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基金这一市场绝对主力机构被管理层戴上“44号文件”这一“紧箍咒”后,市场的方向将变得扑朔迷离
文/杨毅沉
本周四,南方基金公布了基金隆元的“封转开”计划,这给监管部门一纸“不祥”的“44号文件”所带来的灰暗气氛增添了一点光亮。据南方基金的公告,基金隆元封转开后更名为“南方隆元产业主题股票基金”,并将于11月20日展开集中限量申购。 在9月份以来48只基金停止日常申购、且管理层停止发行新基金的紧缩情况下,该基金150亿的巨额募资上限让记者感到有些意外,而监管层的良苦用心体现在证券市场上最短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基金规模的紧缩可能会给四季度的市场带来调整”,一位北京基金公司的内部人士对《红周刊》记者表示说。 年内基金恐难带来新弹药 150亿的基金规模大不大?虽然截至3季度末,资产规模超过150亿的基金达到64只,但作为一只敏感时期发行的准新基金,如此庞大的封转开募资规模让记者对“44号文件”的约束性产生了疑问。 所谓“44号文件”,全称为《关于进一步做好基金行业风险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11月2日下发不久就被业内人士戏称为“基金的紧箍咒”。就在这份文件里,监管部门特别强调,基金公司要保持资产规模扩张与管理能力相匹配,一旦出现盲目扩张等情况,监管机构将采取谈话提醒等监管指导措施。 为了求证“44号文件”的真实作用,记者联系了南方基金的内部人士。这位人士表示,150亿的申购上限是监管部门确定下来的,而非基金公司自己的决定,而且这该基金将严格按照“44号文件”的规定,在集中申购期后暂停申购6个月。当记者问到监管部门是否开始限制基金的定期定投业务时,该人士表示目前该业务还未受全面限制,只是个别产品暂时停止了。而后,记者确实也在南方基金公司网站上看到该公司新增的在广州证券开设定期定投业务的最新公告。 但不可否认的是,定投业务给基金乃至市场带来的新鲜血液实在有限。与此相对应的是,除了几只QDII基金外,自9月份以来,没有一只投资A股的新基金发行;另外是大基金公司纷纷暂停申购。而当被问到这些基金何时能打开申购时,被访基金公司表示“不能确定”种种迹象表明,来自监管部门的紧缩政策,恐怕会使基金很难带给市场新的弹药。 提示市场风险严令基金封口 监管部门不仅从政策上客观地紧缩了基金的资金量,还从另外一些看似“多管闲事”的事情上下手,约束基金的投资行为。 《红周刊》在10月中旬曾经计划就一些市场热点问题约请一些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做一些交流,但在当时监管部门令基金经理“封口”的大环境下,很多基金公司婉拒了记者的要求。这次当记者再次问及能否与媒体就市场热点问题进行交流一事时,被一些基金公司直接回绝。据悉,近期一些基金公司已经取消了事前安排好的投资者见面会,有些则叫停了基金的持续性营销计划。另外,有消息称基金公司还受到要求关注流动性、只卖不买等“窗口指导”,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监管层的用心良苦。的确,“44号文件”中提到的5大问题令人不无担忧:“某些基金公司脱离自身管理能力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利用一些可能误导投资者的方式开展持续营销活动;部分销售机构销售基金时未能充分揭示投资风险,进行不正当竞争;一些基金公司片面追求业务排名和短期收益,忽视流动性风险;部分基金经理参与短线交易,基金投资换手率较高;部分从业人员公开发表对市场走向、个股价格的不当评论”等等,这些基金业内的不当行为让一心希望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监管层不能容忍,但通过“44号文件”以行政化方式约束基金行为,其最终的效果又会如何呢? 或将陷入政策市泥沼 实际上,“44号文件”的出台很容易让人想起今年前三季度监管部门频繁将基金作为调节市场工具的手法。最明显的是“5·30”大跌后,证监会接连批准多只基金发行,对于稳定市场、推动蓝筹股上行效果显著。进入四季度以来也是如此。近期管理层频频表态要注意市场风险,基金重仓股在四季度减仓迹象明显。也正是由于基金的减仓行为,大大地减缓了市场继续狂热发展的步伐,近期深幅调整频仍。这当中包含着监管层通过对基金施压这种间接但更为有效地调控市场过热的意图,而且这种调控相比直接的政策调控而言,可能更容易掌握。 但是,如果监管层为保证中短期政策利益目标的实现,过度频繁地干扰基金操作,对基金和市场的长期发展或许是弊大于利的。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大力发展公募基金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改善市场资金结构,为了使广大中小投资者共同享受牛市增长成果的,而不是让公募基金承担其不应该承担的政策性功能。一旦监管层对基金具体的操作干扰成为习惯,则市场有可能陷入政策市的泥沼。这种结果或许是市场各方都不愿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