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外汇理财宝典:外汇投资一本通》
参照国际通行原则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划为几个层次: M0:指现金或流通中的货币,即中国人民银行历年货币发行总额。 M1:指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集体存款,亦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 M1流动性极强,是国家中央银行重点调控对象。2007年末我国的M1为15?3万亿元。 M2:指M1+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建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亦称为“广义货币供应量”。2007年末我国的M2为40?3 万亿元。 M3:指M2+债券、财政存款+其他金融机构存款+货币银行同业存款。M3是考虑到金融创新的现状而设立的,在我国目前暂不测算。

M4: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 通常来讲,衡量货币供应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是否稳定。物价总指数变动较大,说明货币供求不均衡,反之则说明供求均衡。货币供应量是一个与普通百姓紧密相关的经济指数,它的多与少、量与度,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速度,决定百姓手中的货币价值。 四、硬通货/软通货 硬通货是指国际信用较好、币值稳定、汇价呈坚挺状态的货币。各国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外汇管制宽严程度也不同,当一国通货膨胀较低、国际收支为顺差时,该国货币币值就相对稳定,汇价就呈坚挺状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这种货币习惯性称为“硬通货”。 与硬通货相对的是软通货,它是指币值不稳、汇价呈疲软状态的货币。这种货币由于发行过度、纸币含金量或购买力不断下降,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也不断下降。此外,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逆差,也会使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不断下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常把这种币值不断下降、汇价呈疲软状态的货币称为“软通货”。 硬通货与软通货只是相对而言,它会随着该国经济状况和金融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例如,美元在20世纪50年代是硬通货;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由于美国的高通货膨胀率以及大量的国际收支逆差,使得美元汇价呈下降趋势,美元由硬通货变为软通货;80年代初期以来,美国实施高利率政策和紧缩银根政策,美元汇率不断上浮,又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硬通货。 此外,硬通货和软通货还有另外一层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市场上某些不实施外汇管制、可以自由和无限兑换黄金和其他国家货币的货币,也被称作为“硬通货”,“软通货”则是指实施外汇管制,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和其他国家货币的货币。 五、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了达到维持本国货币汇价和平衡国际收支的目的,以法令形式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交易实行限制的一种制度。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直接控制外汇兑换的数量和价格。例如,在我国,外汇就不能自由兑换,当进口和其他外汇需求数量较大时,就必须向当局申请,得到批准后才能按照当局制定的外汇牌价汇率购买外汇。 由于许多国家或地区存在着外汇管制,就衍生出了货币能否自由兑换的关系。按照货币可兑换的程度,可以分为: (1)完全自由兑换货币:指在国际结算、信贷、储备三方面都能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和承认的货币,例如美元、英镑、日元等。 (2)不完全自由兑换货币:指只能是国内厂商及公众才能不受限制地用本国货币从金融机构购买外汇。 (3)有限度可兑换货币:介于完全和不完全自由兑换之间的体制,在交易方式、资金用途、支付方式等方面采取一定限制。人民币就属于此范畴。 (4)完全不可兑换货币。 六、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指由各国官方持有的,可以自由支配和自由兑换的储备货币,是一国国际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宏观调控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履行持有、管理和经营我国外汇储备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