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关键何在



十七大报告在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论述,有许多新的突破和举措

    文/张卓元

  十七大报告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报告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对今后经济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比原来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高更宽的要求,也是现实针对性更强的要求。它是实现国民经济从又快又好发展转变为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了实现新的目标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十七大报告特别突出了改革开放的主题。报告在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论述,有许多新的突破和举措,目的在于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这些年来,由于大力推进改革,国有企业已经走出困境,并逐步成为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较强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1997年,国有工商企业共实现利润800亿元,而到2006年,国有工商企业共实现利润1.2万亿元,增加了14倍。

  国有企业利润的大幅度增长,要求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便更好地把国有资本集中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更好地用于深化国企改革和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国有股就能够比较规范地获得同非国有股一样的股息或红利,从而有利于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盈利上交制度。

 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关键何在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重点是进一步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和深化生产要素与资源产品价格改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深化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长期以来,中国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受政府控制,严重偏低,这在事实上鼓励了对资源的滥用和浪费,妨碍了粗放型增长方式的转变。今后要大力推进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使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很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程度,使价格杠杆能很好地促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一是规范发展土地市场。目前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中,只有15%是通过“招拍挂”实现的,绝大部分是行政划拨和批租协议转让实现的,腐败问题非常突出。今后商业用地一律实行规范的“招拍挂”,通过市场进行;二是要建立和健全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使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地向城市、向二三产业转移,以提高中国的劳动生产率。

  把环境损害成本列入价格形成要素中

  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第一次把环境损害成本列入决定价格的要素中。这是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

  这几年经济两位数增长,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并由此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实践告诉人们,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损害成本,是要补偿的,否则这种增长就不可持续。因此,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的价格必须反映环境损害的成本,即修复环境和生态的成本。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建设型财政要向公共财政体系转型,这已是经济学界的共识。

  怎样转型?一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变目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的状况,财政支出应更多用于改善对农民、对中西部地区居民、对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逐步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要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服务,比如对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各级财政应予大力支持,使当地居民能得到同其他地区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修恢生态,保护环境,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顺利进行。

  强调财税改革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财税改革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重要,甚至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现行的以间接税(流转税)为主的税收体制,刺激各地粗放扩张追求GDP的快速增长,以增加本地财政收入。原来的一些税收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也不利于科学发展。这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整财税的政策,如提高资源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大规模调整出口退税,规范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财政支出更多用于改善民生等。今后,估计还会有更多的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政策出台,并逐步完善财税体制。

  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

  规范发展各类金融市场,是提高我国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所在,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依托。十七大报告重申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这就对金融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适应新形势,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在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方面,要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在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方面,要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方面,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等。

  确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改革是改革的重要环节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政府改革。要转换政府职能,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

  政府五年一任期,考核政绩一直以GDP增速为主要标准,这就使政府追求短期GDP最大化,热衷于粗放扩张,而把有利于经济长远发展的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生态放在一旁。只有进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转变职能,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再充当资源配置主角,不再越位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考核政府官员政绩也不再以GDP论英雄,政府才能把更多精力用到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用到改善民生上面,成为真正的服务型政府,并主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不是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阻力

  作者简介:张卓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十几年来数次参与中央文件起草工作,亲历诸多重大决策的出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7306.html

更多阅读

周家琮:依法治国,关键何在?

四中全会召开在即,依法治国被首次列入中央全会专题。民间的期待,对此虽千差万别,但至少说明:依法治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任务艰巨,而当局对依法治国高度重视、决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毋庸讳言,和经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两会”前,《人民日报》有篇署名任仲平的重要文章,称我们的问题出在经济发展方式上,还把转变发展方式说成是“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可是,在我们见到听到的“两会”上,房子的声音、低碳的声音高过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声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先从转变观念开始

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其中,温家宝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的问题中讲到:你提到转变发展方式知易行难,最难难在什么地方?我以为难在两个方面:一是观念;一是创新机制和干部

声明:《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关键何在》为网友老夫愿闻其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