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和苏黎世联手敦促监管部门推进调查,改选新华人寿董事会。新华人寿资金挪用案将以何种结局收场,不啻对监管理念与监管智慧的一次考验
《财经》记者于宁《财经》杂志/总195期
整整一年之后,新华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华人寿)的股东们发现自己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2006年9月初,以宝钢集团(下称宝钢)、苏黎世保险公司(下称苏黎世)为首的股东们即在为改选新华人寿董事会奔走。当时的目标是清除问题股东、清理账外资金,进而彻底改变新华人寿董事长关国亮“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参见《财经》2006年第22期“新华人寿暗战”)。 2007年9月27日,宝钢、苏黎世等股东正准备向保监会发起联名信,要求在10月底前召开股东大会,核心目标仍然是改选董事会。 在这一年间,新华人寿已经历了多轮震荡。2006年12月底关国亮被免职;今年5月,保监会批准动用保险保障基金(下称保障基金)收购了关国亮实际控制下的多数股权,并展开了对账外资金的清收工作。 然而在宝钢和苏黎世看来,事情仍远未了结:新华人寿涉嫌违法的问题仍未正式进入司法程序,关国亮挪用的资金以及由此赚取的非法利润未被全部追回。最重要的是,关国亮挪用公司资金取得的新华人寿股权只是被悬搁在保障基金手中,并未得到最终处置;董事会的改选亦因之一拖再拖,这意味着公司的利益格局仍存在着巨大变数。 目前,在新华人寿的股东中,宝钢、苏黎世等“倒关阵营”已持有超过51%以上的股份;保障基金收购了隆鑫集团有限公司、海南格林岛投资有限公司、东方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手中的股权之后,持股达到30%。剩下的少数股权诸如北亚(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亚)股权原来亦控制在关国亮手中,但由于股权被冻结难以收购。 在2007年这个多事之秋,宝钢和苏黎世权衡之下不甘等待,最终联手以强硬的姿态敦促监管部门推进调查,改选董事会。 在给保监会的联名信中,众股东提到,新华人寿目前正面临种种严重问题:公司已连续三年无法出具审计报告,股东无法了解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以及面临的财务风险;董事会、监事会已逾期近两年,至今未改选,且法定代表人至今仍未更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股东无法行使正当权利;被盗用资金和赚取的非法利润的绝大部分没被追回;违规、违法相关人员没有得到处理;等等。 显然,新华人寿的“内战”仍远未结束。随着各方力量的逐渐投入,作为中国保险业第一大案的新华人寿资金挪用案将以何种结局收场,对监管理念与监管智慧不啻一次考验。 无论新华人寿最终的股权安排如何,这家被内部人严密控制的公司倘能理清违规资金、惩戒不法行为、建立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都将是保险业未来规范与发展的范本。 保障基金“锯箭法”? 2006年9月23日,保监会开始对新华人寿资金运用问题进行调查,初步发现关国亮任董事长的八年间,累计挪用资金130亿元,尚有27亿元未能归还。这些资金或被拆借给形形色色的利益伙伴入股并最终控制新华人寿,或用于大规模违规投资或拆借,已在体外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参见《财经》2007年第11期“内部人关国亮”)。 此后,如何理清体外资金脉络、归还有关欠账,成为调查者的急务。关国亮曾向保监会承诺还钱,但直至2006年底未能践约而被解职。在关国亮及问题股东一再拖延时间的情况下,保监会于2007年5月24日出人意料地宣布,由保障基金以市场价收购新华人寿问题股东手中的股权,解决资金挪用问题。 保障基金率先收购了隆鑫集团有限公司、海南格林岛投资有限公司、东方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手中的新华人寿股权。这三家公司分别持有新华人寿10%、7.51%和5.02%的股权,合计持股22.53%(共2.7亿股)。保障基金的收购价格为每股5.99元,总转让价格达16.19亿元,与上述股东当时的出资额相比溢价1倍。 6月,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811,下称东方集团)又将8.024%新华人寿股权以同样价格转让给保障基金,转让总价款约5.77亿元,东方集团名义上获得3.08亿元投资收益。至此,东方集团全部退出新华人寿。此后,保障基金又与新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产业,持有0.75%股权)签定了股权转让协议。 至此,新华人寿原有的15家股东中已有5家出局,问题股东中只有北亚(持有5.7%的股份)和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小企业,持股7.51%)的股权尚未收购上来。据悉,后者的股权转让在办理之中,保障基金在完成收购之后将有38%的股权,支付总价款将达27亿元。而北亚的股权因被法院冻结,一时难以转让。 保障基金的介入,一度令各界感到费解。毕竟新华人寿并非出现流动性危机,原本无需政府提供最后救助。而且,对于以上出局的问题股东,保监会至今尚未出具调查结论,亦无相关处罚意见。 更为奇怪的是,关国亮作为“见证人”,也在保障基金与新产业的股权转让协议上签字。关国亮还以北京华新融投资有限公司的名义提供担保,即如果新产业的股权不能卖给保障基金或者在时间上拖延,华新融要承担法律责任和损失。华新融正是关国亮从新华人寿挪用资金后对外的投资平台,对此调查组早已心知肚明。 在5月底保障基金收购股权后,保监会一位官员曾对《财经》记者表示:“保监会让这些问题股东承诺还钱,也列出了时间表,但后来他们没有实现承诺,所以只能让他们出局。但是不能由政府定价,要遵从市场化规则,这些股东认为由保障基金来收购是很好的处理方式。” 经过半年多的运作,形势已日渐明朗。据《财经》记者了解,保障基金并未向问题股东支付全部股价款,而是将这一对价用以弥补关国亮挪用形成的27亿元资金窟窿,其中已有8亿元打入新华人寿账上。 分析人士认为,保障基金的逻辑在于,先将问题股东清理出局,并代其偿还欠款,然后通过股权再转让的价款弥补保障基金的资金。这样做的简洁之处在于,能够迅速补足资金缺口。如果对关国亮、新华人寿、代持股东之间的资金往来进行清理回收,很可能要旷日持久,其间复杂的产权关系亦有可能造成回收不力的局面。 今年5月底,一位保监会官员曾对《财经》记者证实,当时,保障基金用以支付新华人寿股权的16亿元还在其账上,并未被划走。在保障基金收购“东方系”和中小企业的股权后,通过股权溢价能弥补很大一部分窟窿。目前,保障基金正在办理股权过户手续,据悉过户之后就可以将钱归还新华人寿。 “不过,关国亮挪用资金在新华人寿体外已形成了庞大的资产规模,如果保障基金仅以弥补资金亏空为限,不再追查下去,就像外科医生只锯掉外面的箭头,不去真正疗伤一样。”一位股东代表告诉《财经》记者,这实质上只是通过溢价出售新华人寿的股权,偿还了当年违规挪用的本金,相当于默认了关国亮对于挪用资金的收益权。在收购完问题股份后,保障基金即再无举动。即使是新华人寿的其他股东,也并不了解保障基金的下一步意图和行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双方的隔阂与对峙。 清理“三角债” 在被逐一收购的“拥关阵营”中,除了隆鑫集团,多数股东的购股资金均挪用自新华人寿。关国亮借此一度掌控了新华人寿45%的股权,足以在董事会中呼风唤雨。 事实上,关国亮与上述问题股东的利益纽带要复杂和牢固得多。据了解,关国亮在未经新华人寿董事会批准的情况下,经常为上述关联股东提供担保或拆借资金。2002年12月6日,新华人寿曾经为中小企业在中信实业银行的贷款提供约3800万元担保,而相关情况却在公司账目、报告中未予以反映。 隆鑫集团曾经是新华人寿单一第一大内资股东,2003年1月以每股3.20元、总价3.84亿元受让信泰珂科技发展中心和东方集团的股份后,持股10%(1.2亿股)。在保监会调查之后,海南格林岛投资有限公司7.51%的股权也过户给隆鑫。 隆鑫集团有关人士向《财经》记者强调,隆鑫的股权款是真实出资,股权没有问题。“曾有买方提出以更高的价格收购,但很难一时拿出现金,所以我们卖给保障基金是市场行为。” 按照隆鑫持有的1.2亿股和每股5.99元的转让价格计算,应获得7.18亿元转让款。不过,《财经》记者获悉,部分款项已被保障基金扣留。理由是关国亮挪用新华人寿资金过程中,曾通过隆鑫转至其他公司。 2005年下半年,关国亮指使新华人寿投资管理中心调集10亿元资金打入隆鑫集团等公司账户,意在借这些账户入股筹划中的新华控股公司,巩固其在新华人寿中的实际控制权。此后新华控股并未获批,但部分资金却就此滞留在外。2005年11月,关国亮将其中的约4.3亿元即由隆鑫转至深圳汇润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汇润),用于支付购买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深航)的首付款。 在竞购深航股权一案中,关国亮先后两次挪用新华人寿资金13亿元,相当于汇润投资深航资金的40%。但关国亮从未出现在汇润的股东名单及董事会中,亦无从查明其在深航中的股权。这事实上增加了追缴其体外资产的困难。 保监会查明,新华人寿的违规资金是通过隆鑫转到汇润后,采取了简化处理,即直接将保障基金对隆鑫的部分股权转让款扣下。隆鑫则与关国亮达成协议,后者动用其灰色资产(一说是深航10%的股权)偿付给隆鑫。 保障基金对于东方系手中的股权,也采取了同样的“三角债”清理方式。 2005年,曾经是亲密战友的东方集团董事长张宏伟和关国亮关系已然破裂。是年末,张宏伟要求清理掉两者间长年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由关国亮折价归还其总计12.8亿元的资金。2006年内,关国亮已基本偿清对张宏伟的这笔私人欠款,而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来自新华人寿。 据《财经》记者了解,保监会在追查新华人寿的违规资金时,曾希望张宏伟归还相关款项,但被拒绝。最终保障基金在收购“东方系”手中的新华股权时,将8亿元股权转让款予以抵扣,然后再由张宏伟向关国亮追回其欠款。 “现在我们是无股一身轻,不愿意再介入是非之中了。”东方集团有关人士表示,“其实,价钱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我们以前转让的价格比保障基金还低。卖给保障基金股权过户简单,如果卖给其他机构,保监会要进行资格审批,半年都未必能过户。”此前,东方集团曾派关国亮担任其参股公司锦州港(上海交易所代码:600190)的董事长之职,时下东方集团已不再推荐他出任董事,并将撤销其在民族证券的董事资格。 这种清理“三角债”的方式固然加速了资金回收,但对于“倒关阵营”的股东来说,却既不透明亦不彻底。后者提出应通过司法手段,冻结关国亮在外投资的股权和资产以追回挪用资金,而不应该动用保障基金来使其轻易套现,“这实际上是用公权在为个人的经济问题埋单”。 据悉,宝钢曾数度向保监会提出,关国亮及其同伙从新华人寿挪走的每1分钱都要追回,用这些钱赚取的非法利润也要追回,同时要追究违法、违规的法律责任。 谁来接盘保障基金? 相对于违规资金的清收,问题股权的最终归属更为棘手。 一位接近保监会的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保障基金最初希望能够迅速收购和退出,但由于北亚的股权瑕疵耽搁了进度,这反而给其他股东增加了不确定性。 目前,中国人寿(上海交易所代码:601628)、中国平安(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18)的A股股价已分别超过60元和130元。新华人寿作为第四大寿险公司,虽然不能和这两大巨头同日而语,但其股权的潜在利益亦极为可观,目前已成为众矢之的。 《财经》记者获悉,平安保险、中国再保险、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都曾提出过控股新华人寿的动议,但均遭到新华人寿现有股东的反对,理由是公司章程中有“同业禁入”的规定。甚至平安提出的入股1%的设想都遭到了抵制,因为平安入股1%后就可以作为老股东,将来可以优先认购保障基金手中的股权。宝钢和苏黎世更联合向保监会写信,对引入同业明确表示反对。 9月初,苏黎世首席执行官金世禄(JamesJ.Schiro)访华时,平安保险曾向他了解进入新华人寿的可能性。金世禄明确表示不会转让股权,也不希望同业入股,而且“和宝钢的合作很好”。此前不久,宝钢高层亦曾亲自到苏黎世总部拜访。 显然,老股东在打破关国亮精心营造的堡垒后,更希望能够获得新华人寿的控制权。兼之问题股东的资金来自新华人寿本身,对于这部分股权应如何处置就更为复杂。 据悉,保监会高层曾口头同意,调查结束后,将由宝钢担当大股东并派出董事长。不过,今年8月7日保监会就《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送审稿)》向社会征求意见,规定“单个企业法人持有保险公司的股权不得超过20%”,打破了这一脆弱的平衡。 目前宝钢集团作为第二大股东,持有新华人寿17.273%股权,已接近持股上限;第一大股东苏黎世保险公司持有20%的股份(2006年底,苏黎世再次从国际金融公司获得1.1%股权),亦接近外资股东的持股上限,增持股份均存在一定障碍。 对于保障基金的股权处置规则,目前各界尚无统一认识。 “保障基金持股的性质相当于国有法人股,转让股份性质和国企股权转让一样,要立项、评估、挂牌,不能协议转让;尤其是在买家竞争的情况下,股权转让更应该透明。”一位律师如是称。 另一种看法认为,股权处置应由新华人寿董事会决定。新华人寿的公司章程规定,同等条件下老股东有优先认购权,但如果保障基金拍卖股权,价高者得,像宝钢这样的国有企业未必能给出最高价。 亦有分析认为,保障基金是在危机处理过程中从问题股东收回的股权,只是过渡性持股,难以界定为国有性质;且保障基金不应以赚取溢价为目的,应由新华人寿董事会来处置。 一位法律专家称,按照法律规定,监管部门不能认定股东的股权无效并且没收股权,如果股东涉嫌虚假出资,可以由监管部门出具调查结果,由股东起诉,经法院认定股权无效后被注销;由于股本减少,其他股东的股权比例相应增加。这样处理就不会出现保障基金持股的情况。 最令人拍案惊奇的是,去年12月27日已被免职的关国亮并未置身事外。离开新华人寿后,关国亮曾“坐镇”深圳。深航内部报纸曾报道,关国亮以深航领导的身份视察航务情况。 一位知情人士称,关国亮从来没有放弃过重新掌控新华人寿的努力,并希望借助深航的平台融资收购新华人寿。今年5月底,在保障基金收购新华人寿22.53%股权后,关国亮仍对外宣称他能够获得30%的股份。 很难说关国亮纯属虚张声势。即使在保监会严限追比、不惜以保障基金垫付资金的时候,他亦能从容运转其体外循环的资金。2006年底,关国亮把北京华平大厦转让获得的5亿元定金转至汇润,用于对深航的增资,这次增资对降低深航的负债率、继续获得银行贷款起到重要作用。而华平大厦本身,即是关国亮挪用资金形成的重要资产。 据悉,在关国亮出手华平大厦获得5亿资金之际,保监会也曾要求他以此抵债。但匪夷所思的是,关国亮最终仍将资金转至汇润。对此,保监会一官员表示:“保监会一直密切监控新华人寿及关国亮的相关账户,但这笔5亿元资金还是出去了,我们发现后马上采取措施,让他们补上。” 众目睽睽之下,这位前董事长如何能够重新翻盘?但是对善于在制度边缘编织利益共同体的关国亮而言,一切仍皆有可能。 ※※※※ 新华人寿挪用资金的事实并不复杂,保监会历时一年的调查已掌握了关国亮账外经营的资金往来谱系,保障基金的进入更使得“关国亮体系”的各个环节暴露于阳光之下。 据悉,今年初,保监会向国务院汇报时称,新华人寿的操作属于违规行为,损失可以追回,问题的爆发与股东内讧有关云云。亦有保监会官员私下表示,关国亮的操作实属行业性陋规,无需苛责。因而时至今日,整个案件仍未移交司法部门,关国亮本人甚至未被取消从业资格,对于账外资产的追查亦未见实施。 分析人士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监管部门的思路有关。近年来保险业发展迅猛,在牌照放开、投资渠道拓宽方面成绩显著,同时也给市场留下了重发展、轻监管的印象。 然而,新华人寿失衡的公司治理、混乱的财务纪律已然敲响了警钟,在经济上升周期中,其损失或可挽回,倘若经济进入下降通道,其结果可想而知。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其中的违法行为倘被轻易放过,如何以儆效尤? 9月27日,苏黎世和宝钢等股东正准备向保监会、新华人寿董事会和股东会发函,要求10月底之前召开股东大会,改选董事会,并追究关国亮的法律责任。 《财经》记者获悉,9月中旬,有关部门也已介入新华人寿案的调查,并向保监会了解了新华人寿的调查和处置过程。在此情况下,保监会正在加速对新华人寿的处置。 在迁延一年之后,新华人寿的清算序幕终于拉开。■ 本刊记者陈慧颖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