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次级债 赤壁之战与次级债风波



  程实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在《笑面人》里的喃喃呓语给我们重新思考“次级债风波”这个后WTO时代金融梦魇带来了些许另类的灵感。和“次级债风波”异曲同工般的有趣切面也曾出现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里。

  汗牛充栋的业界分析无数次地将“次级债风波”与资产泡沫、短存长贷、金融创新、风险传染、信心溃散等要素紧密联系起来,其实这些要素也与赤壁之战中曹军的一溃千里、社稷的风雨飘摇息息相关。就像美国经济的一支独秀一样,曹操在赢得与袁绍的官渡之战后,政治泡沫和军事泡沫在领土势力急速扩张中悄然形成,在挥师南下过程中,虚荣心作祟的曹操为了假意兵强马壮,短期内征集了大量闲散兵力,并将其用于决定天下合分的重大长期战役,这种军力使用中的期限错配为流动性危机似的军心骤然溃散奠定了基础。

 永续次级债 赤壁之战与次级债风波
  在军事战略制定和执行阶段,曹操及其手下众多谋臣名士被长期的军事胜利麻痹了风险神经,这和格林斯潘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失审慎类似。乐观主义激励之下,看上去很美的惊世奇谋横空出世,“凤雏”庞统不失时机的献上了连环妙计,曹操兴高采烈地将大小战舰用铁链紧紧相连,殊不知摇晃分摊的个体收益上升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火攻防御力整体下降的机会成本,这就和旨在“分散”风险的金融创新却在“次级债风波”中为风险跨国界、跨市场传染提供了助力一样。

  在战斗过程中,号称百万之众的曹军面对远弱于自己的吴蜀联军表现出了不堪一击的风险承受能力。兵败如山倒的本质在于“银行挤兑”式的博弈均衡恶化,就算所有分支部队都知道只要坚定不移的抗战,就有机会抵挡住周郎的连番攻击,但只要其中一支部队对其他友军的决心心存怀疑,那么将导致全军溃散。在金融学的观点看来,这就是“非理性”个体选择导致市场风险爆发的表现。

  在风波中轰然倒下的众多金融机构并非都是不可救药的深度玩火者,在短借长贷的资产负债结构下,许多机构迫于信任缺乏的挤兑冲击,不得不在流动性较差的市场上以低于均衡水平的价格出售资产,这一方面加速了资产价格下行,另一方面也让预期之外的大幅损失骤然产生。而债权人之所以争先恐后的去逼迫债务人自行了断,并非由于他们真的以为这些处于短期困难的金融机构病入膏肓,只是他们无法确定其他债权人也能够像他们一样认识到债务人负担加重的短期性。在信任匮乏的条件下,本来可能是无关痛痒的“次级债风波”迅速变成了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不可承受之轻”,这就像一代奸雄曹操在赤壁莫名其妙地被小小周瑜逼得向关羽摇尾乞怜一样无奈。

  更无奈的还在于,这种“全局性挤兑”并非简单的央行干预所能挽救的,既然银行挤兑需要存款保险制度的救赎,那么“次级债风波”显然需要全局性金融保险制度的帮助才能实现负面影响最小化,而问题在于,对于这种全局性金融保险制度,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没有过确切的涉及。实际上,赤壁之战后,元气大伤的曹操不得不将一统天下的丰功伟业留给了儿子曹丕,而美国经济在“次级债风波”后的全面复苏可能也得留待新一届白宫主人来竭力达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6546.html

更多阅读

《赤壁之战》译文----语文读本1 新语文读本初中卷1

《赤壁之战》译文----语文读本1【原文】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

转载 河西书简:长平之战与清川江战役的惊人相似!

原文地址:河西书简:长平之战与清川江战役的惊人相似!作者:星海潮音这天看央视记录频道中的《复活的军团》,关于长平之战的复原过程,突然发现竟然与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二次战役——清川江战役有着惊人的相似。现罗列如下:1、临阵换将长平之

赤壁之战十大问题探讨 经济问题探讨

赤壁之战十大问题探讨一:荆州是块唐僧肉。说荆州是块唐僧肉,是因为曹操、孙权、刘备都想吃。荆州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处在东吴和刘璋的中间。曹操得到了荆州,就会像锲子一样牢牢钉在孙权和刘璋的中间,可以左右开弓,可以顺流而下,可以最

声明:《永续次级债 赤壁之战与次级债风波》为网友灬高傲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