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粮食危机》
随着农业化学品和杂交种子的垄断,美国的农业综合企业巨头们试图主导世界农业贸易市场。正如基辛格在20世纪70年代所说的,“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从发展中国家到欧洲经济共同体,从苏联到中国,各国政府都开始迅速依靠粮食卡特尔集团在粮食减产时提供所需的粮食和食品以保持本国政治的稳定。 当然,美国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也想通过以私人资助的农业投入形式来提供粮食援助,从而抑制发展中国家的共产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以解除他们的担忧。然而,美国政府的援助加上在绿色革命名义下发展起来的技术,为围绕在洛克菲勒和新兴的农业综合企业集团周围的具有影响力的决策圈把这些担忧转化为自身优势提供了绝好的机遇。

约翰三世在成立人口理事会一年后,于1953年成立了自己的农业发展理事会。纳尔逊?洛克菲勒与约翰三世携手并肩,共同致力于农业。农业发展理事会主要关注亚洲,而纳尔逊则关注他所熟悉的拉丁美洲。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在他们的企业霸权之下长期垄断世界农业和粮食供给。 20世纪5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诺曼?博洛格来到墨西哥,他主要研究抗锈(小麦常患锈病,能够抵抗锈病侵害的小麦称为抗锈小麦。——译注)杂交小麦和杂交玉米新品种,还没有涉及几十年后的基因工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农业和生物科学研究的掩护之下,洛克菲勒集团通过绿色革命推行其精心制定的战略。 这个战略的核心是通过引入“现代化的”农业方法来增加农作物产量,从而减轻饥饿,避免共产主义在贫穷、难以控制的国家上台。多年后,他们用同样诱人的观点贩卖基因革命。 绿色革命是控制世界粮食生产的开端,几十年后的基因革命给这一进程画上了一个完美句号。参与这两次革命的都是同一批公司,它们当中自然也包括了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美国其他有钱有势的基金会,这不足为奇。 1966年,福特基金会投入相当一部分资金与洛克菲勒基金会并肩作战。福特基金会是一家与美国政府、情报机构和国外政策集团有紧密联系的私人免税基金会。有了福特基金会的资源支持,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绿色革命真是如虎添翼。 1966年,墨西哥政府与洛克菲勒基金会共同成立了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中心致力于推行20世纪40年代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的小麦育种研究计划。 他们在粮食与农业方面所下的工夫在那年得到了极大的推动——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宣布了在“粮食换和平”计划下把美国的粮食援助大幅转向发展中国家,但是受援国只有在同意一些前提条件之后才能得到援助,其中包括同意按照洛克菲勒的计划发展农业、加强人口控制,并向美国投资者敞开大门?。 1970年,为洛克菲勒工作的诺曼?博洛格获得诺贝尔奖。有意思的是,他获得的是和平奖而非生物学奖,与若干年后亨利?基辛格获得的奖项一样。他们两个都是靠有巨大影响力的洛克菲勒家族起家的。 事实上,绿色革命披着传播农业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外衣,其目的是把美国的商业化农业引入到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的新型杂交小麦需要现代化学肥料、拖拉机和其他农业设备,尤其需要灌溉技术,这也意味着需要由石油或天然气驱动的水泵。 绿色革命的方法只适用于最富裕的农作物产区,瞄准的对象是最富裕的农民,它强化了半封建制度中富有的大庄园主和贫困农民的差距。在墨西哥,新型杂交小麦都种植在东北部富裕的有新型灌溉设施的农田中。所有的投入,从化肥到拖拉机再到灌溉,都需要美国工业提供的石油和其他投入。石油和农业在洛克菲勒的庇护下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印度,绿色革命仅限于北部和西北部的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有灌溉设施的土地上,它忽视了这些地区封建大地主和大多数没有土地的贫困佃农之间的巨大财富差距。而它却让依附于嘉吉公司等出口巨头的现代农业综合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该地区广大的贫困农民依然贫困不堪。绿色革命的引进并没有缩小封建地主和贫苦农民之间的差距,而统计数字显示,印度的整体小麦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