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学经济学与数学 经济学与数学之随感(二)



      

      经济学领域中数理形式的运用,半个多世纪以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对经济理论和实践也有重要的影响。由此也可以肯定二者的关系,经济学者应当学习一点数学。但其间仍然有不少疑虑,不容忽视。

  先介绍一位“局内人”的意见。德布勒(GerardDebreu),20世纪50年代与阿罗(K.Arrow)共同提出数理化的一般均衡模型,为市场经济的活力和效率,为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作出了严格的论证。主要由于这方面的成就,二人也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在80年代,德布勒在《计量经济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后又在《帕尔格雷夫》词典以“数理经济学”词条的方式再次发表。在这篇重要的文章中,他提出了“数学形式和经济内容”的问题,并表示应进一步探讨。他的主要意见是:在当今经济学发展中,利用数理形式和方法来分析研究经济问题,是否有一个形式与内容之间如何相配、相容、协调的问题。他提出这样的问题,当然是因为他感到二者之间是可能有矛盾的。

 日本大学经济学与数学 经济学与数学之随感(二)
  德布勒提出上述问题,是有原因的。原因之一是经济理论的所谓“公理化”。数学定理是从公理推出来的,而数学的公理是不能证明也不必证明的。现在的经济学中也有许多的定理,这些经济学定理是从一些基本假设推导出来的。问题是,这些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否也像数学公理一样,具有同样的地位,也应得到同样的对待。我想,大多数经济学者是不能如此肯定的,德布勒看来也是这样。因此,经济理论的“公理化”,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情况:经济学数理化中,形式和内容可能会“脱离”。如果“脱离”,则数理经济学家只剩下很单纯的数学结构,这种结构在逻辑上仍然严谨,形式仍然简捷,看起来很美,但内容却虚空、贫乏,脱离现实。如果“公理化”成为经济学者追求的目标,那肯定不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发展的正道。

  经济学的“公理化”倾向,在理论经济学(或“纯粹经济学”)中比较明显,但在其他如应用经济学或专业经济学中也是存在的。建立理论模型是当今宏观和微观经济研究所采用的重要的分析形式。但经济模型不论如何相近、如何细致,都只能是对现实经济活动和行为的近似模拟,只能反映某些普遍的性质。但当某种经济模型被很多人接受后,它就具有了“正规性”,也就成为一个学科或一个领域的范式。用德布勒的话,那就有了它的“数学生命”,其目标就是“不断地、无性地追求严谨性、普遍性和简练性”。

  形式和内容之间可能脱离,对经济学的发展会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经济学这个行当和进入门槛不必要地加高了。现在可以这样说:不掌握足够的高等数学知识,就很难在现今经济学界有较大成就。高门槛未必是坏事,但过高或是没有必要地加高,都终究会有问题,可能会挡住对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有兴趣但知识准备还不够的学者,不利于经济学的昌盛。

  也可能有另外的不利影响,那就是把一切本来就是“入世”的社会科学推向“象牙之塔”。一些学者入了经济学这个行当,掌握了那里的语言和思想表达方式,相应地在这个行当里有了话语权。这当然是好事。随后,这些学者研究有心得,自然也会用习惯的数学形式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这就在经济学界形成一个“精英人群”,未必很大,有进有出,自给自足,不必十分考虑经济学中“数学形式和经济内容”是否协调一致,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经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更加疏远。

  关于经济学与数学间的关系,我前后发表了几点感想,不尽适当。对此有兴趣的经济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可能会考虑这个问题。我想说的主要是:不要怕数学,学习数学当然有点难,但对经济学者是有益的。借用前人说过的一句话:“数学是一个好的奴仆,却未必是一个好的主人。”这话未必恰当,但对经济学者来说,“主从”关系是应当考量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7366.html

更多阅读

北京长城 卧虎山长城:豪放与婉约之美二

卧虎山长城:豪放与婉约之美(二)摄影/一舟之旅登上卧虎山顶,长城如一条巨龙,在燕山山脉中蜿蜒穿行。当你站在残破的敌楼上极目远望,一种穿透历史的苍桑感,会在心的深处弥漫开来。一眼前的云雾,如千军万马扑面而至,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

声明:《日本大学经济学与数学 经济学与数学之随感(二)》为网友嚸嘀夜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