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手如云的软件“红海”里,作为新手的Google能否在这个自身薄弱领域置之死地而后生
《IT时代周刊》记者/龙真(发自北京)
特立独行的Google挥刀跃马挺进应用软件市场,并且固执地拒绝了分散风险的股票分拆。 5月10日,Google年度股东大会上,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正式宣布公司将进军软件市场。他还表示,将把应用软件和传统的搜索、广告业务并列,作为公司三大重点发展业务。 此前,Google针对将拓展软件业务的传闻一直持否认态度。这次它一反常态,高调宣布进军应用软件领域还是让人颇感意外。同时,业内人士认为,他们此举意味着正式站到了微软的对立面,与传统的软件巨人在业务上开始大规模竞争。此前,Google一直谨小慎微,竭力避免和微软的主营业务短兵相接。 Google近来风光无限,但面对这个新的软件开发领域,它能否顺利地复制以往的成功呢? Google:踌躇满志 Google对软件市场可以说是觊觎已久,并早就为今天的动作埋下了伏笔。 知情人士告诉《IT时代周刊》,从4年前Google开始为企业提供搜索服务起,它的软件梦就开始酝酿了。通过企业搜索,其客户端能够扫描公司内部网和内部业务应用。它以此为跳板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软件市场。 Google不断多元化的步伐也注定了它并不缺乏应用软件。目前,它已经拥有了多款著名产品,而且几乎款款经典,给用户带来诸多惊喜。其中包括了图片管理软件Picasa,IM工具Hello和GoogleTalk,地图搜索软件GoogleEarth等。如果将最近卷入纠纷的拼音输入法也算上的话,Google基于互联网运用的软件早已自成系列,并且初具规模。 直到去年,Google公司在软件市场的动作才引起微软等软件领域竞争对手的警觉。当时,它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在线应用程序,其中包括文字和表格处理等。它们直接对竞争对手的产品实现了替代,如微软的Word和Excel等都在Google软件的替代范围内。这些产品不仅向消费者免费提供,还向企业、政府组织、大学提供收费的高级授权版本。据悉,Google的单方面行动使微软等行业领军企业有苦难言,营收受到一定影响。 埃里克·施密特表示,Google还将在软件领域进行一些收购,小技术公司仍将作为收购战略的首选。他说:“我们开展收购并非出于竞争原因,而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产品和服务。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主要通过收购增加技术人员,而不是招聘。我们未来可能会加快收购的步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每天都会开展收购。”他预计,平均每隔几天或一周左右就要收购一家创业公司。例如,通过收购Keyhole和Urchin,Google推出了GoogleEarth和GoogleAnalytics两项重要服务。这些都成为了软件领域的佼佼者。专家:喜忧参半 “Google文件”正在改变人们对于Google的软件只是一些类似于GoogleEarth之类的“小玩意”的看法。这组基于网络的“免费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程序”,直指微软公司的MSOffice,弥补了Google大型应用程序的缺憾。分析人士认为,以“Google文件”为代表的Google软件比任何竞争对手的软件产品都将更有优势。 这些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它们的共享功能更加强大,将具有跨平台的特点,倾向于提供一站式服务等。并且比竞争对手更关注数据保护功能。最具吸引力的是,它们将主要采取免费方式。 但Google软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乔治·林奇就指出:“比如它强调的‘共享’所涉及的隐私问题,基于互联网的安全问题等。”他还认为网络速度、稳定性问题等都会对Google的服务带来挑战。并且,如果大多数Google软件和用户仍基于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和IE浏览器的话,它在软件上的大笔投入,只会成为促进微软持续发展的推手。而微软在软件领域的主导地位和强大的技术优势也都是Google始终绕不开的一道槛。 从大环境上来看,Google的四处冲击也使它树敌太多。目前,微软和雅虎对它虎视眈眈,NBC公司和新闻集团也已计划在视频领域对它形成冲击,维亚康姆等指责它侵犯版权,而涉嫌垄断的帽子也使其面临接受政府部门监管的危险境地。Google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恐怖的散播者,它向新领域的每一次扩张都遭遇拼死抵抗,步履维艰。 数据也显示,Google在软件市场上的长期努力和巨大投入并没有给它带来任何收入。目前,它收入的99%依然来自广告业务。随着其战略中心转移,软件服务获利已经迫切需要提上日程了。 市场:破釜沉舟 Google上市以来公司业绩一日千里。目前它市值已达1400亿美元,这一数字远超IBM、惠普、英特尔和思科等老牌企业,也超过了时代华纳、维亚康姆和广告代理巨头Publicis以及《纽约时报》市值的总和。2006年一年,它的累计营收高达93.2亿美元。 沃顿商学院专门研究互联网经济的博尔顿教授认为,Google软件业务被作为三大重点业务之一推出,由于它目前几乎无任何盈利能力,所以前期的研发和收购工作必然需要来自广告业务的大量资金支持。如果广告业务出现意外下滑,或者软件业务盈利模式不明朗,以及达不到盈利目标,那整个战略规划和营收都将面临挑战。 此前,多家分析机构都认为Google市盈率过高,收入增长不快和频繁收购造成的大量支出,使其面临“市值虚高”的质疑。一旦收入放缓和新业务盈利不足,这种“市值虚高”的声音必然会再次响起,这个IT巨无霸增长神话很可能被终结。博尔顿教授也指出,软件业务是它最薄弱的环节,Google未来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对软件公司大量收购而整合不力或盈利模式不清导致资本链条断裂。 Google的股价并没有因为它在市场上表现优异而受益,最近半年来它几乎提振乏力。5月17日,Google股价下跌7.78美元,报收461.47美元。这半年来,它的股价仅上涨了0.2%,增幅低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6%,以及标准普尔500指数的5%。面对股价上涨势头的减缓,分析人士建议分拆股票,有备无患。 据悉,股票分拆并不会影响到Google市值,但会摊薄股票价格。分析人士对《IT时代周刊》解释说,这就像人们喜欢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一样,鸡蛋总数是不变的,虽然每个篮子里的鸡蛋少了,可是风险也被分摊了。根据ThomsonFirstCall公布的数据,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有近3000家公司完成或宣布了股票分拆计划,其中就包括Google的老对头微软和雅虎。 但Google的两位创始人佩吉和布林在5月10日的股东大会上明确表示反对股票分拆,他们认为分拆只能吸引那些做短线的投资者,而短线投资者也正是Google一贯反对的。两位创始人表示:“我们希望股东能够长线持有我们的股票。”这两位创始人的发言直接表明了他们对Google前景的信心。无疑如果一旦股价大跌,那他们每人约140亿美元的身价将大幅缩水。 佩吉和布林的信心来源于目前Google的盈利能力。这一定程度上归结于近期对网络广告公司DoubleClick的收购。通过此次收购,Google已经主导网络广告市场,而且市场份额大于微软和雅虎之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个新被收购的网站和Google原有的广告部门会在广告营收上为公司带来不少惊喜。乔治·林奇认为,Google的部分软件业务在实用性和用户体验上也都有出色表现,只要找到好的盈利模式,创造价值也并非难事。 搜索市场非常庞大,Google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佩吉表示,“我依然觉得Google才刚刚起步。”“限制我们发展的是我们提供新产品的能力,但短期内还不会出现这样的威胁。”“我们拥有一批令人骄傲的工程师,我对公司的新产品充满信心。” 此外,拒绝股权分拆也并不是没有先例。“股神”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BerkshireHathaway)就从来没有进行过股票分拆。30年来,这家公司年平均盈利率达到24%,其股价是全球股市上最贵的,单股超过10万美元,日涨幅也常超1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