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外汇理财宝典:外汇投资一本通》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由于物价是一国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通货膨胀也就意味着该国货币代表的价值量下降。在国内外商品市场相互紧密联系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他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

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条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是由各自所代表的价值决定的。如果一国通货膨胀高于他国,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就会趋于贬值;反之,就会趋于升值。 但在实际应用中, 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率, 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的。具体而言,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主要有三个:生产者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和零售物价指数,下面将分别进行讨论。 (一)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影响指数:★★★★)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简称为PPI,是衡量制造商和农场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它主要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状况,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成本价格变化情况。一般是统计部门通过向各大生产商搜集各种产品的报价资料,再加权换算成百进位形式以方便比较。例如,美国是以1967年的指数当作100进行比较的,该指标由劳工部每月公布一次,对未来(一般在3个月后)价格水平的上升或下降影响很大,也预示着今后市场总体价格的趋势。 因此,生产者价格指数是一个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数,当生产原料及半制成品价格上升,数个月后,便会反映到消费产品的价格上,进而引起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相反,当该指数下降,即生产资料价格在生产过程中有下降的趋势,也会影响到整体价格水平的下降,减弱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该数据由于未能包括一些商业折扣,所以无法完全反映真正的物价上升速度,以致有时出现夸大的效果。另外,由于农产品是随季节变化的,而且能源价格也会有周期性的变动,对该价格指标影响很大,所以使用该指标时,需加整理或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才宜作分析。 对于外汇市场而言,市场更加关注的是最终产品PPI的月度变化情况。由于食品价格因季节变化而发生波动,而能源价格也经常出现意外波动,为了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整体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一般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变化剔除,从而形成“核心生产者物价指数”,以便进一步观察通货膨胀的变化趋势。 在外汇交易市场上,交易员都十分关注该指标。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高,则有通货膨胀的可能,央行可能会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对该国货币有利好影响;如果生产物价指数下跌,则会带来相反的影响。 (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影响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为CPI,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CPI物价指数指标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启示性。有时公布了该指标上升时,货币汇率看涨,有时则相反。消费者价格指数表明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的景气状况。如果该指数下跌,反映经济衰退,必然对货币汇率走势不利;但如果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则要看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升幅状况。倘若该指数升幅温和,则表示经济稳定向上,对该国货币有利;但如果该指数升幅过大,则有不良影响,因为物价指数与购买能力成反比,物价越贵,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必然对该国货币不利。如果考虑对利率的影响,则该指标对外汇汇率的影响作用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