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三井帝国在行动》
第八章 "商人幕府"的真经 日本财团代表的财界势力对整个东亚经济早在10多年前就做好了设想。为此,日本政府1994年出台了《东亚新干线铁路网》的建设计划书:以东京为起点,通过对马海峡的海底隧道连接韩国,然后穿过朝鲜半岛连接中国,从中国大陆一路南下直抵香港。 由于韩国的抵制,以及中国大陆的不积极,日本财团首先将台湾作为其新干线铁路计划的实验田。从1996年开始,三井物产凭借在台湾的事业基础,积极推动台湾高速铁路项目的进程,并在日本成立了"台湾新干线日本企业联合"(TSC)。

日本财团是两岸通吃,哪里有钱赚就去哪里。1997年,为争夺京沪高速铁路项目,日方组建了"中国高速铁路日本企业联合",就算不是"台湾新干线日本企业联合"的原班人马,但绝大多数都是老面孔。有所不同的是,在中国大陆出面领头的是三菱商事。 与台湾"市场换政治"不同,中国大陆的高速铁路工程的基调是"市场换技术"。近两年,由三菱商事牵头的6家日本财团企业成立了"光基铁道系统公司",采取与中国南方机车集团联合竞标的方式,成功取得中国铁路提速项目的大批订单。 从某种程度上讲,三井、三菱等大财团既是日本经济的支柱,也是日本社会的幕后政府(幕府)。此时,对比国产高铁机车的夭折和韩国高铁技术自立的过程,不难看到国家工程中组建包括经济、产业、政界以及民间力量在内的"联合军团"的重要性。 作 者 题 注 导 言 在日本,财团就是幕后政府(幕府),各种经济政策实际是由财团制定的,政府只是点头而已。也就是说,日本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都统一在财团内部,特别是依靠财团的综合商社。三井物产作为综合商社的国际公关力量不可低估,它经常游走在三井财团与被投资国各级政府部门之间。一些被投资国的企业为了自身的短期利益,不得不充当三井财团的"铺路石"与"敲门砖"。中国政府在很多经济和政治问题上将不得不学会如何面对与日本的"商人幕府"打交道。 第一节 政治挂帅显神通 日本与台湾的财团外交 2007年2月1日,英国《金融时报》以"中国消化日本子弹头列车技术"为题作出报道称:"中国开始采用本地装配的日本‘子弹头列车‘,表明中国已完成外国世界级高速列车技术的转让。根据2004年达成的一项合同,以川崎重工为首的这个日本企业联盟同意向中国合作方--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提供E2-1000的制造技术。这个联盟还包括三菱商事、三菱电机、日立公司、伊藤忠商事和丸红"。 在这里,我们忽然发现三菱商事、伊藤忠和丸红这几家日本财团的综合商社的名字。事实上,还有一家规模最大、最著名的日本综合商没有在此露面,它就是三井物产。此时的三井物产正在繁忙于台湾高速铁路建设的收尾和开通工作。全长约345公里的台湾高铁主要贯通台湾西岸,是台湾第一个,也是全世界最大规模,采取BOT模式的公共工程。台湾高速铁路自2007年1月5日通车,进行试营运,2月1日开始正式营运,2007年3月2日全线通车。 台湾高速铁路建设开始于1993年7月,政府与民间团体(台湾高速铁路企业联盟)一同携手合作,由民间投资兴建营运的BOT方式建造营运,为台湾西部走廊提升交通发展。台湾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湾高铁),前身就是台湾高速铁路企业联盟,依据政府的《奖励民间参与交通建设条例》,全力推动民间参与投资兴建公共工程的政策,主要成员包括了五个本土企业:长荣航空公司,大陆工程公司,太平洋电线电缆公司,富邦产物保险公司及东元电机公司。其中,长荣航空公司有着深厚的财团背景,它是台湾长荣财团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