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眉还是抹黑:企业公关化生存之道



    文/本刊记者 李兴

  嘉宾:

  李兴国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联大教授

  陈向阳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秘书长、《国际公关》杂志主编

  2007年1月12日,北京某报刊登了一则题为《杀毒厂商自唱双簧,反流氓软件被揭底牌》的文章,内容中提及前段时间以来横行肆虐的MY123.COM病毒与奇虎有染。随后,奇虎迅速反驳,并牵出了两家公关公司,双方口水战迅速升级。此事成为2007年初最热点的公司新闻之一。撇开两家的恩怨,本栏目关注目前已经日益公关化的企业生存之道,探讨公关化生存的策略与成败。

  公关化生存:

  想说爱你不容易

  记者:有人认为“公关揭底”事件是一个冲突的极端体现,从公关的角度看,您认为这一事件的本质何在?为什么?

  李兴国:这一事件,一方面说明确实企业已经进入了公关化生存的阶段,公关的重要性被认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要科学地公关化生存还要面临不少问题。所以,事件的本质是利益之争,表现出来的是传播之争,反映的是“伪公关”的“恶意炒作公关战略之争”。

  记者:不少国内企业感觉好像进入了公关化生存的时代,不少企业老总对公关总是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又爱又恨中透着着无奈,为什么会这样?

  陈向阳:在当前市场中,市场上信息量爆炸,产品同质化严重,新媒体不断涌现,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声音,就会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在此外部环境下,全社会普遍认识到了公关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已经开始通过公关公司提供公关策略服务来塑造品牌、提高知名度,提升媒体舆论影响力,所以,企业进入公关化生存是一种认识的进步,但同时,许多企业对公关存在认识误区,这种误区导致他们误用公关,甚至做出为知名度而损失美誉度的得不偿失的事来,最终反而影响了企业形象。

 描眉还是抹黑:企业公关化生存之道
  李兴国:前些年,中国企业家协会等单位曾对企业进行过一次调查,发现根据木桶理论,企业家最大的短板是缺乏公共关系素质。不少企业家仅从大众传播渠道了解公关,有的甚至认为公关就是“包装”。《中国商人》杂志提出公关化生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命题。公关在世界上是咨询与策划为主,但中国公关从引进以来就一直被误读着。先是被一些人将公关等同于“公关小姐”——认为“三步四步都会,七杯八杯不倒”式的“剑走偏锋”是公关,甚至把公关同某些暧昧的行业联系在一起。后来,又面临着把公关当成“走后门”、“拉关系”的新误解。这与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公关之路是多么相似。如今的中国企业,是被推动着进入公关时代,一方面,企业被假公关、伪公关所困惑,有些企业的做法也是见不得阳光的;它也不真正懂什么是公共关系;另一方面,又感到传播时代不参与难以生存,所以自然会感到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记者:您认为企业走上公关化生存之路的原因何在?为什么?

  李兴国:正如《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书中所喻,公关是让人“爱我”,广告是让人“买我”。如今,在美国,有说法叫“不当总统就当公关人”,比如美国的前政要如克林顿、奥尔布莱特等都开起了公关咨询公司。在中国,公关行业是井喷式发展,经济、政治、传播的环境变化因素已经强烈支撑着企业迅速进入公关化生存时代。从微观看,现在是信息传播加速、传播工具发达的时代,又是一个诉讼密集的时代。在这个充满危机的时代,处理危机最好的方法就是公共关系,这也自然给公关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机会。今年是中国公关协会成立20周年,这是一件既令人高兴又让人担忧的事,值得我们公关人进一步反思。

  陈向阳: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公众的认识力、判断力不断提升的今天,关于企业的市场行为、与同行关系、与消费者关系等信息可以更透明更方便获得,使得企业的一举一动无不处在公众的视线中,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不注重公关,还是像以往那样,甚至个别企业寄希望于一夜暴富、明星式的成名之路,显然就会在市场大潮中掉队。因此,许多企业在环境压力下,或主动或被动地进入公关化生存状态,但同时,也因为是空腹下午茶,导致了陷入消化不良的误解之中,而这种误读公关又“引导”企业让公关做了本不该公关去做的事,比如广告等。

  记者:面对“公关揭底”这样的尴尬,您认为当事企业的行为选择是否恰当?为什么?

  陈向阳:如果事情真如报道所言,显然,当事企业在公关的选择上有值得探讨之处,更可以说是做了个不好的公关示范。

  李兴国:没有证据当然是不恰当的,反击是不得已的,当然也有“防卫过当”的说法。公关的要义是讲真话。所以,企业的公关行为应该遵循这一原则。

  “秀场”的潜规则

  记者:“公关揭底”事件让公关行业的一些“潜规则”被公之于众,您认为目前企业竞争中使用公关的方法合适吗?为什么?

  陈向阳:正如我上面谈到的,当前企业对公关存在不少误区,正是这些误区加上企业的急功近利导致了公关失当的出现。比如,不少企业认为公关就是软文,就是广告,这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看法。实际上,真正的公关是相当严格地区分于广告的,软文决不是公关。这也是我们行业自律公约中明确提及的。广告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一种单向的手段,是第一人称。而公关则是双向传播,对于传媒来说,公关仅是提供信息方,不能代替媒体决定对外披露的程度与多少。

  李兴国:正如我所言,公关是要讲真话,是公开事实,所以,有的企业的公关做法是拿不到阳光下的。历史上,虚假传播的巴纳姆就不被公关认可。今天,国内一些公关就类似这种虚假传播,如一些八卦新闻,“绯闻不够,手术来凑”等。

  记者:一种观点认为“公关就是作秀”,您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李兴国:站在历史的角度,通过“作秀”策划新闻与制造新闻历来就有,甚至是公关一项基本策略。而公关之父艾维·李,正是通过讲真话,客观传播,策划“新闻”才确立了公关的思想与原则。所以,以史明志,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只要公关传播讲真话,真正做了的事来报道,这种秀是值得提倡的,比如天津自行车厂通过向老布什总统夫妇赠送自行车打开了48年未打开的美国市场。这叫该“秀”就“秀”。

  陈向阳:“公关就是作秀”正是大家对公关的一种误解。公关是锦上添花的事。尽管企业需要出名,需要知名度,但出这个名要看是什么名,否则就可能产生为了知名度损害了美誉度的尴尬。“公关就是作秀”不是一种正常的手段与心态。企业要做百年基业,公关的前提是基础是否扎实。公关策略与企业发展现状应该是相称的,而不是夸大的。公关本应该是沟通者,但当前,一些企业却把公关当成炒作的工具,这样对企业是有害的,对公关行业的发展也不利。

  记者:有人认为,企业公关已经到了无所不在的地步,很多公关方法和手段让人感到无奈,比如“收买媒体”、“控制舆论”等,您如何看这种现象?

  陈向阳:显然这种行为背离了公关的本意。公关不是宣传,它仅向媒体提供报道的素材和信息的机会。如果出现“控制舆论”等现象,一方面说明个别公关企业的行为不规范,另一方面,企业客户存在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也是原因之一。我认为,规范的公关公司是不应该充当挑战市场伦理的“帮凶”的。

  李兴国:“控制舆论”是伴随着公关产生就有的,美国初期就将公关叫“人心操纵术”。我把公众分为三类,一类公众是上帝,决定一切;二类公众是“傻瓜”,即隔行如隔山。三类公众是“情人”,需要追求。在对公众的认识上,目前公关做的还不够。所以,从长远来看,“收买媒体”、“控制舆论”等还是不要做,假的终究是假的。

  记者:一种看法认为,“公关揭底”事件折射出传统商业规则在一些新兴行业存在天生的缺陷,您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

  陈向阳:我觉得,公关进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而且目前更以30%的年增长速度发展。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发展当中存在一些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也正是行业组织发挥自律、规范等作用的阵地。2004年,我们对全国的公关公司进行过调查,当时有2000多家公司存在,如今这个数字应该超过3000家。面对如此迅猛发展的形势和来自市场的强力需求,行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正视和解决,必将推动公关行业更健康地发展。

  公关伦理面临挑战

  记者:公关如果沦为“对骂”的工具,是否将丧失其本来作用?您觉得如何让公关回归本原,而不要成为挑战道德底线的工具?

  李兴国:对骂不对,可以辩论,但不能有人身攻击。公关是讲道理、说真话。公关是有行业规则的。

  陈向阳:公关也要讲伦理和社会责任,这一点与其他行业、企业没有区别。2006年9月3日,正是为确保中国公关服务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公关公司工作委员会起草的《公关服务行业自律公约》经全国21家最有代表性的公关公司签约后公布。这份9章36条的公约,正是公关行业的伦理与规范。其中对有违行业道德的行为有明确约定,如信息传播原则中有“不隐瞒事实真相并有责任及时纠正错误的传播信息”,媒介关系原则中有“严格区分新闻代理业务中的‘新闻’与‘软文’两种服务方式”,同行竞争原则中有“倡导公平竞争,避免各种诋毁竞争对手的行为发生”等。同时,一些公关公司也常抱怨,自己成为了发“软文”的工具,这并不是公关公司愿意做的事。公关公司的才华在于高水平的策略服务,然而现状却令他们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以至于有学者调侃公关正在成为一个远离创意与策划的行业。

  记者:您认为当前企业公关化生存之中是否存在着让人担忧的倾向?从企业角度讲,是否建立一种公平的公关游戏规则还过于理想化?

  李兴国:企业是水中的鱼,环境决定的生存状况。公平的公关游戏规则源于公平的市场原则与传播原则,公关是服从于市场、政治经济和法律的。这里面确实有值得让人担忧的地方。我们应该谨慎自律。

  陈向阳:一种公平的游戏规则的基础是建立在企业对公关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之上的,所以,我们戏说公关行业目前还处在“教育客户”的阶段,建立游戏规则并不难,难的是让企业都接受并在市场实践中遵守这个规则。

  记者:如何看待夏博新所提出的“公关是企业的良心”?

  李兴国:企业把追求利益最大化当作天条,公关是站在公众的角度,帮助企业,客观的,通过无形资产带来有形资产的积累。公关要考虑站在公众的角度,哪怕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否则,在市场经济中就无法生存。公关挣钱,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长远的层次。我为什么提出感受经济学,就是因为感到我们的科技异化、营销异化了,考虑的是如何越来越豪华,而不是如何让百姓更实惠。

  记者:面对公关“缺陷”,谁来引导、监督、净化,以保护这个新生行业的健康发展?

  陈向阳:我们行业协会责无旁贷。从自律公约的出台到培训工作和一系列的行业活动,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一直在努力引导、监督和净化这个行业的发展。除了加强舆论引导和活动推动外,我们认为,对公关从业人员和企业客户的培训工作都将是近几年的工作重点。而那些敢于挑战行业道德底线的企业,包括公关企业和企业客户,最终将被市场教育。

  李兴国:管理上强化,行业协会引导,都是重要的途径。但目前现实中还存在些悖论,因为协会的约束力毕竟有限,需要全社会综合治理。我认为目前80%的企业家都需要从零开始“公关科普”。

  找回公关的良心

  记者:“公关揭底”事件看似一场企业争议,但其中更多地透露出了企业利用公关活动中潜在的危机与风险。作为企业,在面临类似事件时如何才能避免使自己陷入被动?

  李兴国:我一直反对仅将公关当成表面化的东西,正如我对公关小姐、公关先生的评选持保留态度一样。企业只有90%都做好了,10%才是公关的传播,如果内部华而不实,却努力打扮成好的、美的,风险就会增大。

  陈向阳:没有了基础,再好的公关可能也无济于事。当前有些企业采购公关服务,往往只希望公关公司提供简单的服务,这正是由于其自身对公关认识的局限性决定了其目标的不科学。这样的企业,采购公关服务往往面临着更多的潜在风险。

  记者:公关就像双刃剑,你用我用他也用,企业管理者应该从“公关揭底”事件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陈向阳:公关的确是双刃剑,如果你的企业打好了基础,这时公关会帮你如虎添翼,知名度、美誉度加速传播;反之,没有基础,即便出了名,可能也不是好的名声,落了个事与愿违,本欲描眉不想却抹了黑。

  李兴国:有句话叫“露多大脸,现多大丑”,就是说的双刃剑。公关就好比企业从观众席走上了舞台,一旦本身有假,就会被放大。应该心怀正气,展示企业正面的形象。

  记者:您认为如何让企业公关走上科学化、战略化的发展之路?企业如何运用公关才会更有效、更科学?

  李兴国: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要补上公关短板,扬起公关之帆。公关是如何赢得爱的艺术,它内求团结外求发展。我常讲:企业是船,管理是舵,品牌是帆,而公关是扬帆掌舵的技巧。借来东风,才好行船,也许,这正是企业需要对公关的正确科学认识与应用。

  陈向阳:正如博雅公关创造人兼董事长夏博新所认为的那样,公关人需要担负四种基本的职责:企业的耳目、企业的良心、沟通者和企业的监督者。科学的公关是建立在对市场的深刻了解和对个体、公众的充分尊重之上的。现在政府也在重视公关活动,建立“和谐社会”就是其中之一。既然科学的规范的公关活动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对企业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正确认识、合理利用。

  >>链接

  “揭底牌”口水战牵出公关公司

  “流氓软件”的口水战在2007年初牵出了原来一直处于幕后的公关公司。

  1月12日,北京某报刊登了一则题为《杀毒厂商自唱双簧反流氓软件被揭底牌》的文章,内容中提及前段时间以来横行肆虐的MY123.COM病毒与奇虎有染。随即,这篇文章迅速被多家网络媒体所转载。

  对此,奇虎公司于当日下午发布严正声明,称已掌握确凿证据,证实这篇文章为公关公司所购买刊登的,并称牵涉其中的两家公关公司分别为CNNIC以及雅虎服务,奇虎也间接将矛头指向了这两家公司。

  奇虎公司在声明中称,在毫无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两家公关公司在其背后利益集团的指使下,给奇虎捏造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并用花钱购买版面的方法大肆传播,混淆视听,妄图达到诬蔑奇虎、诬蔑反流氓软件厂商,从而达到继续制造、传播恶意软件的目的。奇虎保留追究公关公司及其背后利益集团法律责任的权利,严重谴责这种网络恶霸行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6288.html

更多阅读

小微企业生存之道 企业营销管理生存之道

营销管理这个老掉牙的话题多年来一直再重复和延续,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对此话题众说不一。随着经济常态化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剧,学院派的理论层出不穷但这些出自营销大师管理专家的理论落实到实战中并不好使。我们需要的是能为

汪中玉:在经济衰退形势下家居市场的生存之道

今年是中国政府的大考之年,考验我们政府指挥、控制、应变能力;今年是中国经济的大考之年,考验我们政府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中国宏观经济状况的把握;同时也是我们房地产和家居业的大考之年,考验我们在内忧外患、消费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如

中小鞋企生存之道:学会适应危机(一)

       “适者生存”这条自然规律,对生物有用,同样对企业有用。危机来了,不学会适应危机,就会在危机下消亡,这就是生物界中“优胜劣汰”;学会适应危机,从“危”之中寻找到“机”,是企业生存之道,更是企业策略调整之所在。     

薛琦:中小企业的挣扎生存之道

中小企业的存在有着积极正面的意义,他就是平衡大企业在市场上独占的力量。中小企业是非常擅长创新,因为他没有其他的市场垄断力量,他只要去试新的东西     台湾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薛琦,在午4月18日下午的“中小企业的人才、融资和

声明:《描眉还是抹黑:企业公关化生存之道》为网友優郁小王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