与我们接洽的工作人员说只要不是那几份重要的其他都可以,我们坚持要与他签单确认,这让他很意外,在晚宴上,向公司所其他领导赞赏我们的保密意识。(事后得知,我们带回宾馆的资料,我在国资委及其他国家部委的网站上都能查到一模一样红头文件。)有些东西虽然我们认为都是老掉牙的东西,路人皆知,但是我们表现出对客户的保密重视,让客户感觉很不一般。 为了保密,我们不复印任何资料,我们不在汇报的机要会议室拍照,我们不索取任何电子版本,所有汇报资料、方案都要一个个字打出来。但为了让客户放心,我们值得这么做。 正因为客户放心了,后来我们很多工作都得到大力支持,客户也非常投入的参与其中,把我们项目当成他们的一员。使我们的方案与客户的实际情况非常贴近,按照客户老总的话说,比我在这工作30年还了解我们公司,因而非常认可下一步的实施方案。

有时候,配合是相互的,只有客户认为我们的配合好了,他们的配合才会跟上来,好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样,只有客户放心了,才能配合好。 约会收获:对于一个人来说,一个人心里能装多大事情,保守多大秘密,就能成多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