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美、大中、苏宁三者关系最微妙的时刻,大中与国美之间离奇曲折的“商业间谍案”或许将直接关系到大中未来的命运。
唐潇霖/文
大中与国美之间的“商业间谍案”,在最后一刻嗄然而止。 5月31日下午,大中电器原定召开“惩戒不法、诚信为商”的发布会,虽然大中方面此前对记者只宣称“将发布重大新闻”而未透露任何具体内容,但网上早有盛传,大中电器一名内部员工,涉嫌将公司机密泄露给竞争对手,其中包括大中电器的营销计划书、价格信息、开店协议、与合作伙伴的合同等一系列重要商业信息,这一竞争对手直指中国最大的连锁家电企业国美电器。当天的发布会,便是大中电器将对此事采取法律程序的宣布,虽然当时该员工“已经逃逸”,但如果大中状告国美,这门官司就将成为“中国第一场商业间谍案”。 但是最戏剧化的一幕随之出现。原定下午三点的发布会在推迟了半小时后,突然宣布“因故取消”,让到场的几十家媒体记者错愕不已。随后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大中电器的广宣部经理罗连向记者展示了一条大中电器创始人张大中转发给她的短信,短信内容原本是国美董事会主席黄光裕发给张大中的,大意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茶楼所托之事,思量再三,…同意…发布会取消”云云。可见,在此之前张大中曾就此事与黄光裕面谈,只不过当时条件并未被黄光裕接受,才有后来大中欲起诉国美一事。而黄权衡再三后,还是决定与大中私下和解,因此中国的这“第一场商业间谍官司”还未开场,便已谢幕。 让人感兴趣的关键,还是“茶楼所托”到底为何事?在这个国美、大中、苏宁三者关系最微妙的时刻,或许此事将会直接关系到大中的命运走向问题。 目前,大中电器正周旋在国美与苏宁之间待价而沽,还有一年便值退休年龄的张大中早已有了卖掉大中变现的想法。由于在领导风格上总是事必躬亲,大中电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也没有培养出足以挑梁的接班人,因此出售大中似乎成为张大中的唯一出路。 大中在甩掉了重庆、山西等地一些亏损门店的包袱后,已经成为了北京、天津、河北等区域市场的强势家电卖场。尤其是北京市场,大中在这一地区有60多家门店,可以创造出近70亿元人民币的年销售额,有近2000万元人民币的年净利润。因此对于苏宁和国美来说,大中是争夺家电市场、导致胜负天平最终倾斜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国美在收购永乐之后显然尝到了甜头,其去年利润大增64%,因此非常希望将大中购入囊中,而苏宁更是不愿放弃这次与国美较量的机会。 此前,大中电器曾经与永乐电器协议合并,并收下了后者为此支付的1.5亿元人民币定金。但事隔不久,国美并购永乐电器,将大中送入尴尬之地。大中电器提出解约,遭到拒绝后,大中单方面解约。此后,大中开始与苏宁密切洽谈收购事宜,而国美则通过永乐与大中之前的协议阻挠。由此,大中、国美、苏宁三者的关系也进入了胶着状态。 实际上,如今国美和苏宁对于大中的争购,已经形成一种竞价机制,使得大中电器有了“奇货可居”的价值。显然这次“商业间谍案”也可以作为与国美谈判的一个砝码,而张大中也不希望在这个时刻就与国美彻底闹僵,适时地妥协只会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 虽然目前还不明朗张大中与黄光裕达成的协议是什么,但可以想见,国美这次付出的代价至少让黄感到痛心,本刊还将密切关注事件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