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粮食危机》
资本化的粮食寡头,当然不满足于只欺压本国和受援助国家的农民,它还要进一步扩张其疆界,将他们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国的政府,具体的途径则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农业谈判。美国以及一些主要农产品大国为什么要鼓吹农业的全球自由贸易?因为站在这些国家政府背后的粮食寡头需要更大的市场,以便倾销其得到高额政府补贴的农产品。 粮食商品化和粮食政治化这两股力量相互作用,使得美国利用高额补贴低价倾销粮食成为一个长期现象。美国出售到世界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均低于其生产成本价,而且在1996年新一轮粮食补贴政策后,形势更加严峻。倾销比例最低的大豆,达到了12%,而最高的棉花,则高达48%。世界其他国家不约而同地面对着这样一个两难处境:要么比拼财力,通过政府补贴生产粮食参与竞争;要么把农产品市场拱手相让,交给那些粮食寡头来操纵,由此形成对粮食出口大国的全面依赖。2006年底以来的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已经清楚表明了这种依赖性。
![第5节:序二(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083816752979.jpeg)
当前,中国面临的农业形势极其严峻。1998年之后,伴随种粮成本的提升和粮食价格的低迷,粮食价格已经多年低于生产成本,如果将农民投入的劳动力计入成本,农民的粮食生产大多是入不敷出。但即使如此,中国在1998~2006年间主要的粮食价格,还是要高于由美国所决定的国际价格。只是在2007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而中国粮价一直受到政府调控的情况下,中国的主要粮食价格才低于国际价格。 面对粮食寡头的步步紧逼,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如何才能做到不让别人攥着我们的饭碗? 诚请各位读者思考。 周立 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