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虽然中国股市一直顽强地处于中央财大贺强教授所说的“逆政策周期运行”中,但在股指“头部”之忧未敢稍歇的6000点关口,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及可能加大的调控力度,无疑格外令人关注。本次特约作者王强对此的解析,希望能为您俯瞰当前市场提供帮助。
文/王强
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经济趋于过热的势头仍然在延续。数据显示,前3季度GDP达到166043亿元,同比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529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第二产业投资34533亿元,增长29.3%;货币净投放1958亿元,同比多投放302亿元;9月末,M2达到39.3万亿元,同比增长18.5%,比上年末加快1.5个百分点。可以说,货币投放过多与信贷投放过多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则是信贷投放过多的必然结果。 通胀压力:生产资料上涨势头延续 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通胀抬头,虽然目前较为一致的口径是当前通胀形势并不严重,但数据并不乐观。数据显示,9月份CPI上升6.2%,而1~9月同比累计上升4.1%,其中新涨价因素2.2%,翘尾因素1.9%。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食品价格上涨是导致CPI上升的主要因素,前3季度食品价格上涨10.6%,不过9月以来的食品价格有所企稳,于是有人认为通胀洪峰已过。 但从短期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势头在延续,下半年以来涨幅分别为0.7%、1.9%、3.3%、4%,而这必将引起下游产品的价格上涨。正如统计数据显示的,前3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7%。 从中期看,随着国际油价攀升,近日国内成品油价每吨提高500元,受燃油税的择机出台以及环境税等环保因素影响,资源价格在未来有望进入上升通道,新《劳动法》的实施以及十七大对分配体制改革的推进,将使企业劳动力成本面临上升,从而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加大。 从长期看,如果说通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未来的货币投放速度是否会减缓?与货币投放过多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外汇占款,而这源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结构。在我国以经济增长与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战略下,产业转型与经济结构转型注定是一个长期过程,外贸顺差过大的趋势会长期存在,在汇率改革沿着既定方案进行的条件下,为此进行的货币对冲是个长期过程。 所以,即使通胀洪峰已过,但在可预见的将来,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人民币升值压力:欧盟加入“阴谋”行列? 在当今连街头大妈都闲聊CPI的通胀时代,对于上述消费价格与生产价格数据,投资者或已习以为常,比较令人玩味的是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近几个月,以“阴谋论”解读国际金融史的畅销书《货币战争》给我们描述了国际财团是如何利用其强大影响力来影响历史进程的。该书出版在发达国家联手施压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时代,可谓令人浮想联翩。而“不幸”巧合的是,10月19日召开的G7会议一如该书所言,诸国财长们一致将矛头对准人民币汇率,与以往以美国为主导的声音不同,这次欧洲国家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这次G7会议的一个重要背景是次债危机的蔓延与深化。9月美联储在对市场注资及下调贴现率之后,进行了50个点的大幅将息,但这并没有扭转美元颓势,反而被加快抛售,美元进一步走弱(10月31日美联储的再次降息,可作为次债危机深化的佐证)。然而为何此次会议没把解决次债危机问题作为关注的焦点?难道真如《货币战争》所言,这是发达国家的又一次“阴谋”? 与通胀节奏相伴随的是人民币汇率的渐进升值,虽然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约4.3%,G7会议上欧盟强调人民币兑欧元也要升值,这或许在很大程度上揭露了事实真相。今年以来次债风波的扩大,使美元兑主要货币不断贬值,而美联储或已开始考虑放弃“强势美元”的策略。所以,与其说是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不如说是美元兑人民币贬值了。相比之下,今年以来人民币兑欧元贬值约3.7%,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大大高于欧元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另外,前3季度进口6926亿美元,增长19.1%,同比回落了2.6%,显然,进口并未受益于人民币升值而增加,反而减少了。进口减少固然有种种因素制约,但这种情况并不正常。虽然各个国际机构对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测算结果不同(如世界银行根据购买力平价算出的比价为1∶4),我们也无法从理论上确切知道人民币的“真实汇率”到底是多少,但对于国际社会的“众口一词”,我们显然不能以狭隘的心理认为这是另一种集体阴谋,而应仔细审视我国的经济结构与外汇政策,以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压力。 在当前我国的经济条件下,升值与通胀基本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虽然今年以来5次加息以及8次提高准备金率,基础货币投放得到部分回流,但是货币紧缩效果并不明显,信贷货币投放速度与规模仍然居高不下。9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3602亿元,同比多增6422元。升值概念下的房市股市等资产价格飙升,使小幅微调的货币调节政策显得力不从心。 调控力度继续加大两率上调势在必行根据第四季度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的信息判断,未来的调控力度会继续加大。 具体而言,首要的是加息。1~9月CPI同比上升4.1%,但5次加息后利率仍才3.87%,还处于负利率状态。过低的资金价格严重扭曲了资金价格,加剧了流动性过剩下的资产价格泡沫,使经济面临的风险加大。居民户的储蓄财产被动贬值,储蓄财产收入大大缩水,逼迫更多资金流入资产市场;过低的资金价格,刺激了企业的投资冲动,使重复投资与产能过剩加重,而这也是外贸顺差过大的原因之一。另外,预计到未来的通胀压力不减,再次加息势在必行。 其次是准备金率的调整。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高点出现在1988年,为13%。今年以来经过8次调高,准备金率已由年初的9%达到了这一历史高位,据此有人认为已难有上调空间。但鉴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与1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在全球流动性过剩及国内资产价格膨胀的现实面前,准备金率的上调空间确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