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理念上讲,政府是要藏富于民创造和谐社会,还是继续高税收快财政?各种信号似乎有点混乱
王安/文
似乎最说不清的就是税收了。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一方器宇轩昂,另一方吹胡子瞪眼。其实大多时候都是各说各话,并没有驳上火。税收是个复杂的故事。 眼下一般的概念是:财政收入连续10年年均20%以上的增长,大大超过GDP和公众收入的增长,财政收入要刹车了,“一个加薪减税的时代就要来到了!” 其实,这种比较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这就假定了一个前提。比如,1994年实行分税制时,税法税制的设置就是合理的,只是税率出现了问题,财政收入异军突起一马当先了,如今降低税率就行了。现实中,故事大多不是这么简单的。但有这样一个参照系,聊胜于无。 减税的呼声多矣,其实也没什么深刻的道理。比如,中央党校教授邓聿文提出了政府减税的三个理由:一是财税收入大大超过GDP和人民收入水平;二是税负过重,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都高于国际水平,个人所得税也偏高,比如股票印花税税率高且买卖双收;三是高税收挤压企业,企业只好挤压工人工资和福利,要使工人工资得到提高,最好的办法就是减税。 这些道理似乎太浅显了,似乎用不着教授去研究。而在现实中,似乎也真有了点变化的苗头。11月28日,上海市政府官员透露,配合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上海将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议网上审查和企业工资集体收入分配情况行政函告制度,今后如果上海职工出现收入偏低等情况,政府部门将直接出面干预。此前,广东省也明确表示,明年起政府将通过工资立法强制企业涨工资。看起来故事挺简单,细一想又有问题了:什么叫低工资?跟谁比算低?如果政府干预岂不又回到计划经济体制了?即便干预,企业没有更多的利润,拿什么涨工资?总不能逼着企业破产砸工人的饭碗吧?——政府是减税还是补贴? 故事的复杂性不仅仅限于企业内。比如,中央国家直属机关正在试点调整公务员工资,主要内容是规范津补贴明细,堵塞不合理不合法的收入,打造阳光收入。据说,上海海关部分人员明年起收入将下降45%,只有4500元了。 这已经不只是劳动领域和经济范畴的故事了,更介入了政治体制。比如,为什么海关官员能够得到那么高的收入? 更加复杂的故事,或说虽然简单却更加直接的利益冲突使得故事更加复杂了——财政税务官员反对。比如湖北省财政局官员蔡红东就坚决反对,说:税收增幅原高于GDP增幅,但二者口径有差别不可比;虽然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但也不存在减税让利的条件,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要求财政兜底的事项也越来越多;在全国财政收入规模逼近5万亿元的同时,中央和地方还背着财政赤字,全国仅县乡村所欠的债务就有6000亿元之多,每年仅支付利息至少800亿元…… 这话很有道理。只是有些问题不明白:改革开放29年来,那一年不是关键时刻?公众有义务养一个县十几二十几的县级领导吗? 现实的故事比上述所言更复杂。上海不是将行政干预企业低工资,以保障工人利益吗?但与此同时,上海已率先开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最高征收标准每平米30元,如果一个工人有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每年就要交3000元的土地使用税。对政府来说,这是一笔源源不断的期缴收入;而对房主来说,买房时已趸缴了70年的土地出让金,现在又要期缴土地使用税,这不是重复收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