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新苏商”的崛起——《中国企业家》第二十七期沙龙摘录



“苏南模式”的突破,离不开传统“苏商”文化的革新与再造

    作者:谭相宜

  时间:2007年6月16日

  地点:江苏省江阴市名豪山庄

  承办单位:江阴市工商业联合会、江阴市青年商会、江苏利安达集团

  “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脍炙人口的俗语足以反映江苏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因为当地自然条件所限而被迫走西口的晋商和走出徽州山地的徽商不同,江南的富庶养育了苏商。写历史剧的刘和平说:“江苏那地方太好了,不愿意让别人进去,也不愿意自己出来。每逢有异族入侵,抵抗也尤为顽强。”苏商历史上,人才辈出,曾经孕育出荣家、席家这样的金融大家族,也出过张謇、盛宣怀这样政商合一的洋务领袖。

  不能回避的是,虽然苏商有过无比辉煌的历史,新崛起的苏商群体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会包装”、“固步自封”、“保守闭塞”、“没有创劲”,种种质疑纷至沓来。江苏依然是一个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占主要份量的省份,因为低调和保守,江苏很少见强势的知名品牌和商业领袖,苏南和苏北发展的巨大落差依然存在。苏商顶尖企业的数量和实力也依然很难与浙江、广东抗衡。

  在全球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新苏商如何突破自身瓶颈,实现从1亿到10亿、10亿到100亿、100亿到1千亿的突破?在“苏南模式”中,新苏商如何寻求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如何进行商业创新,在国际市场中打造“中国苏商”的品牌和形象?

  新苏商群落

  据统计,2004年到2006年,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名单中,苏商企业所占比例连续三年都超过了五分之一。江阴被称为江苏“第一财神县”,以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三百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远东集团、利安达集团、均瑶集团、五星电器红红火火的背后,我们能够看到新苏商作为一个特殊经济群体,所具有的历史传承和地缘特征以及独特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家精神。

  黄满忠(江阴市政协主席):去年,江阴的GDP达到了980亿,全市工业总量突破3000亿元。江阴经济为什么快速发展?主要就是靠大大小小的企业家,根据国家的要求,根据实际经济的走势,发奋图强、解放思想、迎头赶上。所以,在江阴举办“新苏商”的沙龙,我相信对江阴企业家的培养和发展肯定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蒋锡培(远东控股集团董事长):江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当中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有这样一个局面,离不开我们新苏商的贡献和力量、智慧。新苏商这个“新”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第二,多数是新的年轻人,我们的父辈们没有改革开放这样的机会。近10年来,我们就感觉像我们这样一些人都已经老了,特别是在IT产业,70年代、80年代涌出来的人很多,《中国企业家》每年推出的新星中,好多都是这样的一些人。

  我感觉,苏商还是非常有文化底蕴的,这个是有共识的。再一个我们非常踏实,我曾经去招商银行参观,马行长提到,那里的银行更愿意跟我们苏商打交道,更愿意在浙江和江苏发展。我们苏商在外的印象是极佳的。

  汪建国(江苏五星电器董事长):江苏GDP占全国的1/4,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6,外资的引进利用也占全国的1/4,可想而知江苏在全国的影响起来非常大的。

  我们江苏的企业特点是不仅知道怎么走,也知道为什么这么走,都是善于学习的。另外,江苏企业还有稳健、理性的作风。我们走出去也感觉到,很多的企业愿意跟我们江苏的企业打交道,说江苏企业可靠,到江苏投资风险也比较小,这是我们的自豪。但是,面对现在的形势,我觉得江苏的企业应该有一些转变。我们以前可以依靠土地资源、稀有资源、能源等等来发展,但是这些都有限,如何开拓、如何突破也是我们要考虑的。

  刘东华(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江阴的企业家是不是有点自私啊?光知道闷声发大财,没有把自己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思想价值更多地分享出来……苏商只做自己喜欢也能驾驭的事情,我感觉不用为他们担心,不管走多远,做多大,哪怕做不大,苏商也高兴。企业家、实干家最知道他能驾驭什么。苏商,我觉得一个特别大的特点就是健全,健全就能保证他安全、长远,而且能充实、快乐、从容地做这样的事情。

  刘亚民(江阴市副市长):政府主要要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和平台,在接触的过程中,也是我们向企业家学习的过程。江阴是一个开放的城市,我们不仅是在读江阴企业家这本书,还在读中国企业家这本书,读世界企业家这本书。这次《中国企业家》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读好中国企业家这本书的好机会,也欢迎中国企业家到江阴来!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新苏商”的崛起——《中国企业家》第二十七期沙龙摘录
  走出江苏

  在90年代,江苏的乡镇企业是全国的样板,江阴的华西村更是“朝圣”之地。在那个崇尚集体的年代,带领群众集体致富的吴仁宝是苏商最典型的代表。如今的华西村,在家家户户修上洋房别墅的同时,也建造了一座“不土不洋,不城不乡”的“世界公园”,复制的天安门、长城、美国国会大厦、悉尼歌剧院、巴黎凯旋门掩映其中,村民抬头即见世界风光浓缩自家村中。不过,也许真正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闯一闯,是更好的主意。

  黄丽泰(江阴市工商联会长、江苏利安达集团董事长):我一直想制造业在中国这样的商业氛围情况下怎么去做,怎么把一个产业延伸做得更持久,做出品牌?确实很难。为什么?中国的整个工业革命也不过25年,国外已经有100年、200年乃至400年的历史了。为了改变目前的局面,我们开发新的产业,在做服装主业之余,拓展到管道燃气领域。我们对新能源的关注很早,当初有人说这个东西怎么会赚钱呢?但我坚持了下来,我相信5年、10年乃至20年后,很多新兴产业一定会成为中国很有意义的产业。我把企业就当作品牌来做,当作艺术、当作一个人生作品来做。

  蒋锡培:我认为我们今后新苏商的发展,可能最好的模式是主业加基金的模式,把现在的主业好好地做好,然后集中精力,集中一部分财力来把基金发展好——就是每年拿出10%左右的利润,投到成长型的企业当中去。我们眼光差的话,即使全部都付诸流水,我相信我们也不会太笨,如果我们投三五个企业只要有一个成了,收益也是很好的。何况还有一些需要创业的企业家,他们会走上成功之路。

  还有一个问题是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的问题。事实上,很多企业产品经营得很好,资本经营还是刚刚有想法,而有一些走到了我们的前头。到现在为止,江阴有20家在国内和境外上市的企业,我们宜兴也有9家,很多人不是3年5年了,这对大家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所以真正从1亿到10亿,10亿到100亿,特别是100亿到1000亿的目标经营的时候,没有资本经营是难以做到的,这一点我也是非常有感受的。

  另外,我们在做好企业的同时,很多都在进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也许这样对于企业更有帮助。我们前一段时间在江苏发起了一个远东基金会,这是至今为止全国最大的非公募性慈善基金会,用于8296万残疾人的就业和培训。有十几家企业响应,包括郭广昌、牛根生、马云、江南春等等。

  刘洪(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新苏商年轻,智慧,有文化底蕴,有团体精神,我觉得还要增加一个,他们都有一个感恩的心。

  新苏商如何突破自身的瓶颈,如何实现100亿、1000亿的突破?前段时间一个非常大的公司在南京给我讲,他每年的销售收入几十亿,但利润很少。我问利润到哪里了?他说我们的关键产品都是西门子、索尼的。所以规模到了多少不是最关注的,关注的是在这种销售收入中附加价值是多少,占的比例多高,要提高附加价值的比重。一般企业家谈公司有多少资产,大部分讲社会资本,但很少谈无形资本——也叫注册资本,这个资本的比重对未来公司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提高注册资本在整个公司资本当中的比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就涉及到产业转型,减少对当地资源的依赖,转化到注册资本的依赖。

  永恒的吴越之争

  吴越之间,古来有争。民营企业大发展的二十年,也是苏商和浙商暗中较劲的二十年。时至今日,这种较劲仍在进行,苏商在固守乡土、延续自身特点的同时,也在向走得更快更远的浙商取经。

  王竹倩(红豆集团副总经理):苏商一直以一种非常独特的姿态在坚持着、存在着、特立独行着。我认为苏商的气质是非常低调的坚韧,是一个保守而坚持的群体,以非常智慧的做法去处理利益和义气的商人。现在有很多人拿苏商和其他企业家群体做比较,会发现这个群体里弱点也确实存在着,比如在使用职业经理人方面,苏商不如北京、深圳商人做得好。他们完全可以把工作放给更加专业的职业经理人,腾出时间来做战略性的思考,会把自己的视野放得更宽、更远一些,事情会做得更大一些。另一方面,我感觉苏商对现代化理论都很熟悉,但往往停留在理论上、口头上,很难落到实处。

  朱国民(无锡天然实业董事长):很多年以前,我经常在国外跑,到处能遇到浙江温州人,甚至一句英语都不会,但他们可以分布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种敢闯的精神,我觉得是苏商所应该学习的地方。当然苏商也有自己的特色,个人素质比较好,比较注重团队,但他们比较恋家,一般愿意在自己的家乡把事业做好,不太愿意往外跑。

  程乐夫(北京美能投资董事长总经理):浙商的侵略性强,攻城掠地、占资源;苏商安守本分,专心做自己的产品,在江苏往往有的村庄做电扇的盖子,而另外一个村庄做底部,还有一个村庄做发动机,资源不够整合。我觉得浙商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复星集团,也就是说浙商最本质的东西就是配制资源、获取资源,而且大胆走出去。浙商在资本运作上是很有冒险精神的,我觉得苏商能不能在很多优点之外多学习浙商的特点。当然,我们不能否定产品经营,如果资本经营没有产品经营做基础,你是危险的。

  牛文文(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编):未来6年,从2007年到2012年是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很多企业在冲击100亿。这6年,中国解决了资本市场的问题,还解决了过去30年的发展模式,有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最主要的,国内的消费市场完全起来了,所以,这6年将没什么风浪就过去了。假如我们2012年还在这里开会,那时候我们还讨论100亿吗?

  今天是中国企业家沙龙第一次到江苏、到无锡、到江阴,我希望在下一次不是在六年之后,也不希望在江阴和无锡讨论新苏商,我们最好在纽约、在香港讨论新苏商,起码在上海和北京讨论新苏商,表明我们已经走出去了。而且,我们也不再讨论100亿,要讨论更前沿一点的,如何做环保,如何保护地球,如何为社会和谐多做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6988.html

更多阅读

《商海红尘》第二十七章:商之凄凄

刺耳的警笛,噪杂的脚步。尤北京感觉门一下子被撞开了,灯也忽地亮了,他看到,几个警察闯进来,不分青红皂白而粗暴地把他从床上拉下来,然后,戴上了锃亮的手铐,在推推搡搡,以及家人呆滞而惊恐的眼神里,被押上停在楼下的警车,然后,闪烁的警灯,啸叫的

声明:《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新苏商”的崛起——《中国企业家》第二十七期沙龙摘录》为网友别辜负相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