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PE们加速在全球范围内扩张,这些故事本来可能与我们无关。
本刊记者 户才和
尽管到目前为止私有股权资本(PrivateEquity,简称PE)都还是一股相当神秘的力量,但是PE们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占据了大大小小的媒体版面:从几百字的人事变动新闻到著名财经商业杂志的封面。 PE们可谓占尽风头! 财富新霸主 随便翻开一本杂志,都很容易看到凯雷集团董事长郭士纳的憨态可掬、KKR(KohlbergKravisRoberts&Co)创始人HenryKravis的咧嘴笑脸、或者黑石集团(TheBlackstoneGroup,现在官方的叫法是百仕通集团,本文仍然采用“黑石集团”这一习惯称呼)的未来惟一核心史蒂夫·斯瓦茨曼(SteveSchwarzman)耗资300万美元的60岁生日晚宴。 不可否认,斯瓦茨曼们极尽奢华的生活方式是人们习惯对PE们瞪大眼睛甚至充满敌意的重要原因。但是斯瓦茨曼们自有奢华的理由。 以黑石集团为例,史蒂夫·斯瓦茨曼和彼得·彼得森(PeterPeterson)在1985年合伙创建黑石集团时,期初资产总计不过40万美元。仅仅经过22年的发展,黑石集团基金总规模就达到了不可思议的884亿美元,业务范围也从传统的私有股权投资基金、房地产基金延伸到了对冲基金、债务等诸多领域。 从1987年开始到2007年5月1日,黑石集团旗下私有股权投资基金已经在全球投资了112家公司,涉及价值总额大约为1990亿美元。2006年,仅有770名员工的黑石集团盈利超过了22亿美元,人均创造利润295万美元,8倍于高盛的36万美元。 事实上,刚刚以极其独特的方式完成了IPO过程的黑石集团,不过是最近30年来全球私有股权投资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当前,全球超过1万亿美元的私有股权资本正在四处游荡,寻找投资或者投机的机会。这还不包括超级便宜的信贷资本所带来的杠杆资金:在国际市场进行收购时,PE通常可以从银行获得3—10倍于自身投资规模的贷款支持。PE喜欢运用杠杆资金的逻辑极其简单:近年来信贷资本的利率长期维持在低位水平,贷款几乎没有什么机会成本。例如,日本10年期国债的利率只有1.6%,而全美并购基金10年期的内部回报率却接近10%(黑石集团私募股权基金年均综合内部收益率更是高达30.7%)。 正是在这样的杠杆诱惑下,全球私有股权资本规模迅速膨胀到了如今的2.5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要大于全球绝大多数国家1年GDP的总量),而且还在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反击的力量 高额的回报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涌入PE行业的同时,也在大量赚取人们羡慕的眼神。但是PE的故事到这里并没有完结。 如果人人都是PE基金的投资人或者管理者的话,享受PE带来的高额回报当然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人既不是PE基金的投资人也不是其管理者,而且很多人尤其是大量的工会会员还要忍受或者即将面临由于裁员带来的痛苦。 汉鼎亚太董事长徐大麟博士习惯于把PE寻找目标(比如希尔顿酒店、华纳音乐、希捷等)的过程,比喻成在草原上寻找一头头肥牛。PE的典型操作手法就是以杠杆借贷的方式取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并且完成私有化过程,经过重整、重组、改造后,再以新的面貌重新上市或者出售。仅仅过去几年,经过黑石、KKR、TPG、凯雷等私有股权投资基金之手退市的公司总市值就超过了6000亿美元。 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裁员往往难以避免。也正因为如此,工会率先成了正面撞击PE的强大力量。根据来源相当广泛的信息,在英国,私有股权成了一只政治足球。英国下议院议员米切尔(MichaelMeacher)甚至公开表示:“私有股权机构……常常以大量牺牲就业机会的方式攫取巨额私人财富,并且用大量的负债来削弱公司。” 英国工会抗议PE的行动并没有停留在嘴皮上。GMB(英国最大的工会之一,拥有60万遍布英国各行各业的会员)已经对PE们公开宣战。在GMB的官方网站(www.gmb.org.uk)上,私有股权投资基金的合伙人们被称作是“野蛮人、周扒皮、骗子、阴谋家和牛皮大王”。 2007年2月,GMB的代表还跑到德国法兰克福,抗议当时正在那里主办的欧洲私有股权和创业投资家峰会(SuperReturn2007Conference)。抗议者们高举写有“蝗灾(PlagueofLocusts)”的旗子示警。甚至连英国规模最大和最悠久的私有股权公司—3i,也成了GMB罢工示威的对象。 在英国的盟国--美国,对私有股权的攻击也在升温。这股反对私有股权的领导势力大得让人吃惊。 根据路透社6月14日的报道,美国参议院的两位重量级议员--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民主党人MaxBaucus和共和党人CharlesGrassley向参议院金融委员会提交了针对1986年国内税收法案的修正案,希望对当时即将上市的黑石等PE机构按照普通的公司一样征收最高税率为35%的所得税。该议案考虑的问题还有,PE经理的提成,不应当按照资本利得税而是应该按照更高的普通所得税缴税。你要知道,爱荷华州共和党员CharlesGrassley此前可是素以推动减税闻名于世。 美国1986年国内税收法案规定,在公开市场交易的合伙制企业,如果其包括分红收入、利息收入、版税收入、资本性收入在内的“被动收入”(PassiveIncome)占企业总收入的90%以上,可以免缴企业所得税。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信息,黑石集团90%以上的收入确实属于“被动收入”,如果继续沿用现有的税收法案,黑石上市之后仍然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 长期以来,在美国PE行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各类有限合伙制基金的纳税要求是,基金管理人大约可以拿到基金规模的2%作为管理费(ManagementFee,这样不管是否进行了恰当的投资,10亿美元基金每年将会带来2000万美元的管理费收入),这部分按照普通所得税率征税,最高税率为35%;同时,基金管理人还大约可以拿到基金利润的20%作为提成,这部分按照最高为15%的资本所得税率征收。基金这一环节本身不用缴纳所得税,被认为是美国私有股权投资行业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黑石就是美国PE行业蓬勃发展的一个典型例证。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财政年度,黑石集团利润达到了22.662亿美元。同一年度,黑石集团创始人及主要管理团队大都获得了丰厚的现金回报。 既然已经获得如此丰厚的利润,却仍然想借用有限合伙制的方式上市以避免缴纳企业所得税,黑石的上市计划难免有“劫贫济富”之嫌。也正因为如此,MaxBaucus和CharlesGrassley要求修改1986年美国国内税收法案的提案一出,即获得了工会和中小企业的广泛支持。 “独特的报酬和决策机制是PE行业成功的关键。”徐大麟一再强调,如果政府觉得PE行业收入水平偏高的话,可以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调整,但是必须以保证足够的激励水平为底线。 在PE投资引发的高额债务风险、裁员等社会问题之外,徐大麟担心的是,近年来曝光的一系列内线交易,比如东森媒体集团、日月光半导体等事件,可能给PE行业带来的信任危机。 尽管存在着种种争议和质疑,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全球经济体系当中的内生力量,PE在过去的三十年当中还是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以来,PE力量壮大的速度几乎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最优选择? 全球尤其是美国私有股权投资基金经过多年的发展,正在努力向人们证明其内在制度上的优势:与传统的证券投资基金经理相比,私有股权投资机构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更加重要的是,获得PE投资的公司首席执行官“从长远角度出发整顿公司时,他们能够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实现公司长期的战略转型目标而非季度业绩以及如何安抚公众股东上面”。 私有股权投资机构的这些特点使得诸如杰克·韦尔奇、郭士纳、德雷克斯勒这样曾经叱咤风云的管理明星正在一窝蜂似地开始为私有股权投资机构工作。德雷克斯勒相信,“私有股权投资基金才是一种真正关心长期股东价值的所有制形式。” 凯雷集团的研究则证明了私有股权投资基金在给股东带来长期回报方面的优势。凯雷集团董事长郭士纳甚至曾经如释重负般地说道,现在“终于可以摆脱季度考核的煎熬了”。“关注季度业绩纯属上市公司的机能障碍。”郭士纳补充道。 PE所具备的这些制度优势使得黑石集团在享受上市带来的品牌、资本渠道、创始人以及股东退出机制、持续稳定的经营平台等好处的同时,仍然打算遵循其作为私有企业期间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ManagementApproach),即“聚焦于在合适的时机和合理的价位买进或者卖出资产的正确决定,而不用去理会这些决策将会给某一具体季度的财务表现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作为一家私有企业,黑石集团自1985年成立至2007年6月上市前的22年时间里一直采用的都是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共同创始人斯瓦茨曼和彼得森便是黑石集团管理架构的核心。 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黑石祭出的大旗便是“PE行业长期投资的特性及其有效的管理模式”,模式是以有限合伙制(BlackstoneGroupL.P.)的方式上市。黑石在招股说明书首页显著位置刊登了其创始人根据长期观察和实践得出的经验和判断:“我们的私募基金以及地产基金业务在过去的几年当中表现不错,而且我们相信这些业务的长期增长趋势也将会是相当不错的,但是我们的财务结果在不同的季度之间可能会呈现出剧烈的波动。” 黑石集团甚至只建议那些打算长期(至少几年)持有的投资者去购买自己的普通单位(Commonun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