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身世之谜



遭遇治理丑闻的“中国媒体美国上市第一股”的原罪

    作者:本刊记者程亚婷

  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投资者,在2007年4月28日之前,了解新华财经这家公司的唯一通道是阅读它的财报。虽然至今它只出版过2005、2006两本年报,但人们很容易从中发现一些独特之处:其装帧如一本中国古典小说,题目为《新华财经的故事》(卷1、卷2)。而且,书中大量关于公司架构的表格出自手绘。

  据知情者称,这些手绘表格的作者正是新华财经的CEO弗莱迪·布什(FredyBush,其公司按照台湾译法将其名字翻译为布希,为方便国内读者,本刊取大陆通译),一些投资者和分析师曾亲眼目睹她在纸上干净利落地画下这些作品。

  正如这一富有隐喻色彩的行为所暗示的,虽然已在日本、美国两地上市,但至少短期内,新华财经仍是一家个人色彩大于企业形象的公司。相比无论在中、美、日三地都称不上明星公司的新华财经,布什本人早已享受着明星级企业家的待遇。她曾在2004年入选《华尔街日报》全球商界女性50强,曾被CNBC亚洲商业领袖奖评选授予年度亚洲企业家奖,她甚至被一些人誉为“中国的默多克”。

  此一巨大声望,来自于一个过于传奇的人生故事。作为一位没有大学学历的单身母亲,生于美国尤他州的布什捕捉到了一个本应与其生存空间完全绝缘的商业机会: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创建一家服务于此市场的商业信息服务平台。而且,其公司被冠以在中国具有特定含义的“新华”之名。自2004年以来,它先后成为首家日本上市的中国公司,以及首家登录美国的中国媒体概念股。

  虽然2006年,新华财经仅收获330万美元的微薄盈利,但围绕它可展开的想象力实在广阔。它销售金融信息终端机,并将自己标榜为彭博资讯、路透集团两家公司的中国对手。而它所拥有的财经新闻平台和评级机构,还让野村证券的新加坡分析师迈克尔·吉尔莫在2006年如此提醒美国媒体:“想想,一家将CNBC和标准普尔融为一体的公司”。这个“彭博+CNBC+标准普尔”的宏大梦想如能实现,在美国足以组建一家市值数百亿美元的公司。

  但自今年4月28日以来,至少三则切实消息“袭击”着这位传奇女性和她的明日帝国:

  ──4月28日,新华社总经理室正式发表声明,称“新华社有的下属单位曾持有过新华财经有限公司(XinhuaFinanceLTD.)的股份。现在,新华社所有单位均与新华财经有限公司脱离了股权等各种关系。今后新华财经与新华社及下属单位如有业务往来,则要按中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办理。”对此,外界的普遍解读是:消除外界对新华财经是新华社下属机构的错误认识。

  ──5月第三周,新华财经在美国收购的财经顾问公司Glass,Lewis&Co.的两名中层管理人员宣布辞职,并透露,新华财经今年3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招股书有意掩盖了原CFO谢琛翰(ShellySinghal)正在接受SEC审查的历史,这引发了不少于5家律师事务所的诉讼。由此也揭开了新华财经收购Glass,Lewis&Co.时,对方的一位董事总经理与公司顾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阿瑟·利维特均不知情的奇特局面。

  ─6月底,美国联邦政府称,布什“通过贷款、离岸实体和各种管道,欺诈性地、有意地逃避她所应承担的税务”。在这场由华盛顿的美国税务法院审理的民事诉讼中,布什承认她在1999年至2000年之间应付的税务及罚金为85万美元,而此前她只申报了这个数字的1/36,即2.35万美元。而这两个纳税年度,恰好是她创办新华财经的时期。

  虽然关于这三件不利事件,新华财经有着堂皇的应答措辞:“虽然新华社再没有持有新华财经的股份,我们所签订的20年合作协议并没有因此而受影响,我们的长期合作关系维持不变”;围绕Glass,Lewis&Co.的攻击,只是源于一名雇员在加盟竞争对手时“对新华财经及其董事和管理人员含糊而轻蔑的评论”;而税务问题“是布什个人的纳税问题,无损于布什出色的领导力”。

  但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是:如果关于这家公司的身份、公司治理及其创始人的个人信用都有存疑之处,还有什么是可信的?事实上,当人们试图循此问题深入探究新华财经,一个更真实的问题是:我们对于这家公司知晓什么?答案并不乐观。

  而让这两个问题显得格外重要的,尚不在于一家市值6亿美元的公司究竟有多少水分,而是如果新华财经的故事在抽丝剥茧中演化成一场丑剧,它所真正损害的,是中国媒体类公司在海外的形象与估值。

  “创始人”

  虽然几乎在所有场合,布什都会将自己介绍为新华财经的创始人,但至少有一个人不认同此说法,他叫王宇。

  根据王提供给《环球企业家》的一本印行于1990年代末期的企业介绍画册,他1983毕业于浙江冶金经济专科学校财会系,于1996年1月创办了一家名为新华财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XinhuaFinancialCo.),任董事总经理。公司股东为新华社下属的金融信息部门中国经济信息社和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双方分别持有49%和51%的股份。

  这家新华财经的由来可谓辗转。因为1990年代初从事过期货交易,王宇很早就见识到金融信息终端机的独到价值。因此,他在1994年7月创办了一家名为北京万讯信息资讯的公司,为有色金属系统内的各公司产品交易提供信息资讯服务。而当他看到与新华社这个更大的信息平台合作的机会之窗时,他果断选择了将万讯的资产转入新华财经,并将前者注销。

  在王的记忆中,这家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的产品得到了萧灼基等经济学家的高度认可,其终端机被安装进入中南海,公司也迅速盈利。更重要的是,由于一条政策的存在──国务院授权新华社管理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经济信息,所有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经济信息都必须向新华社提出申请──新华财经与新华社的独特关系,让它成为了众多想在中国展开新闻资讯业务的外国通讯社最希望联手的对象。甚至,彭博资讯创始人,现任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博格也在携女儿来华旅游时,特意邀请王宇吃饭。

  但王宇有一近一远两个想法:切近的是,跟他心目中第一流的财经信息发布平台标准普尔合作,相对遥远的是,将新华财经上市。而他在1997年便结识的布什,似乎恰好能够同时实现他这两个愿望。

  王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在具体何时、何种场合与布什相识,但他对对方“善于借力打力”的本领印象深刻。正是通过这种才能,1999年4月,新华财经与标准普尔旗下的ComStock公司达成经济信息引进协议。

  而在布什与王的这次合作中,她知悉了王试图海外上市的计划,就此,她向王宇推荐了两名潜在投资人:曾在东方海外、Fritz和Stonepath等物流公司担任要职的丹尼斯·佩里诺(DennisPelino)和经营台湾女子足球俱乐部、时任飞驰货运公司董事长龚元高。四人很快确定了投资事宜。

  诞生

  1999年下半年,王宇在开曼群岛注册新华财经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新华财经有限公司。布什、佩里诺和龚元高购买香港公司的原始股票,以投资者的身分进入,继而由这间香港公司出面收购王宇在北京运营的新华财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王对本刊出示了新华财经控股有限公司的注册登记证,他在上面的身份为“董事”。

  关于这套公司结构,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问题是:在开曼和香港两地,注册带有“新华”字头的公司易如反掌,也就是说,从出生时刻起,日后两地上市的、位于香港的新华财经就与新华社没有任何实质关联。

  一个相对清晰的上市计划是,由王宇负责将位于北京的新华财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做大,成为公司的核心资产,同时,香港公司进行一系列资本运作──时至今日,王宇仍将这两家公司分别称为“新华财经北京”和“新华财经香港”。

  为此,两方人士特意找到了一个有香港经验、精通英语的新伙伴,曾任新华社旗下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负责人,后来参与过首家中国网络概念股中华网上市过程的马运生。

  关于此期间的另外一个重要进展,王宇已经想不起具体时间,他只记得,某天早上,他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看到一份来自新华财经香港公司董事会的传真。内容非常简单:公司到海外融资需要说服力,能否从新华社获取一份独家授权?

  与新华社合作已久,王深知从新华社得到内容授权是不可能的。但他迅速想到了一条曲折路径:找到自己北京公司的大股东、新华社下属的金融信息部门中国经济信息社(CEIS),由其授予自己“CEIS实时信息的独家发布权”。这种设计的玄机在于:它只能从CEIS的信息库中调取文章,便不可能获得“实时”新闻。由此,新华社并不会因为这一授权出让任何实质资产。

  两个小时之后,王宇就获得了相关人士的签字,授权时限为10年。而当他把这份授权书的传真发到香港,他首先得到了质疑:布什、佩里诺和龚元高认为这一授权得来的过于容易,以至于不可能是真的。为验证其真实性,他们要求王宇安排与授权人的见面。

  在当时,很难有人能够预见,这份迅速诞生、名实不符、甚至令其投资者难以置信的授权书,成为了两家海外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它维系着注册于香港的新华财经与中国媒体概念之间极为脆弱的关联。

  但双方的蜜月关系似乎到此为止了。一个小的冲突是,新公司组建后,布什一方表示从香港采购电脑等设备,提升北京公司的办公环境,但此事迟迟未有结果,让身在北京的王宇感觉工作难以进行。

  更大的矛盾在于,按照协定,新华财经香港公司应以3200万人民币收购新华财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51%的股份。但2000年过去,始终有1700万人民币收购款项未能到帐。依照最初达成的收购合同,如在2001年5月14日前收购款项不到帐,北京公司的涉外身份将被取消,且必须登报公示收购未能完成。在此前后,王宇先后于2001年4月10日和5月29日向香港公司出具法律意见书,再次催促款项,未果。无奈之下6月13日王宇在香港《大公报》进行公示。

  这是影响王宇与三名投资者关系破裂的转折点。据他回忆,一向长于人际关系的布什曾在餐桌之上对其表示:“你的行为伤了我们的心。”因与布什等人合作艰难,且新华社进行了人士调动,2002年初,王宇离开了新华财经。

  《环球企业家》试图联系采访布什本人,她也一度表示愿意接受面访,但最终以不在亚洲而在美国处理“个人紧急事务”为由转由新闻发言人对本刊进行了书面回复。王宇的说法得到了另一名知悉新华财经早年经历的人士的确认。亦有说法称,王的脾气和风格让布什感到难以合作。

  谜样女性

  属于布什的新华财经至此拉开了帷幕。或者说,布什不愿提及的故事到此告一段落了。

  日后接受采访时,布什更乐于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她在1999年选择创业,期间经历了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2001年中美战斗机撞击事件、2003年SARS袭来,正是在这样一种艰难时世中,这个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创业者,试图创立一家旨在推动和提升中国金融信息透明度的媒体公司。

  但这个喜欢谈“公正透明”的女性,却是个谜一样的人物。按照本刊所能搜集到的其个人经历,其命运曲折超越常人所能想象。

  布什在美国尤他州长大,很早结婚,在拥有一儿一女之后,考入尤他大学学习儿童心理学。但她20岁仍在就读大学一年级时,丈夫却意外死于车祸,她被迫中途辍学。

  这之后,因不可知的原因,布什拖家带口搬家到了加州。在那里,她为一位台湾女性作书记员。合作一段时间后,对方告诉布什,如果她肯到台湾担任她一位朋友的英文助理,每个月可以获得3000美金的薪水。布什接受了这份工作,于1985年她带着8岁的儿子和5岁的女儿远涉重洋去到了台湾。

  布什服务的对象是一位台湾官员,她帮助对方进行玉米、大豆、谷物等大宗商品的买卖。她还帮助台湾当局和西方谈判,从中她所洞悉的不仅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还包括政府和商业。1988年台湾废除戒严令,当地市场开始活跃起来。布什感到可以把自己所学的转化为商业机会,于是创办了提供期货交易咨询的布什公司(BushCorp.)。

  这些说法,现在已经难以被证明或证伪,但关于布什,实在有太多难解之处。

  在其个人简历之中,曾提及“促成了当地首个官方期货市场的创设”,这是一个非常含混的说法。而本刊通过多个渠道询问熟悉上世纪台湾金融业发展史的人士,没有人能给予确切答案。一位银行业高层人士对此的直接反应是四个字:“吹牛大王”。

  另一个疑团是,布什个人的财富。正如本文所引述的,她在1999年至2000年有虚报税务的经历。而她对美国权威媒体《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表示,1990年代中期起,她为新华社提供股价分析,帮她获得了很好的商业回报,文中称:“生平第一次,布什有了足够的收入,可以供养两个孩子读好大学”。

  与这个单亲母亲的含辛茹苦故事有所出入的是,王宇记得他与布什合作期间,对方曾邀请他去自己在夏威夷檀香山的牧场度假。虽然未能成行,但王对其“40公顷”的占地面积,以及可以赛马的环境,颇有印象。

  另有美国媒体披露,布什和一家夏威夷的牧场签订了一份建筑合同,其中的一页把她和一名男性同列为这家牧场的共同所有者,并写着“先生和太太”(Mr.andMrs.),但是布什在给媒体的回复中表示他们从未结婚。新华财经的发言人也称这个男人只是布什的朋友,而布什才是这家牧场的唯一拥有者。

  试错

  仅就布什执掌新华财经之前几年的举措,很难看出她有过人的商业嗅觉。

  在王宇出走前,布什已经试图在公司中打下属于个人的烙印:她将香港公司下设北京办公室,开始新闻制作业务,并邀请来前路透社亚太区的负责人晏格文(GrahamEarnshaw)负责打理。据称,晏1970年代就来了中国,善于洞察他人的心思,并有强大的说服能力。这两个特质都颇像布什本人。

  虽然日后布什乐于对《华尔街日报》等媒体强调自己如何为了维护新华财经的采编独立性,而“确保公司没有雇佣新华通讯社的记者”。但据这一内容生产部门的早期员工称,2000年末,新华财经的新闻业务起始于几名被新华社以合作项目招聘进来的大学生。

  当时这一业务被分为中文编辑部和英文编辑部。最初的思路是编译标准普尔的新闻,不久后来转变为把中文新闻改写为英文,每天从各个网站上搜索信息,经重新整理后发出。期间,晏格文也请来了不少资深的路透编辑来培训这些新员工,希望按照路透标准来编写新闻。

  对于一家在中国市场没有新闻权的公司,做此尝试似乎显得并不了解中国的媒体业市场。何况,在中国迅速培养一支路透社水准的队伍,几乎是不可能之事。作为媒体制作者,新华财经从来都是默默无闻的。

  但另一个侧面是,布什展现出其功利的一面:她始终希望充分利用新华社的品牌提升新华财经的品牌,但新华社出身的马运生则是坚决反对。马在任期间所有发出的新闻稿,均会标明CEIS而非新华社作为新华财经的合作方。

  不仅内容领域未见成效,新华财经其他的合作项目也并未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几年之间,新华财经先后与与富时集团成立新华富时指数有限公司,试验性地开始新华远东中国评级服务,并在2002年11月与美国最大的企业新闻通稿发布公司美通合资成立了新华美通。它们似乎都在说明,布什更倾向于将业务线拉长,而非基于中国市场的现实找到真实的现金牛:国内股市和债券市场整体规模有限,指数和评级业务带来的收入微薄。新华美通迟至2006年才开始赢利。

  中国的CNBC?

  就在这样一种试错状态下,2004年,新华财经成为了首家登录日本资本市场的中国公司。按照其公开数据,上市当年,根据国际财务报告标准(InternationalFinancialReportingStandards),公司净亏损为140万美元。

  之所以仍能逆市而上,主要源于新华财经看到了日本独特的游戏规则。据当年参与过新华财经日本上市的野村国际一位人士表示,日本资本市场监管严苛,但其监管主要针对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而非营利状况。而且,赴日上市前由新华社委派的吴继光接替马运生出任新华财经董事长一职,由此布什也堂皇地打出了“新华”牌,帮助公司获得了资本市场的溢价。

  没有人确切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布什开始大规模重调其公司战略,进入了一条收购快行线。与以往不同,这一次,她看到了一个异常明确的方向:中国媒体市场欠成熟的现状,导致了一种超越传统内容、经营的分离的局面,即不乏有经营不善的媒体将其广告业务承包给专业广告公司打理。换句话说,只要能够找到乐于将自身广告业务的代理权承包或出售的公司,无需任何关于内容制作部门的控制权,新华财经就可打造一个至少让海外投资者青睐的“媒体帝国”。

  自日本上市后,新华财经便展开了对2003年设立的新华财经媒体的“填充工作”,这就是2007年3月登录纳斯达克的实体。

  “如果你生活在中国,清晨醒来打开电视就能看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财富早7点》。乘车上班途中,可以收听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EasyFM的节目。路过报刊亭可以见到《经济观察报》、《投资有道》和《基金观察》。”布什在新华财经2006年年报第12页娓娓道来,她所提及的媒体似乎在中国构成了人们日常获取资讯的重要途径──至少,所有这些跨越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的媒体,都通过各种曲折而又令外人眼花缭乱的结构把独家广告代理权交到了新华财经的手中。

 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身世之谜
  这或许是二十年来布什所能找到的最容易做的生意了。就本刊了解,目前专职负责新华财经媒体负责收购的仅有两人,他们调查、谈判后,提交给新华财经的投资委员会进行决策。而其手法已经变得异常圆熟:向这些媒体开出一个稍多于其自身经营收益的价格,然后通过广告公司统一销售获得溢价。按照公司内部看法,由于公司已经上市,融资渠道相对通畅,即便这种操作方法短期可能产生亏损,长期也一定可以为公司带来盈利。

  虽然其在国内的商业模式并不难被解读,但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是:新华财经并没有因为先后两次上市而变得更透明易懂。正因此,今年5月Glass,Lewis&Co.高管离职事件就显得备受关注。

  围绕这家研究各公司董事会变化,及为股东提供顾问咨询服务的美国公司,人们看到了更多关于新华财经的难解之处:战略上,它似乎是新华财经深化其金融服务业务的合理步骤,而且,过去两年中,新华财经还收购了WashingtonAnalysis、Mergent、TalyorRafferty、MarketNewsInternational、Stone&McCarthyResearchAssociates等金融信息、数据服务公司。不可理解的是,Glass,Lewis&Co.拥有着新华财经梦寐以求的人际资源,如公司顾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阿瑟·利维特,及公司董事总经理、参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起草的莱恩·特纳(LynnTurner)──但这次交易竟然在进行时未让他们知晓,并因此引发了之后莱恩·特纳的辞职。

  同时,有不少于五家律师事务所正在对新华财经提出诉讼,指控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招股书中,有意掩盖了原CFO谢琛翰(ShellySinghal)正在接受SEC审查的历史。这也致使标准普尔和穆迪公司重新评估新华财经的债务评级。

  这时新华财经在做什么?出乎多数人意料,它完成了更多的交易。短时间内,它将除中国之外全部记者站的控股权和大约30名记者交易给汤姆森公司,并收购了成立于2003年的移动服务提供商(SP)北京心情互动、广告公司声色控股。

  “我们认为在美国有关新华财经传媒的诉讼是毫无法律根据的,跟某一项收购是否有效也谈不上关系。作为行业先锋和开辟者,我们要走的路从来不简单,由于前无借镜,我们甚至曾为市场带来冲击、争议和反思”,新华财经官方发言人在给本刊的答复中表示。

  或许有一件事将增强新华财经一直以来体验的孤独感。6月22日,新华社宣布它已推出综合金融信息服务系统“新华08”──这让这家长期以来,对外强调自己拥有一手中国政策信息的奇特公司的身份更显特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6983.html

更多阅读

林妙可显赫身世之谜(图)一 林妙可被毒虫咬伤图片

·最小的谋女郎——林妙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里,这位可爱的小女孩以真挚的感情演唱《歌唱祖国》,感动了现场9万余名观众。稍后召开的开幕式

六下江南为哪般:乾隆皇帝身世之谜

 六下江南为哪般:乾隆皇帝身世之谜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 腾讯读书图书简介: 《康熙的大墙》作者完颜亮 中国书店出版社 2009年7月第一版清王朝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传奇,清代行宫是一个充分而独特的载体。热河行宫(承德避署山庄)见证

一页书身世之谜(Z) 一页书vs弃天帝

看着似乎还符合剧情,确实有些地方不明白。---------------------------------------  一页书身世之谜于n年前一页书得道之前的凡体从这里说起:  凡体一页书在n年前来到云渡山,发觉此山是他最后修行之处,于是便留在此山完成最后的修

声明:《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身世之谜》为网友沉淀期待未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