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永志
转变我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中部地区应该实施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国内经济大循环”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在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理论和由该理论直接引伸出来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我国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大大地增进和提高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实力和水平,也带动了全国其他地区经济的相应发展。 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仅靠外向型经济难以继续确保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难以有效解决我国经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曾经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新经济能够彻底消除经济周期的预言并没有实现,世界经济仍然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各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和欧盟一些成员国,经济出现了较长期的衰退,美元不断贬值,世界贸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我国对外贸易将产生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虽然未来继续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但难度也越来越大。国际上新竞争者的不断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对我国出口商品反倾销诉讼案件增加等等,都将制约我国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健康的发展——近年来,外贸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另外,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难题,如“三农”问题、就业问题和基础设施落后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仅靠外向型经济是不够的,要继续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寻求新的出路。 事实上,与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外向型经济相对应的是以满足国内需求的内需经济,可相应地称之为“国内经济大循环”,这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另一个轮子。近年来,扩大内需,积极发展内需型经济已成为保持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大力发展内需经济是并行不悖的。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争取它们的长处,克服它们的短处,以更加有效地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协调的发展。 近年来我们实施的扩大内需政策绝非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经济发展政策,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保持未来经济长期增长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控制地区差距继续扩大的选择。 事实上,中部崛起就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扩大了内需,又促进了中部经济的发展,同时还有利于我国内需型经济的发展。而中部地区由于其相对较优越的居中的区位及已有的工农业基础条件,也有可能成为建立内需型经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最佳地区。 当然,在此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所谓内需型经济,绝不是封闭型经济,只是指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导向上,以国内市场需求为主的经济。内需型经济同样需要对外开放,需要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主要是内需型的外资与技术),同时,也不排除向国外出口的可能性(还可以通过为东部外向型经济提供中间产品实现间接出口),特别是国际国内市场日益一体化之后的今天。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研究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