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晶
走出收购优尼科失利的阴影,中海油的国际化游戏继续
傅成玉本人可能比任何人都心急:让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尽快走出一年半前因收购优尼科事件所形成的阴影和光环。在那场事先张扬的跨国并购行动中,这家中国最具国际化色彩的石油公司虽然失手,但却因此赢得广泛声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回忆说,优尼科收购案结束后,他曾接到来自西方媒体的“奇怪”请求,希望能提供一个介绍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课程。原因就是,当一家中国企业成为收购案主角的时候,这些西方媒体突然发现,他们缺少相关的知识准备。 而如今,傅成玉——这位中海油总经理却不得不面对另一个的事实:“成名后”的中海油现在可选择收购的中型企业已所剩不多,并且新的问题是,任何潜在收购目标都可能要价不菲。 到目前为止,中海油董事会在收购问题上显示出了良好的财务纪律,如果对方要价过高,他们便一走了之。去年,惟一称得上够规模的收购活动只有对尼日利亚一处油田45%权益的收购,在此交易中,中海油收购价格为22.7亿美元,并另行支付4.24亿美元的费用。 在傅成玉看来,在全球收购石油资源是他为今后几年中海油的增长所做的必要准备,“企业要给自己定位,看5至10年后在国际市场上是什么样的位置。然后根据这个回头来看今年达到了什么目标。”傅成玉对《环球企业家》说。 2006年,中海油的成绩单还不错:销售收入1208亿元,利润总额481亿元,分别较去年增长36%、24%。中国最大的石油企业中石油的营收规模比它大了7倍,但利润率却只有中海油的1/2,中石油2006年利润增长幅度只有6.6%。 这种看似突然爆发的竞争力实际上是过去十年来的累积结果。在所有中央直属企业中,中海油总资产排第11位,销售额排第14位,利润总额排第4位,销售利润率40%、成本费用利润率69%,均排第2位。中海油旗下有三家公司连续多年还被标普和穆迪授予A-和A2级资信评级,为国内企业的最高评级,与财政部的国家主权评级同级。另外,对于空白市场的准确判断,比如中海油LNG(液化天然气)战略使得中海油也获得下游市场的成长先机。在刚刚出炉的《环球企业家》“2006中国最佳表现公司”榜单上,中海油名列第三。 但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石油企业去年的良好财务表现,部分应归功于油价的上涨。傅成玉也并不讳言这一点,他关心的并非仅仅是业绩数字,而是把利润“拆”开后非油价因素的增长贡献。 这家诞生不过25年的公司有一个天然优势。即作为一个国有企业,中海油的人力资源成本总和要远少于中石油和中石化,遗留负担也小得多。其员工总数不过4.4万人,几乎是两大石油公司的零头。 而在劳动力成本相似的情况下,傅成玉透露,中海油却可以做到支付1元的人力成本,能产生11.9元的利润。 这种管理效率来自于何处?中海油是一个快速向垂直供应商转型的企业,这意味着其原本的公司结构相对简单,而在转型的过程中,能够有机会从零开始设置较佳的公司结构。“我跟我的职工一直说我们要有小公司心态。”傅成玉说,这家1982年成立的中国“轻量级”石油公司过惯了俭省的“苦日子”:当时的办公桌椅还是借的,一直到了1999年才有了自己的办公楼;因为没有国家财政拨款,中海油必须应对银行贷款的还本付息压力,所以一开始就建立了比较好的运作机制,谨慎投资,并注重回报率。这种自上而下的纯商业运作的气息在其他国企里并不多见。 2007年,中海油的净产量预计目标为1.62-1.70亿桶油当量。预计将有5个项目投产;在未来数年内,预计将有20多个项目投产,其中包括中国近海的蓬莱19-3二期工程、文昌油田,及海外的东固LNG项目等数个重要项目。 游戏继续 而今,傅成玉面对的新挑战是,在涨涨跌跌的原油价格与不断攀升的勘探成本、购买油藏成本之间如何保持现有的利润率。 麦格理银行(MacquarieBank)分析师大卫·约翰逊(DavidJohnson)表示,过去三、四年里原油价格、利润和股价的强劲上扬或许已经结束,出现回落看来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了。利润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回报率可能将出现下滑。 而对中海油来说,开发深海油藏的技术投入成本比陆上要高得多,这需要大量专家和价格不菲的钻井平台。除此之外,还有难以预见的天气灾害都会使海上作业受到影响。 另一重麻烦则来自于钻井之外。收购优尼科失利给中国的石油公司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应该以怎样的策略得到它们迫切想要的东西。 事实上,傅成玉每次在强调其收购立场时都不忘一点,即中海油的收购纯粹是商业行为。他的并购团队每天在评估各种各样的风险,并试图说服投资者相信,收购是足够划算和有利可图的。 中海油在过去一年中已开始积极改变海外并购的策略,即更多地寻求收购油气资源权益,而非像过去那样,试图收购一个美国的石油公司而引起轩然大波。另外,将收购目的地国锁定于非敏感国家,加拿大、尼日利亚和缅甸成为了中海油的首选目标。 去年春季,中海油还就收购法国独立石油公司EtablissementsMaureletPromSA的问题与后者进行了接触,但最后因价格分歧而退出。此外,去年它还曾经考虑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NationsEnergy,此公司主要资产为位于哈萨克斯坦的一处油田。但去年10月份,中海油被中信集团抢先一步,达成了以19.1亿美元收购NationsEnergy哈萨克斯坦油田的交易,目前该交易尚待哈萨克斯坦政府的批准。 中海油的问题并不在缺乏资金上面,而是要争取拟收购目标资产所在国政府的允许。傅成玉表示,只有在赢得美国政府支持的情况下,中海油才会考虑再次收购一家美国公司。 熟悉傅成玉的人称,傅是一位善于学习和富有进取心的人,并且毅力惊人,百折不挠。这位当年钻井队里的捞沙工人,在随后的20多年时间里,逐渐成长为中国石油业走向国际化的“先锋官”,“国际政治大环境就是得适应,东方不亮西方亮。”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